护理团体标准-8 解读:成人氧气吸入疗法的护理

2022
03/02

+
分享
评论
纳洛酮的护理天地
A-
A+

应选择适宜型号的鼻导管、面罩,正确佩戴,对器械下方和周围受压皮肤进行评估。

     由中华护理学会2019-11-10发布,2020-01-01实施的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CNAS 08-2019《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以下简称《标准》),已经开始实施了。本标准由中华护理学会提出,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规定了成人氧气吸入疗法的基本要求、操作程序、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原则等三大方面的内容。

下面,就T/CNAS 08-2019标准进行解读。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都有哪些相关术语和定义?

1

氧气吸入疗法   通过吸入高于空气氧浓度的气体,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及氧含量,纠正低氧血症的治疗方法,简称氧疗。

2

 动脉血氧饱和度   100ml动脉血液中氧和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

3

脉搏血氧饱和度    就是临床常用的“指脉氧”,经皮肤检测外周小动脉(通常用手指端)搏动时循环血液中氧和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

4

动脉血氧分压    血浆中物理溶解的O₂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80-100mmHg。

5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血浆中物理溶解的CO₂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35-45mmHg。

6

低氧血症    标准大气压下,血液中的动脉血氧分压<60mmHg,脉搏血氧饱和度<90%。

7

高碳酸血症    标准大气压下,血液中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5mmHg。

8

 氧中毒    因吸入氧浓度过高或吸氧时间过长(吸氧浓度≧60%,持续时间≧24h;或吸氧浓度100%,持续时间≧6h),全身机体可能产生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通常表现为肺及其表面黏膜、毛细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患者表现为胸骨后灼热感、疼痛、呼吸增快、恶心、呕吐、烦躁、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等。

9

控制性氧疗    针对低氧并伴有高碳酸血症(或风险)的患者,需严格控制吸入氧浓度使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55-60mmHg,脉搏血氧饱和度在88%-92%的给氧方法。

10

储氧面罩    为提高吸氧浓度在常规面罩上附加有体积为600-1000ml储气囊的一种给氧装置。

11

 文丘里面罩   通过Venturi气流动力学原理来调节吸入氧浓度和氧流量的精准给氧装置。

12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通过高流量鼻塞持续为患者提供可以调控并相对恒定吸氧浓度(21%-100%)、温度(31℃-37℃)和相对湿度的高流量(8-80L/min)吸入气体的治疗方式。

13

表面湿化  在室温条件下,氧气流经含水湿化的表面,将水蒸气带入氧气流中,并使其均匀分布,使吸入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加的湿化方法。

14

入水湿化  在室温或适当温控条件下,氧气经过液态水产生气泡,使吸入气体中的水蒸汽含量增加的一种湿化方法。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有哪些基本要求?

1

应根据医嘱进行氧疗,紧急情况下可在无医嘱的情况下,进行氧疗。

2

 应遵循氧疗安全原则。

3

应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和调整氧疗装置及方案。

4

氧疗过程中应观察患者情况,及时识别并发症。

5

 非一次性氧疗装置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应遵循WS/T367规定。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的操作程序有哪些?

     主要分操作前评估、选择给氧方式、实施、氧疗湿化、氧疗过程中的观察与检测、健康教育六大块内容。

一、操作前评估

1

应评估患者意识、呼吸状况及缺氧程度、气道通畅情况。

2

 应评估患者基础疾病和有无高碳酸血症风险。

3

评估供氧设备。

各种氧疗装置的特点

82231646176498912

。  

二、选择給氧方式

1

氧流量需求在1-5L/min时,宜选择鼻导管給氧。

2

 氧流量需求在5-10L/min,不存在高碳酸血症风险时,宜选择普通面罩。

3

氧流量需求在6-15L/min,不存在高碳酸血症风险时,宜选择储氧面罩。

4

氧流量需求在2-15L/min,不存在高碳酸血症风险时,宜选择文丘里面罩。

5

 氧流量需求在8-80L/min,PH≥7.3时,可选择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氧流量需求≥15L/min者,尤其适用。

三、实施

1

应根据氧疗医嘱及环境情况,准备供氧设备(氧气瓶或中心供氧装置)、流量表、湿化装置、给氧装置及吸氧用物。适用氧气瓶时,应先连接压力表,打开氧气阀,确保氧气瓶内气体压力≥0.2Mpa。

2

 核对患者信息,吸氧时间、吸氧方法及流量。

3

嘱患者取舒适卧位,解释吸氧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4

确认流量表、给氧装置(含管路)、湿化装置,连接紧密。

5

 调节氧流量,流量应以流量计浮标中间位置为准,并检查装置是否通畅。

6

佩戴氧疗装置:

#使用鼻导管者,应将前端置于患者鼻孔中,深度为1.5cm内。

#使用普通面罩者,应置于患者面部,将系带放于枕后,松紧适宜,保持面罩与面部贴合。

#使用储氧面罩者,在连接患者前,应检查单项活瓣是否工作正常,调节氧流量,充盈储气袋。应置于患者面部,将系带放于枕后,松紧适宜,保持面罩与面部贴合,使用过程中应保持储气袋充盈避免塌陷。

#使用文丘里面罩者,应置于患者面部,将系带放于枕后,松紧适宜,保持面罩与面部贴合。应先设定吸氧浓度,再调节氧流量,氧流量与文丘里装置标记保持一致。

7

 停止氧疗时,应先取下鼻导管(面罩、鼻塞),再关闭流量表及氧气开关,停用氧气瓶时,先关必总开关,释放余氧后,再关闭流量开关。停止经鼻高流量氧疗时,应待装置上的氧浓度降至21%后,再关机,拔除电源、气源;装置冷却后,取下湿化液罐。

四、氧疗湿化

1

吸氧流量≥4L/min,或环境干燥,呼吸道分泌物多、黏稠不易排出,吸氧流量<4L/min但患者主诉上呼吸道干燥不适时,应给予湿化。

2

 吸氧流量>15L/min,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及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行氧疗者,宜使用加温湿化。

3

湿化液应使用无菌蒸馏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并严格无菌操作。

4

宜使用表面湿化装置,也可使用入水湿化装置。

5

 宜使用一次性湿化装置。重复使用的湿化装置,其湿化液和湿化瓶的清洁、消毒与更换,应遵循WS/T510-2016规定。

五、氧疗过程中的观察与检测

1

应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心率、呼吸、紫绀改善程度及氧疗并发症。

2

 应观察鼻腔黏膜情况,黏膜干燥时宜使用水基润滑剂涂抹。

3

应观察管路与患者的连接情况,管道破损、断裂和可见污染时应立即更换。经鼻高流量管路存有积水时,应立即清除。

4

应评价SPO₂或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未达目标SPO₂范围、临床表现或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未改善或进一步恶化,应及时告知医生。

六、健康教育

1

应告知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氧疗过程中不可自行调节流量。

2

应告知意识清楚者如何摘、戴氧疗装置,并告知移除氧疗装置的时机。

3

应告知患者、家属/陪护人员氧疗过程中如出现头痛、头晕、鼻黏膜干燥等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氧疗都有哪些并发症,如何应对处理

三大并发症,为临床护理之重点。

1

氧中毒

#FiO₂为100%的时间宜≤6h;FiO₂≥60%的吸氧时间不宜超过24h。

#患者出现胸骨后灼热感、头痛、呼吸增快、恶心、呕吐、烦躁、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疑似氧中毒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处理。

2

高碳酸血症

#加强气道管理,保持气道通畅。

#存在高碳酸血症风险者,应给予控制性氧疗。

#如患者出现SPO₂下降,神志改变、呼吸变快进而变慢、心率变快或减慢、尿量减少等变化,则有高碳酸血症可能,应根据医嘱给予动脉血气分析。

#应在血气分析指导下调整氧疗方案,维持目标SPO₂密切监测PaCO₂变化。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呼吸兴奋剂或机械通气以增加通气量从而纠正高碳酸血症。

3

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   

#应选择适宜型号的鼻导管、面罩,正确佩戴,对器械下方和周围受压皮肤进行评估。

#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者,应增加皮肤评估频次,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CNAS08  -2019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患者,吸氧,装置,流量,面罩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