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适收购介入心脏瓣膜“四小龙”之一杰成医疗。
西恩投资专注于大健康领域的产业投资和并购,利用自身拥有的健康产业数据和资源,结合团队专业的投行和投资能力,服务业内优秀的产业方及创新企业。公司一方面围绕产业方的生态展开投资和收购,协助产业方建设和发展生态平台;另一方面投资大健康领域创新型企业,利用资本、产业资源以及数据等协助被投企业成长;当前主要投资和并购方向:医疗数字化、消费医疗以及创新药械三大领域的优秀公司和团队。 汇编: Jason 邮箱:sien@siencapital.cn 时间 :2022.01.30-2022.02.13
一、行业并购动态
1. 欧普康视(300595)子公司2146.16万元获云南嘉目51%股权
简述:2月7日,欧普康视对外公告,全资子公司欧普康视投资有限公司、欧普投资控股子公司昆明视康眼科诊所有限公司分别拟以自有资金1304.53万元、841.63万元,以增资扩股的方式投资云南嘉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拓展其在云南省的医疗及视光渠道和终端市场布局。云南嘉目是一个医疗器械产销商,主要从事角塑镜及其护理品等相关业务,在区域的医疗及视光渠道方面具备资源优势,具有较强的区域市场影响力。
2. 健适收购介入心脏瓣膜“四小龙”之一杰成医疗
简述:2月5日,新兴医疗科技公司健适医疗(Genesis MedTech)宣布完成对杰成医疗的收购。杰成医疗是中国心脏介入瓣膜的领军企业,其核心产品的“J-Valve精准定位心脏瓣膜植入系统(简称J-Valve瓣膜或J-Valve)”带领中国的TAVR实现了源头上的技术创新,打破了国际垄断。自2017年7月正式开始商业化以来,J-Valve瓣膜已全球合作医院近200家,年TAVR植入量近1000例,国内市场份额达到前三,并成功向加拿大、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输出了几十套。据了解,在完成对杰成的收购后,健适医疗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强杰成经心尖产品的国内外销售,另一方面也将迅速启动J-Valve经血管瓣膜在中美两国的临床试验。
3. 石药集团(1093.HK)拟1.54亿元收购铭康生物51%股权
简述:2月8日,石药集团公布,集团已完成向独立第三方收购有限合伙企业珠海至凡企业管理咨询中心100%权益。珠海至凡目前持有于广州铭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约51%股份。根据相关协议,集团将透过珠海至凡向铭康生物注资人民币1.54亿元。珠海至凡的主要业务为投资铭康生物。铭康生物是一家致力于生物技术重组蛋白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生物高科技公司,自主研发并成功产业化的溶血栓新药铭复乐已获准上市,填补国内空白,铭复乐是唯一可单次静脉推注的溶血栓急救药物。
4. 立讯精密(002475)拟斥11.04亿港元收购汇聚科技(1729.HK)控股权
简述:2月11日,立讯精密公告,公司拟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立讯精密有限公司以每股港币0.8元收购合计13.8亿股标的公司(汇聚科技)股份(占比约74.67%),收购总对价为港币11.04亿元。汇聚科技是一家定制电线互连方案供货商,拥有逾20年行业经验,主要产品应用于电讯、数据中心、工业设备、医疗设备及网络电线等领域,具备相应的研发技术积累和运营管理经验,与立讯精密在细分产品、服务客户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5. 索迪斯收购医疗设备管理企业拓美医疗 进一步拓展医疗与健康领域服务能力
简述:2月10日,索迪斯宣布,其已完成对医疗设备管理企业——上海拓美医疗管理有限公司的收购。索迪斯是世界第一大餐饮服务公司,年营业额达114亿欧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98%,目前,索迪斯集团在中国设立的索迪斯中国有限公司是其在亚太地区所属的诸多分公司之一。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为工业、商业、政府部门、旅游景点、教育机构以及医疗保健部门提供各种后勤管理服务。上海拓美医疗管理有限公司于2010年成立于上海,是专注于为医院医疗设备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的医疗设备整体外包管理服务商。核心业务包括为区域医疗机构、医院医联体及各大医院提供专业化的医疗设备运营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和高效运行,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医院医疗设备运营管理整包服务新模式。
6. 库珀医疗(COO.N)8.75亿美元收购Cook Medical生殖健康业务100%股权
简述:2月7日,库珀医疗将收购Cook Medical 的生殖健康业务,这是一家专注于生育、产科和妇科市场的微创医疗设备制造商。该交易预计将于2022年第二季度完成。库珀医疗将支付约8.75亿美元,包括交割时的6.75亿美元,以及分四次每年5000万美元分期支付的2亿美元。在不孕不育率居高不下之际,全球辅助生殖服务行业发展迅猛,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市场规模由2013年的187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8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6.0%。库珀医疗近两年持续快速在辅助生殖部门扩张,21年就有3笔相关并购交易发生,持续加码辅助生殖领域,迅速完善相关产品布局,形成有效产品矩阵。
7. 康桥资本主导的联合财团收购Hugel (145020.KQ)43.2%股权
简述:2月11日,市场消息,康桥资本主导的联合财团近期已达成收购韩国最大医美产品公司Hugel Inc. (145020.KQ)43.2%的股权的协议。这是专注医疗健康的康桥资本第一次涉足医美产业,也进一步显示出以医美为代表的消费医疗热潮正席卷投资界。由康桥资本牵头的参与此次股权收购的财团成员还包括阿联酋主权基金穆巴达拉投资公司(Mubadala Investment Company)、韩国GS集团(GS Holdings Corp)以及韩国知名私募股权基金IMM。Hugel成立于2001年,公司拥有多款全球领先的医美产品和技术,韩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其肉毒素业务拥有超过40%的市场占有率,并在全球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市场准入。Hugel也是首家在中国获得肉毒素产品上市许可的韩国制造商,其产品“乐提葆”(Letybo)是中国仅有的四款获批产品之一,相关产品也预计于未来一年内在欧洲和美国获准。
8. 贵州三力(603439)拟2.32亿收购德昌祥95%股权
简述:2月6日,贵州三力发布对外投资公告,该上市公司以2.32亿元的投资金额一次性出资,取得德昌祥95%股权,对应资产价值为7974.28万元,溢价率为190.94%。由此,贵州三力成为德昌祥的破产重整投资人。德昌祥目前共有药品批准文号69个,其中独家品种9个,医保品种41个,其“龙凤至宝丹传统中药制作技艺”妇科再造丸和杜仲补天素丸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近些年来,德昌祥经营陷入困境。截至2021年11月25日,德昌祥的净资产为-9.17亿元,相应的资产总额为7832.66万元,负债总额接近10亿元,资产负债率也高达1272.08%。
9. 永和智控(002795)2,675.68万元收购西安医科肿瘤37.21%(累计持有57%)股权
简述:2月7日,永和智控发布公告,公司近日已完成收购西安医科肿瘤医院有限公司37.21%股权的资产过户手续及相关工商登记,工商变更后公司全资子公司成都永和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计持有西安医科57%的股权。西安医科肿瘤医院成立于2018年,位于西安,是一家专注精准放射治疗的全国连锁肿瘤专科医院。
二、License in/out
1. Synaffix宣布已与MacroGenics联手开发下一代ADC疗法 金额高达5.68亿美元
简述:2月7日,Synaffix宣布已与MacroGenics达成研发协议,将利用Synaffix的多项抗体偶联技术,与MarcroGenics的专有抗体和双特异性抗体结合,开发多达三款下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根据协议条款,MacroGenics将负责ADC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Synaffix将支持MacroGenics的研究活动,并负责生产与其专有ADC技术平台相关的ADC组分。第一个合作项目将在协议签署时启动,MacroGenics可以选择在2023年3月之前将合作扩大到另外两个项目。Synaffix将有资格获得高达5.86亿美元的前期和里程碑付款,以及商业销售的特许权使用费。
2. 华东医药与AKSO达成战略合作 引进一款双靶点融合蛋白创新药
简述:2月9日,华东医药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制药与AKSO Biopharmaceutical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协议,中美华东制药将获得后者开发的在研产品AB002(用于实体瘤治疗)在亚太地区(除日本)的独家临床开发及商业化权益,此项合作总金额最高可达7500万美元。AB002是一款靶向PD-L1/L2和IL-15的双靶点融合蛋白,可以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并激活自然杀伤细胞治疗实体瘤,目前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
3. 德国默克与CelerisTx达成研发合作 AI助力蛋白降解剂开发
简述:2月9日,CelerisTx宣布与德国默克(Merck KGaA)达成一项研究合作协议,利用CelerisTx基于图形的人工智能(AI)技术平台,发现和设计新型小分子结合剂和双功能蛋白降解剂。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s)技术和分子胶(molecular glues)正成为新药研发的热点之一。CelerisTx成立于2020年,致力于填补理性设计这些化合物的知识空缺。该公司开发的Celeris One平台是一个能预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闭环发现引擎,可生成符合相关降解剂成功标准的新化学实体,并将这一知识扩展到合成和生化验证。这一发现引擎的应用有望简化强效降解剂的发现方式,同时提高上游研发的生产力。
4. 强生与Mersana合作开发3款新一代ADC药物 金额高达10亿美元
简述:2月3日,强生宣布与Mersana Therapeutics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3款新一代ADC药物。根据协议,强生支付4000万美元预付款,10亿美元研发成本和里程碑金额,以及5-15%的销售分成。Mersana基于PHF高分子Linker开发了多种多种多弹头ADC技术,DAR最大可达24。
三、最新政策法规
1. 九部门联合发布,新医药工业规划重磅出台
简述:1月30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卫健委、应急管理部、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九部门发布了《“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规划》系统性地总结回顾了“十三五”期间医药工业取得的重要成就,同时对“十四五”医药工业的发展做出展望和提出要求。与“十三五”的规划相比,新规划首先将医药工业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升级为“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进一步强调了医药工业的重要性。以药物为例,创新化药技术平台(ASO、siRNA、PROTAC)、生物药(多抗、ADC等)、超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细胞疗法、基因疗法、核酸疫苗技术、AI筛药等一级市场热点主题均在规划里提及,医疗器械、IVD等领域也是如此。
2. 数字疗法首入省级规划
简述:1月30日,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海南省数字健康“十四五”发展规划》,其中将“探索数字疗法先行试用”列入海南省“十四五”数字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意味着数字疗法首次被列入省级规划,得到省级层面的重视和推动,将迎来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规划》提出将“打造新兴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融合发展新业态”,具体举措主要包括“加强医学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试点应用”、“推进5G技术的融合应用”和“探索数字疗法先行试用”。从规划来看,数字疗法与人工智能、区块链和5G技术并列表述——海南省对数字疗法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3. 国务院会议召开,全面开展带量采购
简述:2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深化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进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对2022年一整年带量采购工作进行安排。会议指出未来将进一步推进集采提速扩面,药品集采在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三大板块全方位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重点聚焦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品种,力争到2022年底,通过国家组织和省级联盟采购,实现平均每个省覆盖350个以上的药品品种,高值医用耗材品种达到5个以上。预计未来已经开展集采的品种,要逐步实行其他省份的跟进协同,使覆盖面能够迅速扩大到其他地区。进一步增强省际联盟的影响力。
4. 卫健委发布《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
简述: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指导原则》首次明确了公立医院“分院区”的概念,原则上支持综合实力强的公立医院,在严格控制单体规模基础上建设分院区。除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单位、承担北京医疗卫生非首都功能疏解任务的项目单位外,不跨省设立分院区。到2025年末,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举办分院区不得超过3个等。
5. 国家卫健委大调整:撤销疾控局、综合监督局
简述:近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关于调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国家疾控预防控制局“三定方案”正式公布,即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该份文件的下发,是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机构职责权限、人员配备和工作运行的基本依据,必将在业内掀起波澜。目前,国家疾控局三定方案已正式公布,也意味着改革任务已基本成型。共识已定,必将对行业产生直接、深远的影响。
6. FDA正式发布《群体药代动力学行业指南》
简述:2022年2月,FDA正式发布《群体药代动力学行业指南》,这短短20页的行业指南意味着药物研发的“新常态”已经到来。该指南是自1999年FDA发布同名指南后的首次正式定案,旨在帮助新药申请(NDAs)和生物制剂许可申请(BLA)的申办方应用群体药代动力学(群体PK)分析。开展PK研究,有助于指导药物研发:通过量身定制的给药剂量,为治疗个体化提供建议。在有的情况下,如果在提交的上市申请中,有充分的群体PK数据和分析,能够减轻上市后要求(PMRs)或者上市后研究承诺(PMCs)的负担。
四、前沿进展
1. 《自然》公布2022年需要重点关注的七大生物科技技术
简述:近日,《自然》公布2022年需要重点关注的七大生物科技技术,包括完整测序的人类基因组,解析蛋白质结构技术,量子模拟,精准基因组编辑,靶向基因疗法,空间多组学和基于CRISPR的诊断。
2. 创新药国际化里程碑结果出炉,出海大考给后来者启示如下
简述:2月10日,信达生物和礼来制药合作的国产PD-1肿瘤药Sintilimab(信迪利单抗)首次直面FDA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ODAC),最终,专家委员会以14:1的投票结果反对申请,宣布中国首位闯关FDA的PD-1"选手"需要暂时止步。委员会投票建议在批准之前,必须进行另一项临床试验(OS+头对头),以证明该药对美国患者有效。这意味着,该药物也许还需要为期7年的试验周期和高额的费用支出,才有可能在美国上市。
3. Nature:AI在小分子药物开发中的价值
简述: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小分子药物开发的应用已成为全球药企和投资界炙手可热的布局领域。然而AI是否能真正为小分子药物开发带来实质性影响,仍饱受争议。近日,BCG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发表了一篇题为《AI 小分子药物发现:浪潮将近?》(AI in small-molecule drug discovery: a coming wave?)的研究文章。该文章通过对当前AI全球管线的系统性分析,探索AI技术在小分子药物研发中开拓新靶点、拓展化合物多样性、加快速度、降低成本等多方面的影响。
4. 业绩爆发、贸易趋严,风口之上的生物反应器何去何从?
简述:产能位居全国前列的生物药CDMO药明生物,被纳入美国商务部的“未经核实名单”(UVL)。作为生产工具核心耗材的一次性生物反应器,虽未明确断供,但进口审查变得更加复杂。一直以来,国内厂商使用一次性生物反应器高度依赖进口,药明生物在回应被管制产品的国产替代时,也显得犹豫,“如果进口产品可以做到90分,国内目前还只能达到60分的水平。”而在全球新冠疫苗供不应求的背景下,这部分产能开始向国外厂商倾斜,国内厂商等待货源的周期已经被拉长,而更严进口规则之下,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短缺显然会加剧。
五、产业投融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