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频繁出现过白天嗜睡、夜间睡眠质量差,还常做噩梦的情况呢? 你以为只是睡眠质量太差,可能睡饱了就好了。 可是……好像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慢性的睡眠障碍,它的概念由法国医生Gélineau在1880年首次提出。
多在青少年时发病,3个主要临床表现为日间发作性过度睡眠、猝倒发作和夜间睡眠障碍。
发作性睡病与其他疾病总是相随相伴。
1.向心型肥胖
向心型肥胖在儿童及嗜睡症状严重的患者中更为常见,可在发病后1年内出现体重急剧增加。其原因可能与神经介导的能量代谢障碍、食欲异常、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瘦素-生长素系统功能紊乱有关。
2.性早熟
国外报道约17%的儿童期发病的发作性睡病患者伴有性早熟,其机制可能与神经障碍相关的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有关。
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
发作性睡病人群中OSAS的患病率超过24.8%,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4.REM睡眠期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
RBD在发作性睡病人群中发生率为36%~61%。发作性睡病患者的RBD与非发作性睡病患者的RBD在临床表现方面不尽相同,且前者起病时间更早。目前尚无证据显示发作性睡病相关的RBD表现是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危险信号。
5.焦虑或抑郁
25%的发作性睡病患者有惊恐发作或社交恐惧等症状;18%~57%的发作性睡病患者伴有情绪抑郁、兴趣低下、快感缺乏。导致发作性睡病患者焦虑或抑郁的主要原因包括日间睡眠过多、社会功能损害、认知缺陷等。而焦虑、抑郁又常常加重患者的社会与家庭功能损害。
6.偏头痛
有报道称猝倒型发作性睡病患者中偏头痛发病率显著增高,为20%~45%,女性略多于男性。
发作性睡病的诊断标准
别急着对号入座。
作为慢性疾病,自然是有自己的诊断标准。
根据ICSD-3的分类标准,发作性睡病可分为发作性睡病1型和发作性睡病2型,具体诊断标准如下:
(一)发作性睡病1型的诊断标准
发作性睡病1型需同时满足:
(1)患者存在白天难以遏制的困倦和睡眠发作,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以上
(2)满足以下1项或2项条件:
①有猝倒发作(符合定义的基本特征)
②免疫反应法(immunoreactivity)检测脑脊液中Hcrt-1浓度≤110 pg/ml或<正常参考值的1/3
(二)发作性睡病2型的诊断标准
发作性睡病2型需同时满足:
(1)患者存在白天难以遏制的困倦和睡眠发作,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以上
2)标准MSLT检查平均睡眠潜伏期≤8 min,且出现≥2次SOREMPs
(3)无猝倒发作
(4)脑脊液中Hcrt-1浓度没有进行检测,或免疫反应法测量值>110 pg/ml或>正常参考值的1/3
(5)嗜睡症状和(或)MSLT结果无法用其他睡眠障碍如睡眠不足、OSAS、睡眠时相延迟障碍、药物使用或撤药所解释。
(以上文中图片均已获包图网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