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2022年基层医疗怎么做?稳字当头“做加法”
整理:十三
来源:健康县域传播平台、健康报
近日,2022年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卫生应急、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对新一年的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做出部署,并明确了体系改革、人才建设、服务提质等各项工作重点。
会议以“三会合一”形式召开。《健康县域传播平台》注意到,近几年,从基层到国家部委,都有“三会合一”的情况,按照以往惯例,这3个会议至少要花费3个半天甚至是全天时间召开,通过“三会合一”,会期大幅压缩,会议高效务实、干货满满,虽“瘦身”但效果不减。
那么“瘦身”后的全国基层卫生健康会议,重点释放了哪些信息?《健康县域传播平台》现将基层相关重点梳理如下:
加强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2021年,安徽、广东、河南等15个省份全面推进,超过70%的试点县区医共体达到紧密型标准。2022年要在"紧密型、同质化、控费用、优分工、促分级"上下功夫,合理布局医共体内部资源和任务分工,推动实施医保按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实现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基层卫生综合试验区
在2021年山西介休等8个市县启动建设的基础上,强调2022年要力争在财政补助、医保支付、考核分配、人事薪酬等方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每个试验区要在1~2个方面有所突破。
服务能力标准
将发布新版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目前,全国新增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超过7000家,累计占比达到53%。
人才队伍建设
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编制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提高基层机构编制标准,培养具备医、防、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全面推广“县聘乡用”和“乡聘村用”,推动“两个允许”政策落地,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收入待遇;多渠道引才用才,持续推进老专家服务基层健康行动和银龄医生进基层项目;继续开展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
乡村医生建设
根据学历、执业资格、从业年限等因素,制定差异化解决村医养老保障问题的政策,推动村医向专业化、执业医师化发展;积极争取并落实村医参加社会保险补助和村卫生室运行补助,动态调整村医各渠道补助标准,逐步提高村医收入待遇;扩大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覆盖范围,引导乡村医生参加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将同步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扩大家庭医生来源渠道,全面实行弹性化服务协议和签约服务回访。在确保服务质量和签约履约的基础上,力争签约率每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发挥医保支持作用
积极巩固长期处方服务成效,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级以上医院用药目录衔接统一;发挥医保对签约服务的支持作用,尚未落实签约服务费的地方要抓紧协调落实签约服务费;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将签约服务与医保门诊支付方式改革相结合。
公共卫生服务
继续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和务实应用;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重点,持续推进基层慢病医防融合服务;深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和儿童健康管理水平,做好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防控宣传、健康教育和检查。
社区医院及防控能力建设
2021年,新建成社区医院1200余家,累计超过2600家;2022年,将再新建500家以上。同时,要以社区防控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社区防控人才队伍建设,组建具备医、防、管综合能力的社区防控专家队伍;加强社区防控政策、方案和实操技能培训,定期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完善社区防控方案;规范基层机构发热诊室建设和管理,加强机构院感防控。
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
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是组织群众参与、做好社区防控工作的重要力量。明确按照《关于加强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力争在两年内,实现全国范围社区(村)全覆盖。
同时,鼓励各地积极争取计生协等组织参加到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之中。2022年,努力使村(居)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覆盖率达到70%左右。
3月2日下午3点,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互联网+国家心脑血管病中心组织的线上学术培训即将开播,欢迎报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