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做手术,这个刀口让医生很揪心
本文由“麻醉MedicalGroup”授权转载
周末,正在家补一周缺的睡眠时,一个大学同学给我打来电话:电话中,她说有一个亲戚要在我们医院做手术,要我跟找找人、照顾照顾。大学同学,好不容易求你一场,我就满口答应了。问了问患者大概情况,是个子宫肌瘤患者。这样的患者一般都没什么事,也就没再细问,打算周一再去办这个事。
周一早上,我刻意定了闹铃,生怕把人家这事儿忘了。要知道,一进入工作状态,那可真的是忘我。麻醉期间,就像进入了另一个状态。或许,有点像网上说的打鸡血了。那种状态下,人不知疲倦、也不知道恐惧、也不知道饿、也没有了生理上的二便,如同机器人一般。可是,一旦过了这种状态,各种疲劳、困倦和饥饿会一起袭来。长期以来,我们都适应了这种状态。
闹铃响起,我赶快穿起白大褂奔向妇科。询问护士站的护理同事得知,这个患者刚刚办理完住院手术,有些检查还未来得及做。我问她:患者在哪个病房?护士说:203室。于是,我转身奔向203室。
到了门口,我敲了敲门。毕竟是老同学的熟人,得让人家感觉到我的热情和照顾。因此,我舒展了一下我那严肃木僵的脸。从口罩下挤出一些笑容问道:你是刘女士吧?我是谁谁的大学同学。一番介绍,她很满意这种安排。
然而,客套过程中,我有一丝忧虑:这个患者的手术似乎很简单,只是一个子宫肌瘤剜除术。由于肌瘤就位于浆膜下,很容易就能完成这个手术。但是,这个手术似乎被她的肥胖蒙上一层阴影。无论是文献报道、专家共识,肥胖患者绝对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从外科角度看,肥胖无疑增加了手术难度。尤其是那个刀口,每当缝合刀口的时候,医生都会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让这个刀口长好一点。但是,过度肥胖的腹壁,理论上出现脂肪液化、刀口感染的机会就高。因此,医生也只能是尽力。
另外一个忧虑来自于我们麻醉:正常情况下,这个手术完全可以在椎管内麻醉下完成。即使全麻,也会非常简单。然而,一米五的身高、200多斤,让这个麻醉似乎没那么简单。首先,选择椎管内麻醉,很有可能面临穿刺针不够长的问题。再就是,即便麻醉效果好,这个肚子、“深不见底”的刀口,也会让外科医生一直喊刀口紧。因此,不如选择全麻。全麻下,就不存在紧张的问题,外科就无话可说了。然而,全麻需要面临高难度的插管问题、气道管理问题,肥胖患者的麻醉掌控以及苏醒问题。相关研究显示,这样的肥胖患者,无论采取哪种麻醉方式,术后呼吸道并发症都要高于一般人。一旦出现呼吸道并发症,对她这样肥胖的患者来说,是很危险的。
最后,我决定为她实施椎管内麻醉。一旦能在这个麻醉下完成这个手术,会少了很多肥胖相关的全麻并发症。
麻醉的时候,确实有难度:那个穿刺针的针柄几乎被我挤压到脂肪下两厘米深。看上去,好大一个坑。好在经过我的经验判断,顺利到达椎管内。麻醉起效后,为防止血压过度波动,我给她用了一些血管活性药物、也加快了输液速度。之后,难题就留给了外科。
外科医生也非常犯愁,好不容易在肚皮的褶皱里找到了可以下刀的地方。术中倒是不难,几下就把这个表浅的肌瘤剜除了。但是,关闭腹腔的时候却真的犯愁啊:足足有一巴掌厚的腹壁,外科医生每一层都小心地缝起来。如果换做平时,两三层一起缝是很正常的。外科医生选择这样缝:一方面,希望多层缝合增加拉力;另外,即便发生了因肥胖导致的脂肪液化,也不至于全层撕裂。以往的经验证明,一旦发生脂肪液化,刀口很有可能发生全层撕裂或刀口疝。
术后,外科医生像照顾小宝宝一样:每天定时都要来看看这个刀口。而这虽然与麻醉无关,但熟人介绍来的患者,出现问题,总归不好看。因此,我也跟着担心了好几天。
这个揪心的手术,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控制体重,过度肥胖没有一点好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