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病理诊断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解读

2022
03/04

+
分享
评论
衡道病理
A-
A+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韩阳教授的分享主题

「白求恩·肿瘤病理学社」项目之「三甲病理现场」,旨在促进国内相关疾病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增强相关分子检测意识,提高诊断水平。

第十八场直播会议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韩阳教授的分享主题是《黑色素瘤病理诊断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解读》,本文为大家带来配套学习笔记。

41541645615045057

黑色素瘤病理诊断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解读

 前言

黑色素瘤: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

发生部位: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眼葡萄膜、软脑膜等

发生于不同部位者有相似的组织学特点,但发病机制、分子遗传学改变及分期和预后有一定差异

在我国:皮肤(肢端)最为常见,黏膜其次

皮肤黑色素瘤:皮肤科常称做黑素瘤(melanoma),或称为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moma);非皮肤科(外科、病理科等)常称为黑色素瘤或恶性黑色素瘤;良性幼年性黑素瘤(benign juvenile melamoma),其病理改变与黑素瘤相似而得名,又叫Spitz痣(是良性的);还有一种肿瘤叫做:黑色素细胞瘤,常在眼科、神经外科(脑膜等)遇到,需注意不是黑色素瘤。

 常用概念及释义

1. 雀斑样增生(lentiginous hyperplasia):位于表皮基底层的单个黑色素细胞增生,可以散在分布或连续性分布,见于良性或恶性黑色素细胞肿瘤。

6591645615045231

引自中国黑色素瘤规范化病理诊断专家共识(2017 版)

2. 派杰样播散(Pagetoid spread):黑色素细胞单个散在或呈巢状霰弹样分布于表皮全层。显著的派杰样播散一般见于皮肤黑色素瘤;黑色素细胞痣偶见局灶性、低位派杰样播散。

96211645615045601

3. 水平生长期(radial growth phase):皮肤黑色素瘤发展的早期阶段,肿瘤细胞局限于表皮内(即原位黑色素瘤),或者已进入真皮乳头层,但肿瘤细胞以单个或小巢状存在,真皮内瘤巢小于表皮内瘤巢且没有核分裂象。

71011645615045867

4. 垂直生长期(verticalgrowth phase):皮肤黑色素瘤发展的中晚期阶段,黑色素瘤细胞进入真皮并向纵深发展,真皮内出现大于表皮内瘤巢的肿瘤细胞团,可见核分裂象。

75331645615046028

5. 微卫星转移(microsatellite metastases):位于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显微镜下转移灶,邻近或位于皮肤黑色素瘤原发灶深部,与原发瘤不相连。

6. 卫星转移(satellite metastases):与皮肤黑色素瘤原发灶间距不超过2cm的肉眼可见的皮肤和(或)皮下转移灶。

7. 移行转移/中途转移(in-transit metastases):位于皮肤黑色素瘤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之间的皮肤和(或)皮下组织中,且与原发瘤间距超过2cm的临床显性转移灶。

8. 外科切缘(surgical margin):外科医师进行皮肤黑色素瘤切除术时,所测量的肿瘤距切缘的距离。

非肿瘤离体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后测量的距离,因为固定会引起标本的皱缩,使得测量数值小于实际数值

9.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肿瘤发生淋巴道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

最早用于黑色素瘤,不同部位的黑色素瘤有相对应的前哨淋巴结。

 临床信息

年龄、皮损部位、临床病史、皮损进展及大体外观(术前大体照片、皮肤镜照片等)

ABCDE法则:

A——不对称(asymmetry)

B——指边界不清(border)

C——颜色不均匀(color)

D——直径大于6 mm(diameter)

E——病变隆起或进展(elevation/evolving)

  • 例1:肉眼所见非常重要,仅凭显微镜下测量(不到4mm)容易误判,如:肉眼所见大于6mm

36951645615046183

例1诊断:原位黑素瘤  相对较大 大于6mm

例2:黑素瘤? 镜下观察非常像黑色素瘤

67611645615046481

66491645615046618

  • 例2诊断:黑素瘤?-----No, 婴幼儿先天性色素痣>>>必须结合临床:患者为儿童

73121645615046853

例3:男,39岁, 鼻部丘疹4个月,当地术后病理诊断为黑素瘤。注意:皮损发展仅4个月,HMB45几乎阴性,ki67不高。黑素瘤? Spitz痣?

8501645615047083

74861645615047320

例3诊断:成人型Spitz痣

 临床信息

甲下黑色素瘤ABCDEF法则:

A:年龄较大,成年人或老年人(age),亚洲人和非裔美国人好发(Asian or African-Americanrace)

B:纵形黑甲条带颜色从棕色到黑色,宽度>3mm(Brown-to-black pigmented band withbreadth wider than 3mm)

C:甲的改变或病甲经过充分治疗缺乏改善(change)

D:指/趾端最常受累顺序,依次为大拇指>大拇趾>示指,单指/趾受累>多指/趾受累(digit most commonly involved:thumb>hallux>index finger,singledigit>multiple digits)

E:病变扩展(extension of pigment onto the proximal or lateral nailfold ),如哈钦森征(Hutchinson’s sign)

F:有个人或家族发育不良痣及黑色素瘤病史(family history)

甲黑素细胞疾病的分类

1.甲黑素斑/甲黑子(Nail melanotic macule)

单发或多发,常发生于有色人种

颜色淡,条带均一,界限清楚

单发者,有少数需与黑色素瘤鉴别

病理表现为素细胞功能活跃,数量大致正常

2. 甲色素痣(Subungual nevus)

甲母痣

假哈欠森征,儿童的色素痣出现

15491645615047490

3. 甲黑素瘤(Subungual melanoma)

严格讲叫做甲单位色素痣,平时习惯称为甲母痣

90021645615047633

37151645615047789

 组织标本的送检及处理

1. 标本的送检

所有临床怀疑黑色素瘤的病例均应进行病理检查

标本需完整送检,如有病灶、切缘及前哨淋巴结等多份标本,应分别盛装送检

手术医师应提供病灶大小和特点(溃疡/结节/色斑)等临床信息及组织标本类型,并做好切缘标记

2. 标本类型

1)活检标本:完整切除活检;部分活检(切取活检、环钻活检、削刮活检)

2)根治性切除标本:

原发灶根治性切除

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原发灶扩大性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卫星结节/转移灶切除术

 3)甲活检标本:

正确的方向,包括甲母质、甲床、甲板和部分甲周组织,深度达趾/趾骨周围组织

纵向甲活检

提供甲活检示意图和准确临床信息

3. 标本固定

1)3.7%中性甲醛液固定6~48h

2)体积较大的标本须垂直于皮面多切面平行切开,并夹以滤纸(垂直于皮面以2~3mm间隔平行切开标本,测量肿瘤厚度和浸润深度

4. 标本检查和取材

1)解剖位放置标本并拍摄大体照片

2)观察并描述:肿瘤的大小、形状和色泽,表面有无溃疡,周围有无卫星转移灶,卫星转移灶的数量、大小及其与主瘤结节间距;颜料涂抹切缘

3)根据临床要求、标本类型和大小以及病变与切缘的距离选择取材方式

4)病变最厚处、浸润最深处、溃疡处必须取材

5)主瘤体和卫星灶之间的皮肤必须取材,以明确两者关系

6)肿瘤<2cm者全部取材,3cm以上者按 1块/5mm 取材

7)一个包埋盒内只能放置一块皮肤组织,包埋方向正确

79541645615047895

例1:右拇指黑色肿物1年余。显微镜下观察符合原位黑色素瘤,但复查临床照片,是取材不到位

11031645615048005

53081645615048214

取材不当导致误报为原位黑素瘤

8)切缘取材:

  1. 垂直切缘放射状取材①;

  2. 平行切缘离断取材②;

  3. 后者无法判断阴性切缘与肿瘤的距离,建议尽量采用垂直切缘放射状取材法①,有助于组织学判断阴性切缘与肿瘤的距离。

57511645615048354

5. 前哨淋巴结检查

1)石蜡切片检查

2)大体:淋巴结数量,有无粘连,肉眼有无转移

3)取材:2mm 间隔平行切开,全部取材

4)组织学检查:可疑病变行免疫组织化学(S-100、SOX-10、HMB-45、MelanA等)检测

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以显著提高阳性检出率

6)需注意与淋巴结内痣细胞团的鉴别

7)报告:阳性和阴性淋巴结的数量;阳性的前哨淋巴结,建议进一步报告转移灶的最大径(以mm为单位,精确到0.1 mm)、转移灶在淋巴结内的位置(被膜下窦或实质内)及是否有淋巴结被膜外侵犯

6. 区域淋巴结检查

1)淋巴结数量,有无粘连,肉眼有无转移

2)淋巴结数量一般要求:腹股沟≥10个;腋窝≥15个;颈部≥15个。

 组织病理学诊断

1. 临床病理学分型

1)病因、发病部位、分子途径及组织学特征

低度慢性日光损伤相关型/表浅播散型

高度慢性日光损伤相关型/恶性雀斑型

促结缔组织增生型

2)WHO皮肤肿瘤分类(第4版)

外阴和粘膜黑素瘤

痣样黑素瘤

Spitz痣样黑素瘤

结缔组织增生性黑素瘤

发生于色素痣的黑素瘤

激光除痣导致的黑素瘤

恶性蓝痣

透明细胞肉瘤

气球状细胞黑素瘤

退行性黑素瘤

儿童黑素瘤

息肉状黑素瘤

亲汗腺黑素瘤

鳞状黑素瘤

棘层松解样黑素瘤

孤立性真皮黑素瘤

植入性黑素瘤

3)黑素瘤的分型

经典分型:

肢端黑素瘤

恶性雀斑样黑素瘤

浅表扩散性黑素瘤

结节性黑素瘤

实际工作中, 确定是原位黑色素瘤还是浸润性黑色素,如果浸润,浸润多深最有临床意义

原位黑素瘤

浸润性黑素瘤:浸润深度;有无溃疡

 临床病理预后指标及释义

1. Breslow厚度(Breslow thickness):皮肤黑色素瘤的肿瘤厚度,是T分期的基本指标。以mm为单位计数,作镜下测量,精确到0.1mm。

63281645615048447

非溃疡性病变:表皮颗粒层顶部至肿瘤浸润最深处的垂直距离(图引自中国黑色素瘤规范化病理诊断专家共识(2017 版))

31361645615048587

溃疡性病变:溃疡基底部至肿瘤浸润最深处的垂直距离(图引自中国黑色素瘤规范化病理诊断专家共识(2017 版))

2. 溃疡形成(ulceration):排除了外伤史或手术等因素后,显微镜下肿瘤表面表皮全层缺如,同时伴有炎症反应(如纤维素沉积和中性粒细胞渗出等)。黑色素瘤T分期的重要修正指标。

88481645615048761

3. Clark水平分级(Clark levels)皮肤黑色素瘤的浸润深度

1级:肿瘤局限于表皮层(原位黑色素瘤)

2级:肿瘤浸润真皮乳头层,但尚未充满皮乳头层

3级:肿瘤细胞充满真皮乳头层到达乳头层和网状层交界处

4级:肿瘤浸润真皮网状层

5级:肿瘤浸润皮下组织

4.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s):在肿瘤细胞之间润、破坏肿瘤细胞巢的淋巴细胞,不包括围绕肿瘤周边的淋巴细胞。

与预后呈正相关,同时可作为转移性黑色素瘤免疫治疗反应的预测因子

AJCC推荐的三级分法:(1)缺如(absent);(2)有但不活跃(non-brisk);(3)活跃(brisk)

88051645615048934

5. 原发肿瘤有丝分裂率(primary tumor mitotic rate):1mm2 的浸润性肿瘤中见到的核分裂数目。

预后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具体计数方法:存在热点区的肿瘤,从热点区开始计数;无明显热点区或核分裂在肿瘤中散在分布,则从一个典型的核分裂开始;如果肿瘤的浸润成分总面积小于1mm2,则所有的核分裂都应该被计数,并且仍然记录为每平方毫米多少个;注意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大小

6. 淋巴管血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黑色素瘤细胞团出现在淋巴管和/或血管管腔内,瘤细胞团表面被覆内皮细胞或血管管腔内有血栓形成。

必要时可辅助D2-40、CD34和CD31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7. 亲神经性(neurotropism):黑色素瘤细胞发生肿瘤主体之外的神经周围侵犯和/或神经内侵犯。

若是位于肿瘤主体内部的黑色素瘤细胞包绕神经,不属于亲神经性,这可能是由于肿瘤生长过程中神经被裹入所致

 病理学TNM分期

1. 皮肤黑色素瘤 pTNM 分

21521645615049036

14701645615049186

33151645615049393

2. 头颈部黏膜:参见第八版AJCC肿瘤

3. 眼色素膜:参见第八版AJCC肿瘤

4. 消化道(食道、小肠和大肠):暂无pTNM分期,根据我国的黑色素瘤临床诊疗指南,建议描述肿瘤浸润消化道层面

5. 阴道:暂无pTNM分期;宫颈:参照宫颈癌

6. 脑膜:同其他脑膜肿瘤

 术中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

术中明确病变性质:不建议

术中判断切缘情况:不建议(根治性手术切缘的距离由Breslow厚度决定)

病灶较大、具有典型的黑色素瘤临床特征:可考虑术中冷冻切片明确性质,以完成一期根治手术根治性手术

 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志检查

1. 黑色素细胞特征性免疫组化标记物

SOX-10、S-100蛋白

Melan A、HMB-45、PNL2、Tyrosinase和MiTF

    * 色素多时,可使用红色显色剂

2. 良恶性鉴别辅助免疫组化标志物

Ki-67、Cyclin D1(黑色素瘤中升高)

HMB-45(黑色素瘤缺乏免疫组化成熟现象)

P16(黑色素瘤中可阴性,需CDKN2A-FISH进一步辅助)

PHH3(核分裂计数)

3. 多位点荧光原位杂志(FISH)检测

四色经典探针(CCND1、RREB1、MYB和6号染色体着丝粒)和双色补充探针(MYC和CDKN2A)

用于良恶性鉴别困难疑难病例的辅助诊断

需在有资质的实验室开展,并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判读并综合分析结果

 与治疗相关基因的分子检测

BRAF

C-KIT

NRAS

 皮肤黑色素瘤病理学诊断报告内容及规范

27021645615049676

鸣谢李文才教授、高天文教授、苏静教授和王雷教授!

审核:韩阳

设计:鹏飞

编辑:小明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黑色素瘤,淋巴结,黑素瘤,病理,诊断,肿瘤,细胞,标本,切缘,活检,皮肤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