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高龄,专家“拆弹”解危机
文章转载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专家介绍:赵兵,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完成数千例神经外科手术,擅长复杂颅脑损伤的诊治、颅内及椎管内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脑血管病的介入与手术治疗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省部级课题两项,厅级及院级课题各一项,近五年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其中影响因子5分以上论文3篇,高被引论文1篇。参编专著《脑膜瘤》和《颅底肿瘤外科学》,参译神经外科学术巨著《尤曼斯神经外科学》。担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Molecular Oncology》等杂志特约审稿人。2019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诊了一位 80 岁高龄的杨奶奶,老人颅内长着蚕豆般大小的动脉瘤,经过医护团队的努力,最终成功通过介入手术微创治愈。
突发头痛眼斜,原是颅内有“瘤”
年过耄耋的杨奶奶身体一直硬朗,一个月前,老人家在家突然感到头痛,随即出现左侧眼睑下垂,向外斜视等症状,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有头痛和眼睑下垂等症状。不放心的儿女们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一个CTA检查,检查结果提示杨奶奶的颅内有一个直径约7mm的动脉瘤。“一听到脑子里长了‘瘤’,当时我人就懵了。”老人家的儿子回忆道。为了进一步治疗,家属带着老人几经辗转找到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求医。
胆大心细,铅衣人妙手速拆弹
术前血管造影动脉瘤清晰可辨
在神经外科,赵兵主任迅速组织血管病治疗组对杨奶奶的病情进行了讨论,考虑老人家年龄较大,手术团队制定了介入栓塞的治疗方案,并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前制定解决对策,并与麻醉科充分沟通,评估围手术期风险、商议对策,为老人“保驾护航”。经过紧张细致的准备,神经外科赵兵主任带领宗钢、沈杰等医师共同进行了手术,经过全脑血管造影再次明确,老人颅内的动脉瘤已趋于破裂,随后神经外科团队仅用时不到2小时就顺利为老人家完成了治愈性的介入栓塞治疗。术后,老人恢复顺利并很快康复出院。
术后成功治愈动脉瘤
“瘤”小鬼大,良性病变亦致命
神经外科主任赵兵介绍:动脉瘤是脑血管壁的局部异常改变产生的瘤样凸起,或者说是血管呈节段性囊状异常扩张,类似于生活中常见的车胎鼓胎(如图所示)。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等。
常见动脉瘤位置及与车鼔胎对比
赵兵主任特别提醒,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虽然不是恶性肿瘤,但动脉瘤破裂发病突然,病情进展急骤,致死及致残率极高,被称为“颅腔内的不定时炸弹”。同时出现的一侧眼睑下垂属于动眼神经麻痹表现,往往是动脉瘤破裂或再生长所导致,短期内非常可能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危及生命,一旦发生应立即就医并治疗,以免带来更大的痛苦和不必要的损失。
为方便读者和患者进一步了解动脉瘤及其治疗,神经外科团队联合多家医院专家团队翻译了一部科普短片,供学习参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