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综合性监测,是对全院所有病人的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监测。
一、监测目的
1、了解全院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和医院感染相关信息。
2、为医院的感染预防工作提供思路。
3、评价预防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二、监测对象
2022年全部住院患者(监测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时可包括出院后一定时期内的患者)和医务人员。
三、监测方法
全面综合性监测,是对全院所有病人的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监测。
四、监测实施
1、采取主动监测方式,由病房的医护人员去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及相关事件。临床医生及时将诊断为医院感染的病例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核实确认。
2、感染部位的确定参照卫生部(医发[2001]2号)医院感染诊断
标准(试行)。
3、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感染病例,重点查阅各种病人的病历和护理记录,注意其是否有医院感染的指征如
发热、WBC增多、使用抗菌药物等,各种病原学、影像学如 CT扫
描、X线、超声波以及血清学、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均可作为诊断医院
感染的参考依据;必要时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不清楚的病
例可以和临床医生进行沟通,必要时可进行科室讨论。
五、监测数据统计
1、医院感染发病率
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病例(例次)数/观察期间医院出院病例数x100%
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医院感染例次病例数/医院出院病例数X100%
2、日医院感染发病率
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观察期内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同期住院患者住院日总数 X1000%
3、不同切口类型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不同切口类型手术部位感染发生例(例次)x100%
4、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及反馈
(1)专人负责,每日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
(2)如发现数据缺失,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人的因素、概念、流程、方法),并采取改善措施。
(3)反馈监测资料每月进行小结,每3个月对监测指标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必要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5、将医院感染率与全国医院感染相关资料进行比较。若感染率过高,应查找引起感染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感染率过低,也应查找原因,是否存在漏报等原因。
6、不断提高监测数据收集的准确性,与临床及时沟通。督促医生能及时完成各项检查和检验申请,为医院感染病例的正确诊断提供根据。减少器械使用时间和器械相关感染。
7、监督院感病例上报时间,尽可能发现即报,不超过24小时,杜绝漏报。
2022年1月1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