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初心
他,是患者和临床医生一致公认的“火眼金睛”,疑难病例,经过他的抽丝剥茧,总能找出诊断关键。作为温医大医学影像学专业负责人和温医大附一院放射科主任、检验实验影像党总支书记、放射影像科党支部书记,郑祥武在繁重的工作之下,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和干劲闯劲, 在诸多角色间游刃有余,而且每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
“作为医生,我有很强的荣誉感,特别希望自己能够帮助病人”。郑祥武在校时,就是一名非常优秀和全面的医学生。1988年,时常活跃在操场的他,以年级段专业前三的好成绩毕业,进入我院。当时医院尚未配备电脑,为尽快提高影像诊断能力, 他就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把医院历史上的“CT存片”全部看了一遍。 1990年,郑祥武去北京进修。期间,他坚持每天精读一篇以上外文论文。
三个月后,他带回了一箱的手写笔记,完成并发表3篇肠道疾病相关的英文文献综述,学会了肺穿刺活检技术等。 说起进修的日子,郑祥武有些自豪,“当时很用功, 租住在半地下室的小房间里,完成科室工作后就去泡图书馆。 我常拿这个经历鼓励年轻人, 年轻时一定要‘拼’ ,抓紧时间学习,这成效是翻倍的。”正是基于上述肠道文献综述的引导,进修回来后,郑祥武开始致力于小肠疾病临床应用研究。2001年,其课题《小肠疾病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获科室历史上首个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与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CT是肺部疾病诊断最常用的辅助检查,但有时候单靠影像图片诊断还是有困难的,而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可以以最小的损伤得到最正确的诊断。进修回来后,郑祥武率先在浙南地区开展了这项临床新技术。 当时医院只有2台CT,临床检查量又大,CT引导下穿刺相比普通CT检查占时长,只能利用午休和晚上去做。 从1992年到2005年的十多年间,他总共做了1000余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此外,他还指导呼吸内科、放化疗科开展CT引导下穿刺活检业务。2020年,他主持的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虚拟仿真临床应用课程获国家一流本科实验课程。
2006年,他带着这股拼劲,踏上了去美国的进修之路。短短6个月,撰写了3篇SCI论文,申报了2个省厅级课题。期间他参加了北美放射学年会,这是全球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医学影像学年度学术盛会,他非常珍惜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 与会期间,阅读了大量的电子论文和壁报,做了大量的摘录,拍了2000多幅照片。回国后,为科室成员作了《温故知新》系列10个专题讲座。
正是基于这种“精准医疗、影像先行”的理念,2008年,其个人发表在《Abdominal Imaging》专业期刊上的首篇SCI论著, 从三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临床手术案例的影像征象剖析出发,影像征象结合解剖与病理生理机制, 提出其好发于“左侧腹膜后、周边环圈样强化及反应性筋膜增厚”等三种以往国内外文献未曾报道过影像新征象, 为该病的影像准确诊断提供新依据,避免临床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在郑祥武看来,放射科医生不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读片匠”,放射科医生的价值在于:通过图像显示人体内部解剖与生理、病理状态,基于病变影像特征剖析并结合临床综合分析,达到发现病变、诊断疾病、对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分期, 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抉择,并对临床治疗疗效及预后进行随访评估的价值。 作为科主任,郑祥武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新知传授给年轻医生。审核年轻医师CT报告时,他时刻记着“精准诊断”这个要求,随时记下报告中不妥当的地方,当天再把汇总审核意见与年轻的报告医师沟通反馈。
“跟过他班的报告医生基本都收到过这份‘爱心纸条’,” 郑祥武的学生说,“老师力求报告中的每一句描述都有据可依、准确简练,哪怕是一个不合适的标点符号也会及时指出并更正。 我们知道,他是想把最完美的病例报告呈现给患者。” 2011年底,医院引进浙南首台PET-CT,当时已任放射科副主任的郑祥武主动请缨并被委以重任,负责开展这块新业务。擅长影像诊断和图片分析的他,很快在全新的领域崭露头角。在2012年浙江省首次PET-CT读片会,随后的长三角区域PET-CT疑难读片会……因为答题思路清晰,读片准确、命中率高,一时声名鹊起,带领我院PET/CT迅速崛起,并在国内省内取得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2017年,在第一届东方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大会面向全国的疑难病例线上读片大赛中, 郑祥武精准读片分析, 荣获大赛第一名。 时任浙江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委、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张宏教授在浙江省核医学微信圈第一时间予以祝贺,并认为其为浙江省核医学争得荣誉。
2021年,郑祥武被任命为放射科主任,全面管理普放、CT、MR医教研工作。与PET-CT不同的是,放射科服务体量非常大。年中,面对患者的大幅增加,CT预约时间不断延长的局面,身为科主任兼任党支部书记的郑祥武,一切以病员利益与医院大局出发,克服CT报告与审核医师严重不足的困境,雷厉风行,群策群力,通过招 募“医师志愿加班突击队”与晚加班措施,首次提出并切实履行 “普通CT检查当天申请当天完成”的便民新举措。
据统计,这一新做法每天可以增加400多例CT检查量,但科室之前已经处于满负荷运转的状态,为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郑祥武与科室团队管理创新,推出了弹性加班与相应的绩效奖励机制,科室成员可以根据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自由认领加班时间。
“党员同志经常冲锋在前,但有时任务太重,年轻人有些吃不消,我是党支部书记,就和其他主任们商量着分担任务,大家齐心协力把事情做好。”新措施实施以来,科室基本实现CT普通检查 “日约日清”。
2000年,在吴恩福主任等老前辈的提议与推动下,温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正式成立。作为第一批骨干老师,郑祥武全程参与了影像专业的建立与成长,“我见证了医科大医学影像专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过程。”历经二十余载,2021年,作为专业系主任,郑祥武领衔申报的医学影像学专业成功入列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上位列第13位, 标志着专业建设迈入国家第一方阵。 在课堂上,郑祥武主讲的《影像学总论》《影像诊断思维策略与临床实践探索》《放射学基础》等课程 深入浅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启发式教学风格深受学生的推崇,连轴上课也因此成为了他作为老师的常态。 他曾经有过在一个多月时间里,为研究生教学与本科生教学、成人继续教育的理论大课授课132学时的惊人记录,也曾一天上过12学时理论大课记录,堪称教学“劳模”。
一次,由于工作延误, 他连夜乘坐7小时绿皮火车到嘉兴,凌晨4点多再转车至湖州,赶上第二天早八点的浙江省首届放射住培师资骨干培训班早课,并精神饱满地完成了当天9个学时的课程,受到学员一致好评。一次,在丽水放射住培师资骨干培训班授课后,一位庆元籍的放射科老主治医师动情地说:“郑主任,您讲得太好了,我从没听过这么精彩的课”。 同学们的这些肯定与鼓励就是他教学的最大动力。郑祥武说,每每在课间存有默契的教学互动、课后收获掌声、学生学业有成,甚至于学生的一句问候、祝福与感谢,于他而言都是满满的欣慰与感动,满满的职业满足感与幸福感,满满的工作动力与力量源泉。
一份付出,一份回报。2017年,郑祥武获研究生心目中“最美导师”,2018年获省“三育人”先进个人,2019年获校“本科教育贡献奖”与百年院庆“教书育人奖”,2020年获校级教学名师,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获校级“最受师生喜爱”的党支部书记等荣誉。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在郑祥武看来,科室的发展不仅基于团队的共同奋斗,更是离不开曾经坚守在医学影像工作岗位的老前辈们。每到年终,放射科一直保留着请科室老前辈回科室聚聚、共话发展的传统,一些老前辈年纪大了,走路不太方便,郑祥武常常亲自接送。 “接老同志回来看看,这是传承和初心,”他说道。
2019年,郑祥武的学生欧阳明利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说:“老师,谢谢您,转眼三年就毕业了,在您身边的日子格外幸福,您就像父亲一样疼爱着、保护着我们,像朋友一样亲切又温暖,在您身上,我学会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想像您一样成为一个坦荡、可爱又可敬的人。”大约这就是郑祥武身为一名医生与教师的意义。
奋斗者介绍
来源:宣传处 文字:陈苑莹 摄影:周烨、潘力等 图片制作:曾成豪、王坚连 编辑:王坚连 审核:章虹霞、黄丽颖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