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这两位女医生了不得......

2022
02/15

+
分享
评论
襄阳市一医院
A-
A+

 仁心妙手让生命再一次绽放。

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有两位了不得的

好医生

一位是医院2021年度资深好医师、

康复医学科副主任陈华先主任医师

一位是医院2021年度优质服务医师、

神经内科眩晕亚专业组负责人黄瓅副主任医师

下面小编带您一睹两位医师的风采

0  1  仁心妙手让生命再一次绽放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陈华先

“李奶奶,您今天蹬车累不累,我来听一听您的心脏。”

“刘爷爷,今天锻炼得不错,我们一起加油,您一定能好起来,走起来!”

“阿姨,您好!看看墙上这张表,今天疲劳度在哪个级别,累就和我们说一下 ”。

每天早上8点交班以后,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区康复医学科病房,我院2021年度“资深好医师”陈华先副主任,总会来到每名患者床前查看,对患者意识状态、运动功能、吞咽功能、心肺功能等进行评估和健康宣教。在这里,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患者,都认真地配合着陈华先和同事们,积极进行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

57281644622583944

“康复治疗可能在短时间内看不出康复的功效,但未进行康复治疗的病人和在治疗师的科学协助下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是有明显差异的。”一袭白衣,总能让病人看到光明的希望;柔和的微笑,总能让病人感受温暖的气息。从健康教育到康复治疗,从床上体位摆放到病房环境的管理,从病人开口到医护主动提问,从关注病情到关爱病人……多年来,陈华先倾情奉献,默默守候,和同事们一起用妙手仁心护佑每位患者的康复之路,用医者初心照亮每个家庭的康复心灵之光。

77151644622584415

从零起步,全力建设康复医学科  

“要做就做好!”2015年1月,陈华先和4名同事在科主任丁旭东的带领下,来到西区组建康复医学科。

一切从零开始,科室设置、建章立制、规范诊疗流程……“我们既是医生,也是病房装修的监理工,从一个个细节出发,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陈华先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创建科室之初,虽然困难重重,但她仍满腔热忱,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坚持就是7年。

29231644622585080

陈华先(左二)带领科室团队进行教学查房

随着康复医学科逐渐发展壮大,陈华先医师再一次主动请缨。2016年10月,担任科室副主任的陈华先向丁旭东提出在全院推广重症康复早期介入治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随着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等病区通过实践取得明显效果,重症康复早期介入理念深入人心。

在院领导重视,科主任丁旭东主任带领下,陈华先和同事们的不断努力下,市一医院成人康复医学科不断发展壮大,从一个病区发展到两个病区,目前床位达110张,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疼痛康复、重症康复、心肺康复等亚专业快速发展,满足了患者的康复需求。

17481644622586232

攻坚克难,康复一人幸福全家  

快乐工作,康复一人,幸福全家。这是从事神经内科及神经康复一线临床工作26年来,陈华先始终秉持的理念。她用特有的热心、耐心、细心,攻坚克难,积极创新性地开展运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心肺功能障碍的评估等评估技术,和同事们共同努力,制定康复评估量表,规范康复治疗临床路径,致力于精准评估,精准康复。

2013年,已是医学硕士的陈华先,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进修,重点学习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损伤等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吞咽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神经源性膀胱、脊髓损伤等方面的评定和康复治疗,学习神经重症康复的早期介入治疗。她利用下班时间和节假日,通过系统归纳和总结,制定了康复评定和治疗规范,为科室学科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8年5月,一名17岁的中学生意外受伤致颈2脊髓损伤,造成肺功能障碍、四肢瘫痪,在ICU和骨科呼吸机辅助呼吸8个多月。在ICU住院期间,参加会诊的陈华先医师仔细查看病情后,建议加强肺功能康复,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入康复医学科继续治疗。2019年1月,转入西区康复医学科,经过科室医护技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康复治疗,患者成功脱机,拔出气管套管,四肢肌力好转,能在辅助下步行。

医学延生命岁月,康复赋岁月生命。从2015年至今,通过康复早期介入、恢复期继续康复治疗,成功康复了一个又一个危重患者,康复一人,幸福全家。

71591644622587027

仁心妙手,让生命再一次绽放  

康复医学科的患者来自全院各科室,面对不同学科的患者,陈华先医师努力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查阅文献、请教上级医院老师们,用自己的仁心妙手,让工作更高效。

在丁旭东主任的带领下,陈华先医师和科室同事们共同努力,开展了肌骨超声技术,开展彩超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眼睑痉挛、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肢体痉挛等疾病。将经颅磁刺激(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等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冲击波治疗等应用于脑卒中、颅脑损伤患者, 开展脊髓损伤患者肺康复、脑卒中患者心肺康复,开展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让患者更好地康复。

70多岁的张奶奶,六年前摔倒致骶骨损伤后一直卧床。2021年4月,全身多处开始疼痛,实在难以忍受。2021年10月5日,被家人送往市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二病区。入院时,被病魔缠身的张奶奶,惧怕如翻身、查血糖这些看似很平常的动作和操作,张奶奶也不同意护士帮助。陈华先医师了解到情况后,同管床医生金琳医师和陶艳丽护士长、责任护士等一起耐心细致地查房,尽心解决各种问题,回答每一个提问。护士、治疗师们在给奶奶翻身、测血糖、做治疗时,都会花半个小时去安慰、沟通……在陈华先和同事们不厌其烦的帮助下,张奶奶康复得很快。这时,陈华先觉得付出再多都值得。

辛勤的付出赢得收获满满,康复医学科的各种荣誉纷至沓来。2019年,市一医院康复医学科荣获湖北省三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 2020年荣获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科培训基地。

44681644622588227

陈华先(左一)带领团队参加比赛

陈华先医师每天笑容挂在脸上,犹如和煦的春风温暖着每一位患者和家属的心,“医学延生命岁月,康复赋岁月生命。”从她掷地有声的话语中,我们仿佛看到临床科室抢救的一个又一个危重患者,康复早期介入、恢复期继续康复治疗患者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经过医护技患者和家人的共同努力生命再一次绽放。

20451644622588836

陈华先(左一)为患者做康复训练

0 2 心驻大爱自芬芳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1年度“优质服务医师”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黄 瓅

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康泰楼20楼的神经内科病房,经常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认真负责、待人和蔼,柔和的目光、亲切的话语,让病人倍感温暖和体贴。

“她很随和,医术又高,服务更细心。我们都愿意找她看病,让我们很放心。”每周一和周四,是她的眩晕专家门诊。门口总要排起“长龙”,不少是她的老病号,提起她,都要夸上几句。

她带领眩晕专业组,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赢得患者的广泛好评和赞誉。

初心不改从医路,心驻大爱自芬芳。她,就是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度“优质服务医师”、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黄瓅。

30681644622590259

                                       真情付出只为患者  

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

从医20年来,黄瓅兢兢业业工作在救死扶伤一线,凭着精湛的医术和对患者的赤诚,帮助一位又一位患者重获健康,让一个又一个家庭感受到温暖。

在门诊,黄瓅发现40%左右的病人有过头晕等不适症状,由于对病因认识不足,好多按颈椎病、病供血不足来治疗,不但效果不佳,还延误了病情。“我通过观察和总结发现,真正由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头疼不足1%。”

为帮病人找准病根,并从根本解决难题,黄瓅刻苦钻研眩晕疾病诊治的相关专业知识,并赴上海长征医院眩晕诊疗中心进修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很快建立了一整套诊断和治疗方法。

2018年10月,一位50多岁的陶女士,因车祸从电动车上摔下,被送进市一医院神经外科救治。

经过CT检查,发现只是头部外伤,经治疗后已基本痊愈。但陶女士只要稍稍一动,就会晕的翻江倒海,2周未能下床活动,苦不堪言。

在进行MDT会诊时,黄瓅发现患者明显的眼震,便怀疑因摔倒造成水平管嵴帽耳石引起。经过三次复位,陶女士的不适竟奇迹般的恢复正常。

初试牛刀的黄瓅,发现了正确诊疗和治疗头晕的重要性。她从此下定决心,自己再苦再累,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3841644622590821

黄瓅(左一)带领团队进行病例分析

扛起责任心系患者  

细微处见真章,扛起责任为患者。

多年来,黄瓅早已经养成习惯,耐心询问,仔细倾听。很多时候,就是在与病人细心的交流中,她发现了隐藏在疾病背后的蛛丝马迹,从而发现引起疾病的“元凶”,找到科学的治疗方法。

2021年5月的一天,正在坐专家门诊的黄瓅,接诊了一名30多岁的汽车修理工,身材魁梧的他,每次坐起来和躺下去的瞬间,感觉头晕的厉害。在几家医院都没有找出问题。

通过前庭功能检查,没有发异常。黄瓅感觉很奇怪,职业敏感告诉她,这其中一定有问题。

黄瓅由慢到快,让小伙子反复交替做坐卧这两个动作,最终在快速卧位时发现了中枢性位置性眼震。在她的建议下,CT终于发现了元凶,小伙子小脑蚓部有一个大的良性占位病变(囊肿),造成中枢神经出了问题。

很快,小伙子接受了手术。黄瓅也成了他最信赖的医生。

随着黄瓅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找她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她总是用特有的耐心和细心,服务好每一位患者。如果有病人想加微信,黄瓅总是满口答应,患者们咨询的问题,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及时回复。

70多岁的杨奶奶,年青时就反复头晕、头疼,一直持续30多年。看过的医生,她已记不清有多少,被诊断的病因也是五花八门。

2020年,杨奶奶又一次住院时,黄瓅精准地实施了耳石复位,现场解决了头晕的问题。黄瓅再一次查房时,了解到之前的情况后,通过仔细诊断,杨奶奶最终确诊为前庭阵发症合并焦虑抑郁状态。

通过一段时间系统的治疗,困扰杨奶奶几十年的头晕头疼明显减轻。从此,她成了黄瓅的义务宣传员,杨奶奶的街坊邻居、同事朋友等只要有这方面的不适,都被推荐过来。

90561644622591139

不忘初心守护健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18年,市一医院神经内科眩晕专业组成立,作为负责人的黄瓅为了给中青年医生创造学习和拓展才能的空间,她按照每一位成员的专长和爱好,协助确定专业方向,并按需轮流派出学习和深造。

随着前庭检查设备的安装到位,眩晕组的检查手段和治疗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前来的病人每天络绎不绝。

每周七天,陈曦、冯玉华两名检查技师,无论多晚,只有送走最后一名病人,才是她们的下班时间。全套检查需要近一个小时,有时外地来的病人,为帮助尽快诊断清楚,节省费用,中午几乎没有休息过。年轻医生冯文敏、韩俊,利用下班时间,自研开发了眩晕问卷小程序,制作眩晕宣教视频、开展专业研究,忙得乐此不疲……

眩晕病人诊断和检查时,经常会恶心、呕吐,黄瓅和大家总会安慰他们,“没关系”“等会我们来打扫”……让病人既暖心,又安心。

为提高专业水平,眩晕组每周挤出下班时间进行业务学习,关注的专业内容、最新前沿专业知识、诊疗的完善和改进……经过努力,已建立起完备的诊疗体系。

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使得每位医生都迅速成长起来,有了自己的拿手绝活,使科室诊疗技术方面具备了更多亮点。

“下一步,我们将联合耳鼻喉科、骨科、影像科等相关科室,对各种头晕头疼等特殊病、罕见病,进行探索和总结,建立起更加完备、系统的诊疗体系。”黄瓅信心满满。

一身白衣,秉承医者仁心,黄瓅的医者之路朴实而闪耀。医者父母心。她始终心怀一颗仁心、爱心、责任心和不断进取心,谱写出一篇篇动人的篇章,照亮每一名患者的求医路。

32401644622592301


编辑丨陈文

审稿丨龚波

策划丨张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医生,襄阳,患者,医师,科室,功能,病人,障碍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