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高级职称考试辅导资料(案例分析部分)系列之二十:贫血
2022-02-22 14:47
贫血--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细胞贫血(MA)及再障(AA)
一.基础知识:血液系统是由造血组织和血液组成。
造血组织是指生成血细胞的组织,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脏,脾脏,胚胎及胎儿的造血组织。人在不同时期造血部位不同,根据胚胎期,胎儿期和出生后三个阶段,分为三个造血期:中胚叶造血区,肝脾造血区和骨髓造血区。骨髓为人出生后的主要造血器官,当骨髓没有储备能力时,一旦有需要额外造血,即由骨髓以外器官(肝脾)来参与造血,发生所谓的髓外造血。
2.造血细胞生成与造血调节:血液细胞和免疫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HSC)。造血除HSC外还需造血微环境和及正、负造血调控因子参与。调控造血功能的体液因子主要有: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集落刺激因子(CSF),白细胞介素3(IL3),血小板生成素(TPO),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各系的正负调控因子等。
二. 贫血概念: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到组织器官而产生的综合征。
1.中国贫血标准: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红细胞数x30=血红蛋白)
2.贫血严重度划分:按30--60--90记忆。见表一。
3.贫血的细胞学分类:大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再障,溶血,失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见表二。
4.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调控因子,红细胞,HSC,职称,贫血,临床,分析,造血,骨髓,器官,肝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