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进入身体后的危害-空谷学苑空谷阿亮
大家好,我是营养师空谷阿亮,昨天粉丝留言说自己多年吃药,现在肝脏和肾功能严重不行了,问我咋回事,那么,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今天的主题就是:药物进入身体后的危害,
现在进入主题,
多数人对药物伤害的认识,停留在一般的药物副作用的认识,但是容易忽视一些,看似正常或者吃药后普遍存在的共同反应。
例如,孩子打针吃药后容易出现一些现象:食欲下降、容易出汗、情绪不稳定、脸色苍白、精神状态不佳……
关于药物的损伤,一直都被人为地忽视,也许有点掩耳盗铃的意思,当人们不知道除了药物之外还有其他解决方法的时候,只能选择药物来处理问题,至于它们可能带来的伤害,宁愿选择漠视。
今天来做一些关于药物进入人体之后的过程的药学知识科普,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口服药物进入肠道之后,经肝脏,再进入血液,进入血液之后有几个去处:脂肪组织、肺、肝、肾、外周组织、病灶部位。
很多人以为吃进去的药物只会到达病灶部位,身体只会将它用来治病,而不会跑到其他地方去。
在这里我们必须去思考一个问题:吃进去的药物,大部分去哪儿了?
吃进去的药物,大部分并没有到达病灶部位,大部分存储在了脂肪组织中,到达病灶部位的只是那些肝脏没来得及处理,脂肪组织没来得及存储的那部分。药物要发挥药效,其实蛮不容易,首先要过肝脏代谢这一关,接着还得过脂肪储存这一关。换句话来讲,药物要到达病灶发挥作用,起码要先达到肝脏代谢的极限,同时还要大于脂肪能够存储的剂量。
通俗点讲,吃一次药,最受累的是肝脏和脂肪组织。药物进入身体有少过消除的现象和再分布的现象。
再分布,则指药物一般先向血流量比较相对大的器官组织分布(最大的三个器官肾、心、脑),然后向血流量相对小的器官组织转移,例如静脉麻醉药硫喷妥,先向血流量相对大的脑组织分布,迅速产生麻醉效应,然后反向脂肪组织转移,效应又迅速消失。
本文参考于:"营养改变身体"或者"宝妈印象"等等公众号
药物在脂肪组织中存储,对身体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以及减轻肝脏压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常见的用于治疗感冒发烧、止咳平喘的药物,都会在脂肪组织中积累下来。这些积累在脂肪组织的药物,并不会一直留在脂肪组织,会不断地重新进入血液,但进入血液并不是为了治疗病灶部位的疾病,而是转运到肝脏进行灭活处理,进而排放出体外。
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过程,肝脏代谢的压力加大,药物吃的越多,肝脏代谢压力就越大,甚至会影响到肝脏正常的代谢功能,例如激素的灭活功能。
许多女孩子在大量服药之后,要不是长成了胖子,要不就满脸是斑。无论是属于哪种表现,内分泌功能都受到影响,多出现例假不正常、闭经或者不孕的现象。
好,以上是药物治疗对身体的伤害,了解一下,可以不用懂。
但因利益的驱使,药商夸大了药物的功效,转移了注意力,导致人们忽略了,药物的伤害是影响一辈子的,可谓杀敌一百,自损三千!
爱孩子,远离药物和过度医疗!小的时候不当用药,长大后才买单。不知从几何起,连锁药店开始兴起,如今每个小区都有几家药房,单纯卖药。
退休的阿姨大叔们,排着队去拿药!经常收到药房服务员的问候电话,说,几号到几号他们搞活动。
退休金,医疗卡的钱,就这样全部花在了拿药上,而且是未经过专业医生诊断,人们往往自己判断自己的病情就去拿药。
是药三分毒,关键是吃了这么多年药,慢性病治好了吗?没治好说明吃药无用,为什么还继续呢?形成习惯了!在各家药房都有会员卡,是一种时尚吗!!!
只是想告诉大家,除了药物和过度医疗之外,有更好的方法处理,我们对待自己和家人疾病的处理方式决定着我们一辈子的体质和健康!
身体在构造之初,DNA指定了,化学药物根本不是身体细胞构造的成分,在过去的十多年来,整体自然医学已经救助过无数的重病和医院抛弃的患者,恢复真正的健康。
整体自然医学,从呼吸、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全方位改善身体状况,尊重身体的智慧,配合身体,从提升自愈力角度帮助恢复健康。
我是营养师,大家就叫我空谷阿亮,我首创了空谷学苑,我是ACI国际健康管理师,我也是公共营养师,营养顾问,我更是中医康复理疗师 ,心理咨询师。
空谷阿亮擅长:
慢性病专题,儿科疾病专题,抗衰老健康专题,肥胖健康专题,亚健康咨询专题,健康管理,私人订制健康解决方案。
最后温馨提示一下大家:
我的健康知识分享内容,如果涉及到营养素,都是来自于空谷学苑,请勿盲目去药店,去超市,去网上乱寻找,否则会危害健康。
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所用到的调理方案也是不同,需要对你身体了解后,,设计出来适合你的方案,请勿模仿我们,私自乱吃乱用,后果自负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