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至,万物苏,初春养生你养对了吗?
作者简介 /Profile/
王秀娟(1990—),女,护师,本科,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胸脑外科护士,主要从事胸脑外科护理。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节气标志着天气回暖,降雨开始,“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雨水过后,春季使然,阳气升发,是养生好时节。
春季养生的原则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季万象更新,人体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疏发。因此,春季养生须注意保卫体内阳气,所谓“春夏养阳”,“养阳”便为春季养生的原则之一,凡有损伤及阻碍阳气者皆应避免。
春季养生的宗旨
中医讲,四季气候与人体五脏六腑相对应,肝气为春季的主气。五行说,肝属木,脾属土,关系相克。春季肝功能比较活跃,如果肝气过强则会伤脾,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因此,春季脏腑功能功能特点是肝强脾弱,养生的宗旨即:护肝养脾。
春季如何养生
温能补阳,辛能发阳,春季饮食应味辛性温,如韭菜、大蒜、洋葱、芥菜、生姜、大头菜、大葱等;少酸增甘,补益脾气,如红薯、蜂蜜、大枣、山药、栗子、香菇等;忌黏硬生冷,如年糕、冷饮、莲藕等;水果可多食柑橘、苹果。春季多风,气候回暖,应补充水分,避免皮肤及口唇干燥。
调整作息,晚睡早起。适宜锻炼身体,可登高望远,郊游赏花,不宜剧烈运动,也不可闭门不出。
初春温差较大,不可急于脱掉棉衣,俗话说“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藏”,春季应注意下肢保暖,衣着上薄下厚,防止“老寒腿”。
中医讲春季养肝,肝主情志,怒易伤肝,所以不可生气,或是情绪不畅,容易导致肝气郁结,食欲下降,胸闷不适,月经失调。应心情豁达,积极向上,乐观开朗。
春季养生禁忌
春捂不当
“春捂秋冻”不能以偏概全,冬季的衣服不要急着收起来,警惕“倒春寒”,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物,以不出汗为宜,以免受风着凉。
一犯困就睡觉
“春困秋乏夏打盹”,解决春困不能说睡就睡,早起顺应春季人体阳气生发,可适当午睡解决春困。
一上火就吃药
春季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等上火的症状,可每天多食新鲜蔬果,多饮水,适当喝些菊花茶来预防上火。
饮食过于酸
中医讲“酸入肝,甘入脾”,春季饮食过酸则肝气过旺,易伤脾。应吃些可以疏发肝气而补益脾气的食物,如韭菜、莲子、大枣、山药等。
门窗紧闭,足不出户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湿度增加,容易滋生细菌及病毒,易暴发流行感冒,在新冠疫情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应保持每日通风至少2次,每次至少30分钟。在带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的情况下,可去空旷人少的地方散步,锻炼身体,舒展身心,增加抵抗力。
情绪低落、亢奋
郁郁寡欢易致肝气郁结,亢奋不已则有损心脑血管。春季应保持平和心态,豁达开朗。可养花种草,打打太极,舒缓心情。
一年之计在于春,舒缓心情,合理作息,健康饮食,平安顺遂。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专业审核:松江区中心医院护理部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编辑:朱晓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