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集采扩容,2022年或将成为“中药带量采购年”
国务院2月11日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表示中成药集采今年要有序进一步扩大范围,1月份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则将中成药集采列为年度重点项目。同时,全国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首次联采交易工作,也将在今年首季度完成,越来越多的地区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省级采购平台。2022年或将成为“中药带量采购年”。
随着统一标准工作和省际联采加速推进,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扩容在即。多家机构预计,到2030年,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将达1000亿元。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包括中成药,在去年部分省份已经组织联盟采购的基础上,今年要有序进一步扩大范围。”陈金甫2月11日表示。
对于备受市场关注的中药配方颗粒而言,近一年来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2021年2月10日,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共同发布《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下称“《公告》”),指出结束试点工作是为加强中药配方颗粒的管理,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中医临床需求。这也意味着中药配方颗粒20多年试点后全面放开,企业生产有了“国标”。《公告》已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光大证券研究所医药生物分析师团队认为,“政策+市场”双轮驱动,有望迎来量质齐升,利好行业龙头和产业链上游企业,中药饮片(含中药配方颗粒)免于“零加成”,随着医院和医保覆盖扩容,行业有望持续高增长。红日药业2020年年报显示,从2012年开始,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年复合增长率基本在30%左右,乐观预计2021年行业可能维持30%以上。
此外,2017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要求2017年9月底前,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但中药饮片除外。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方便、有效,符合市场需求、患者需要,终端消费动力强劲,上述政策提出后,国内众多中医院增加包括中药配方颗粒在内的中药饮片的使用量,促进了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的扩张。
马太效应渐显,头部企业加速布局
也有数据描述,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市场近年来的表现不容乐观,主营收入进入下行通道。《2021年度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显示,2020年,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加工营收总额1781.9亿元,与上年同比下降8.6%;利润总额125.4亿元,与上年同比下降23.2%。
而与之对应的,则是部分中药企业在“悄然转型”。如步长制药2021年半年度报告描述,“目前公司正在转型,由销售型公司向科研型公司转换;由中成药向生物药、疫苗、化药、医疗器械、互联网医药转换;并逐渐由中国本土化向全球化转换”。
事实上,中国中药、康跃科技、华润三九等已在加快布局。公开数据进一步表明,最近一年内,吉林敖东、精华制药、佐力药业等30多家上市公司明确布局中药配方颗粒。康跃科技202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包括中药配方颗粒在内的中药饮片营收5.77亿元,占公司总营收44.46%。近年来,中药原料、运输等成本逐年走高,但市场对中医药信任与认可度越来越高,需求也随之增大,该公司公司中药板块营收仍保持了较高增幅。
标准立定,药企抢滩千亿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政府层面目前已针对 196个品种推出国家标准,针对后续品种的国家标准将陆续发布,行业规范化逐渐步入正轨。《公告》也对于中药配方颗粒未来的监管及定位做出了明确规划,高标准下行业门槛大大提升。而随着销售渠道的放开与高标准壁垒的建立,头部中药配方颗粒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据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2020年国内基层医疗机构为97万家,占全部医疗卫生机构94.8%,《公告》明确,中药配方颗粒可以在所有医疗机构使用。同时,部分省份已出台新版医保目录,持续扩大中药饮片(含中药配方颗粒)的医保覆盖范围。多家证券机构预计,到2030年,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将达到近3000亿元,在乐观情况下,对应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公告》也对此提出,坚持中药饮片的主体地位,确保中药配方颗粒的平稳有序发展及合理规范使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