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中的应用

2022-02-19 13:47   古麻今醉

本研究拟探索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应用于无痛FOB治疗气道管理的效果与价值,以期为临床FOB治疗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气道管理方式。 

梅菊1,2 汪大彬2 王玲凯2 黄锦文2 李霞2,3 阎文军1,2,3

1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00;2甘肃省人民医院麻醉手术科,兰州 730000;3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银川 750004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2):1240-1244.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303‑0042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60214,81860233)

ORIGINAL ARTICLES

【论著】

1 资料

1.1 临床资料

选择甘肃省人民医院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无痛FOB治疗的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0~82岁,BMI 18.4~29.1 kg/m2,ASA分级Ⅰ~Ⅲ级,无麻醉药物过敏史,无凝血功能障碍,无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无心肌梗死、脑梗死病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为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组(S组)和高频喷射通气组(H组),每组20例。

1.2 麻醉方法

患者术前常规禁饮、禁食,无术前用药。入室后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常规监测ECG、血压和SpO2。患者取仰卧位,预充氧3 min。依次经静脉缓慢注射咪达唑仑2 mg、依托咪酯0.15 mg/kg、舒芬太尼0.5 μg/kg和罗库溴铵0.6 mg/kg,维持SpO2在99%以上,放置喉罩。喉罩与T型接头连接,侧方接口与高频喷射呼吸机相连。两组患者术中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4~8 mg·kg−1·h−1、瑞芬太尼0.05~0.20 μg·kg−1·min−1和右美托咪定0.2~0.7 μg·kg−1·h−1维持麻醉,术中根据麻醉深度调整麻醉用药,维持BIS值在40~60。术中SBP<80 mmHg或<基础值的70%时,静脉注射麻黄碱5~15 mg;心率<50 次/min时,静脉注射阿托品。

1.3 术中通气方式

H组:采用单纯高频喷射通气,喷射频率600次/min,吸呼比(I∶E)1∶1~1∶2,高频喷射压力0.5 bar;发生低氧血症(SpO2<90%)时,增加喷射氧浓度、提高高频频率、增大高频喷射压力、提高I∶E改善氧合,维持患者SpO2在90%以上;出现重度高碳酸血症(PETCO2>80 mmHg)时,暂停高频喷射通气接麻醉机行人工手法通气促进CO2排出,PETCO2≤80 mmHg时转为高频喷射通气继续FOB治疗。

S组:采用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高频喷射频率600 次/min,I∶E 1∶1~1∶2,高频喷射压力0.5 bar;常频喷射频率12~20 次/min,I∶E 1∶1~1∶2,常频喷射压力0.7 bar。发生SpO2<90%时,增加喷射氧浓度、提高高频频率、增大高频与常频喷射压力、提高I∶E改善氧合,维持患者SpO2在90%以上;通过调节常频喷射频率、常频喷射压力、I∶E等呼吸参数来控制PETCO2在35~45 mmHg。通气调节界面见图1。

54151644880612671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入室(T0),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或高频喷射通气15 min(T1)、30 min(T2),恢复自主呼吸即刻(T3)时的心率、MAP、SpO2;采集桡动脉血样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H值、PaCO2、PaO2;采用ELISA法检测血糖、C反应蛋白(CRP)、IL‑6及皮质醇浓度;记录术中因PETCO2>80 mmHg暂停手术操作的患者例数。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和手术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ASA分级、性别比、年龄、身高、BMI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中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部分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2、T3时心率升高(P<0.05);H组T2、T3时MAP升高,S组T3时MAP升高(P<0.05);两组T1~T3时SpO2和PaO2升高(P<0.05);H组T1~T3时pH值降低、PaCO2升高,S组T2时pH值降低(P<0.05)。与H组比较:S组T2时心率和MAP降低(P<0.05),T1~T3时pH值升高、PaCO2降低(P<0.05)。其余时点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74971644880613034  

2.3 不同时点血糖、CRP、皮质醇和IL‑6比较

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T3时IL‑6升高(P<0.05);H组T2、T3时血糖、皮质醇升高,T3时CRP升高,S组T3时血糖、皮质醇升高(P<0.05)。与H组比较:S组T2、T3时血糖、皮质醇、IL‑6降低,T3时CRP降低(P<0.05)。其余时点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19211644880613213  

2.4 因PETCO2>80 mmHg暂停手术操作例数

因PETCO2>80 mmHg暂停FOB治疗操作者,H组3例,S组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研究对比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与高频喷射通气模式,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操作过程中SpO2一直能维持在90%以上,均未见低氧血症发生,说明两种通气模式均能很好地维持术中氧合,为肺换气提供充足的氧供。与H组比较,S组在喷射通气后期和恢复自主呼吸时PaCO2明显降低,而pH值则在正常范围内相对增加,这表明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能有效解决CO2蓄积问题,更好地维持酸碱平衡。熊伟等的研究也证实了行FOB诊疗的患者应用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时pH和PaCO2能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Tang等研究表明,快速气流进入气道能将周围气体卷吸带入气道内,喷射通气的潮气量为喷气量和卷吸气量的总和,喷射频率越高,卷吸气量就越少,潮气量越低。田海涛等的研究进一步指出,高频喷射频率越高,每次卷吸的气体中源于解剖死腔的呼出气比例就越高,这是高频喷射通气发生CO2蓄积的根本原因,低频率喷射通气时则未见明显CO2蓄积。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可采用常频来增加肺容积和潮气量,增加卷吸气量中源于空气的气体比例,同时延长呼气时间来降低解剖死腔中的CO2浓度,共同降低CO2蓄积的风险,这与我们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H组比较,S组T2时心率、MAP降低,说明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下患者生命体征更平稳;S组T2、T3时血糖、皮质醇降低,T3时CRP降低,T2、T3时IL‑6降低,提示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的发生,降低炎症因子的释放。相关研究表明,严重CO2蓄积会诱发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患者血中葡萄糖、皮质醇、CRP、IL‑6浓度明显升高。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提示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通过减轻CO2蓄积有效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

本研究两组患者均采用了全身麻醉喉罩置入,喉罩应用于无痛FOB治疗中有以下优点:操作相对简单、上呼吸道损伤小、患者耐受良好,且喉罩无须占用气道空间,既不影响操作又能提供较大的手术视野。需要注意的是,无痛FOB治疗是通过口咽部进行,可能造成喉罩移位,麻醉过程中须加强喉罩的固定。

本研究中接受高频喷射通气的患者有3例因术中PETCO2>80 mmHg暂停操作,接受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的患者未出现类似事件,说明后者在保障FOB操作的连贯性方面有一定优势。而且我们使用的高频‑常频叠加喷射呼吸机带有呼吸监测系统,可对PETCO2、气道内氧浓度、喷射氧浓度、呼气末正压、平均气道压等进行即时监测,便于及时调整呼吸参数,能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徐州医科大学

ISSN:1673-4378   CN: 32-1761/R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支气管镜,SpO2,皮质醇,纤维,通气,喷射,叠加,检查,治疗,常频,高频,T3,喉罩,患者,T2,血糖,麻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