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IR | 晚期肝癌HAIC还是TACE好?互动讨论进行中
2021年9月JVIR上,中大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介入同行发表HAIC治疗晚期肝癌效果明显优于TACE的研究,之后多名读者致信编辑部,围绕该研究深入讨论,本期同大家分享。
研究概述:
回顾性研究,患者纳入时间为2015-2016两整年。患者为一线接受HAIC(131例)或TACE(101例)的没有肝外转移的晚期肝癌(advanced HCC and without extensive metastasis)。
HAIC细节:
采用2.8F微导管灌注;造影时胃十二指肠动脉显影的话进行栓塞。
采用mFOLFOX方案按以下顺序启动:
(a) 动脉内输注130 毫克/平方米的奥沙利铂3小时以上;
(b) 200毫克/平方米的亚叶酸注射液3-5小时;
(c) 第一天400 毫克/平方米剂量的氟尿嘧啶,之后2400 毫克/平方米的持续动脉输注超过46小时。
化疗结束后,拔除导管。每3-4周重复一次治疗,并继续治疗,直到肝内病变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时停止HAIC。
TACE细节:
先用明胶海绵栓塞较小的滋养血管。然后使用微导管栓塞。栓塞使用40-60 mg表阿霉素与5-20毫升碘油混合。当血液流动接近停滞时停止注射碘油,随后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或直径为300–500μm的PVA,栓塞至血流停滞。治疗每4周重复一次。
利用倾向性匹配后,获得67对接受HAIC和TACE的患者。
研究结果:
HAIC组较高的客观缓解率(43.3% vs 13.4%)
HAIC组中位总生存期较长(13.9 vs 6.0个月)
HAIC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更长(6.4个月vs 2.8个月)
HAIC对有血管侵犯的HCC患者的生存获益增强
HAIC组较低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关(8.9% vs 22.9%)和肝毒性。
最终研究认为:HAIC治疗对于没有肝外转移的晚期肝癌明显优于TACE。
读者来信及研究者回复
该文发表后,受到广泛关注,国内有2位读者向JVIR去信,围绕研究设计、治疗随访细节等发表观点,讨论内容深刻,有助于指导后续科研设计、临床实践及论文写作等,一并同大家分享。
来自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科的读者信件中提到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为何会使用海绵栓塞小滋养血管,海绵粒径选择,滋养血管数量等细节未描述。
2、TACE组碘油用量不具体,联合使用海绵或PVA颗粒患者的比例未提供。这些因素可能影响TACE疗效。
3、TACE每4周一次,HAIC 3-4周一次,而实验室检查为每次治疗后4-6周进行,在逻辑上描述不清晰。
4、TACE停止的时机和标准不清楚。
5、疗效评价中既有CT,也有MR,CT的准确率低于MR。
6、随访策略可能影响结果判断。
7、HAIC组后续有接受热消融或手术切除,TACE组有热消融治疗,两组在转化手术上存在差异,这也可能影响预后。
最终,读者认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对比HAIC和TACE在晚期肝癌治疗价值。
研究者回复信内容大致如下:
1、很难设计前瞻性研究对比HAIC和TACE,所以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2、如果患者出院后有不良事件,我们会在随访期间做记录。由于患者依从性不同,会有少数患者在随访期间同时接受MRI和CT检查。CT和MRI也在(CNLC)指南中被推荐。
3、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一些患者两次TACE后转换为全身治疗,甚至是姑息治疗。治疗策略改变前的TACE次数统计,之后的TACE不计算在内。
来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的读者信件,提出问题如下:
1、locally advanced HCC定义中,使用extensive liver cancer metastasis,而不是肝外转移(Extrahepatic metastasis),这个要谨慎使用。
2、TACE治疗肝癌主要是栓塞还是化疗药物在起作用?引言中有些矛盾,参考文献15并没有对比TACE和HAIC。
3、栓塞策略中使用海绵栓更小的滋养血管不妥。不属于永久性栓塞剂。这可能导致效果不佳。令人困惑的是,这一步骤是在使用微导管之前进行的。此外,还对两种疗法的中止标准不一致。根据医生和患者的选择,TACE治疗停止,而HAIC是当肝内病变进展或毒性变得不可接受时停止。
4、随访及疗效评价策略欠清晰。
5、统计方法存在不妥。
6、患者的基线特征不详细。
7、HAIC并非新技术,之前有研究效果并不理想。
最终作者希望研究者进一步解释这些问题,能让大家进一步认识HAIC治疗晚期肝癌的潜力。
研究者回复重点:
1、研究中将首次诊断时没发现,后续发现存在肝外转移的患者,也纳入在内。属于局部晚期肝癌。
2、有些肿瘤存在多个滋养血管,会把小的血管用海绵栓塞。主要担心栓塞主要的滋养血管时,栓塞剂从其他小血管溢出返流。
3、TAE和TACE的效果,确实存在争议。
4、肿瘤负荷大,很多融合,无法确切统计肿瘤数量。
5、ALBL替代Child 肝功能分级
6、统计学问题会在后续修正。
学习感触:
1、JVIR是介入治疗领域英文期刊的领头羊,国内外的介入同行都非常关注上面发表的论文;不论是审稿阶段与编审专家的博弈,还是刊出后读者的讨论,都会让研究的科学性、逻辑性、实用性等进一步提升。现在很多杂志也公开审稿意见及回复函,感谢这个开放的时代!让研究者、审稿人及杂志社三方都更加用心。
2、临床研究前瞻难,回顾也不易。国内肝癌TACE或HAIC年超百例的中心很多,但或多或少都存在诊治标准不一、缺乏规范随访等痛点。工作很忙,但数据很少。如何破?AI 大数据时代真正来临是否能辅助临床研究?期待!
3、回到文中,两位读者都提到为何用海绵栓塞smaller滋养血管的问题,从作者的回复中,我理解为肿瘤的供血动脉之间存在沟通,作者担心从直径大的供血动脉A注入栓塞剂后,从直径小的供血动脉B返流外溢。所以提前把B用海绵进行栓塞。如两位读者信中所讲,这是不合理的。从栓塞角度,最好越过沟通支,到末梢进行栓塞。
4、没有完美的研究,请把遗憾写在limitation里。研究者是最了解研究缺陷的,如果能把缺陷巧妙地写在讨论中,只要不是致命缺陷,往往审稿人和读者都是可以接受的。
有理解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有兴趣的同行,可下载原文阅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