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膜太厚?这样调理就对了

2022
02/16

+
分享
评论
恩哥聊健康
A-
A+

子宫内膜增厚的原因

当一粒种子落到大地上时,一段关于“生命”的奇迹之旅就开始了。这就像受孕的过程,子宫内膜将胚胎小心地揽入自己的怀抱,供它营养与能量,一个小生命就这样孕育了,多么美好的过程!

可是如果“土壤”出问题了,怎么办呢?当然,内膜太薄,“土壤”贫瘠,自然是难以孕育小生命,那如果内膜“太厚”呢?还能好好怀孕吗?

这就得分情况来看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什么样的内膜才算厚???

我的内膜8mm,算厚吗?

正常的内膜是不断周期变化的,整个过程是由性激素的动态变化来调控的,可分为3期,所以内膜厚不厚也要看在什么时候做的检查。

月经期

月经周期的第1~5天左右,子宫内膜会发生脱落、出血,仅剩下1/3,厚度约为1~4mm。

增殖期

月经周期的第5~14天左右,这几天里子宫内膜会逐渐增厚,厚度可由4mm增至10mm。

分泌期

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左右,厚度可达7-14mm,是最利于受精卵着床的状态。分泌期结束后,子宫内膜剥脱,就会迎来下一个月经期了。所以,在分泌期如果卵子没有受精,“造人计划”就只能等到下一次了。

那么答案就来了!

如果是在月经期或者月经刚刚结束时做B超,8mm的内膜确实有点厚。

如果是来完月经一段时间,处于内膜的增殖期,8mm并不算厚,如果是到了分泌期的后期,8mm的内膜,甚至有点薄。

而排卵期一般处于内膜分泌期的早期,所以对于备孕的姐妹而言,子宫内膜厚度9~11mm是最适宜妊娠的。如果<7 mm即属于薄型子宫内膜,≤5 mm为超薄型子宫内膜。如果子宫内膜厚度>18mm,则属于子宫内膜异常增厚,反而可能不利于受孕。

内膜增厚,怎么办?

妇科B超检查是了解子宫内膜厚度的主要方法,如果是偶尔一次发现内膜增厚,但无任何症状,不用太焦虑,可以在下一次月经的5-7天时复查B超。

如果子宫内膜厚度及回声正常,无需特殊处理,随访观察即可。如果内膜依然增厚或者回声不均,则需要进一步干预,甚至进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判断内膜是否发生病变。

内膜异常增厚,怎么调理?

内膜异常增厚的原因有很多,对症治疗,大多数是可以缓解并怀孕的。

卵巢雌激素分泌过多而孕激素缺乏

卵巢功能紊乱,排卵障碍,缺少孕激素生成来拮抗雌激素,大量雌激素会刺激子宫内膜,便会导致子宫内膜增厚。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多囊卵巢综合征,这时候要通过内分泌治疗促进内膜及时转化并充分剥脱。

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

或复杂性增生过长

这两者尚属于良性病变,可以采用低剂量孕激素后半周期治疗,大多数子宫内膜可以及时转化,恢复正常,但后续仍需巩固维持。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属于癌前病变,此时,经过专业医生评估后,可以采用高效孕激素如醋酸甲羟孕酮口服,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环)宫腔放置来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必须规律复查并进行子宫内膜活检,完成病理检查,了解疾病有无完全缓解,否则有病变进展风险。若疾病完全缓解,经过医生全面评估和及时干预,依然有可能实现怀孕生子的愿望。

子宫内膜样癌

有保育治疗指征的早期子宫内膜样癌才可以药物保守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醋酸甲地孕酮或醋酸甲地孕酮联合曼月乐环等,对于一些特殊病例,GnRH-a合并来曲唑也可尝试性治疗,不过一定要经过专业的保育治疗团队评估。

若是特殊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或者影像学检查考虑肿瘤肌层浸润甚至宫外转移可能,手术是首选治疗措施。

总之,“优秀的”内膜是保证胚胎着床的前提,定期进行妇科体检,当有月经异常时及时就诊,都是非常重要的!

编辑:李妙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子宫内膜,月经周期,分泌期,雌激素,孕激素,内膜,调理,厚度,增厚,孕酮,卵巢,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