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嗝、摇头、抽动......吃药控制不住,体重不断上涨!得了这个怪病,怎么办?!

2022
02/11

+
分享
评论
浙大二院
A-
A+

经颅磁刺激在抽动障碍的治疗也显示了一定疗效,磁共振引导的精准定位可能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浙大二院的小儿神经专科门诊,总是人头攒动。在候诊的孩子中,一类比较安静,一类很难静下来,显得坐立不安,东东就是那些坐立不安的孩子中的一个。       

经常“挤眉弄眼”。

5岁的东东被初诊“抽动症”   

东东来自外省,两年前,五岁的东东在当地被诊断为“抽动症”。        

当时刚好是假期,东东在家的时间比较多。妈妈发现东东经常眨眼睛,挤眉弄眼的,刚开始还以为是鼻炎或者结膜炎等引起的,所以也没有太在意。过了一个多月,挤眉弄眼竟然没有消失。       

“会不会是抽动症呢?”   妈妈有点怀疑了。毕竟,最近很多介绍儿童抽动症的文章里,描述的症状和东东非常相似。   

于是,妈妈就带着东东来到了当地的儿童医院。     医生看了后说,东东确实是“抽动症”,但是目前的症状还是比较轻,暂时也不需要用药治疗。并且医生告诉妈妈说,可能是假期用电子产品时间太多了,不要玩电子产品可能会自己好起来的。      

新增“打嗝”和“摇头”症状

吃药后不仅变胖,眼神也不灵动了   

听了医生的话,东东妈妈减少了东东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过了大约2个月后,东东眨眼确实少了很多。     

时间过得飞快,到了东东上小学的时间了。   

在小学一年级开学后不久,东东毫无预兆地出现了经常性打嗝,而且是会发出声音的那种打嗝,时不时还会摇头,引人侧目。 上课时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东东紧张地站起来就打了一个响嗝,引起哄堂大笑,东东羞愧极了。妈妈还发现,曾经认为只是比较“皮”的儿子,成为小学生后经常丢三落四,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考试成绩很不理想。这可急坏了妈妈,又再次带着东东找医生去了。       

这次医生说,东东的情况比上次严重,需要吃药了,而且还伴有多动症的表现。       

就这样,东东开始了药物控制症状的历程。开始只是吃一种药,不过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物的效果却在减弱。后来也多次更换了药物,甚至还加用了治疗多动症的药物,都不能得到彻底的根治,反而药物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东东肚子胖了一圈,上课总是无精打采的,眼神也没有以前灵动了。     

怎么办?   

就没有其他的什么方法了吗?   

每天让东东吃药的时候   妈妈心头总是一片愁云密布。        

精准定位经颅磁刺激(TMS)治疗

一周后,改变悄然发生   一次偶尔的机会,东东妈妈从一个抽动症的病友群中得知浙大二院儿科主任冯建华在治疗抽动症方面造诣深厚,不少抽动症孩子在那里得到治愈,于是就带着东东来到了冯主任的门诊。     

冯主任详细分析了东东的情况,发现东东的抽动症症状非常典型,还伴有比较严重的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还好东东的智商是没有问题的。   

针对目前东东用药效果不佳,家庭教育、心理疏导等也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冯主任建议东东可以参加最新的治疗项目——精准定位经颅磁刺激(TMS)治疗。 经过冯主任的分析,妈妈感觉自己重新找到了希望。于是留在杭州,进行了一周的精准定位经颅磁刺激治疗。没想到,治疗了一周后,东东打嗝和摇头的次数明显少了,也安静了很多,多动的症状也改善了。        

东东目前还在定期随访中,虽然还会有一些轻微的症状波动,但是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学校里也交了很多好朋友,性格开朗多了,加入了网球队,学习成绩也摆脱了垫底,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 精准定位经颅磁刺激(TMS)治疗

什么是经颅磁刺激?

这是一种脑调控新技术(TMS),有三大优点:安全、无创、易操作。近年来,精神神经领域愈来愈受重视,在抑郁症、慢性疼痛、强迫症等疾病治疗中已有明确疗效。

经颅磁刺激在抽动障碍的治疗也显示了一定疗效,磁共振引导的精准定位可能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为什么要采用经颅磁刺激?

目前导致抽动症的确切病因还是不明确的,可能和以下原因有关:

1. 心理因素:压力过大,缺乏家庭关爱

2. 感染:比如链球菌感染等

3. 沉迷电子产品:过度玩手机和电子游戏

4. 不良的饮食习惯:过多食用兴奋性食物,比如咖啡,奶茶,巧克力等等。或者偏食导致缺铁等等。

5. 还有一些找不到确切的病因

但是抽动症的根本病根还是大脑的功能出现了障碍。鉴于目前对于严重的抽动症,有注意缺陷、多动、强迫症、情绪障碍等共患病的抽动症孩子,存在可以选择的药物有限、药物的副作用大、药物的耐药性等等问题,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技术是临床的新选择,这个技术的关键是要精准定位。

● 抽动障碍精准TMS治疗策略

目前浙大二院儿科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TMS治疗团队正在联合开展磁共振引导的抽动障碍的TMS治疗项目。

● 团队介绍

冯建华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二院儿科主任,多年来专攻抽动障碍相关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案研究,临床经验丰富,在抽动障碍方面发表SCI论文共5篇。冯教授带领儿科团队,已连续4年举办“浙二抽动障碍诊治新进展论坛”,建立了一支由儿科、神经内科、神经影像、神经心理学及计算机等领域研究人员组成的跨学科临床及基础科研团队。

68201644490901213  

参考文献:   [1] Wu SW, Maloney T, Gilbert DL, Dixon SG, Horn PS, Huddleston DA, Eaton K, Vannest J. Functional MRI-navigated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ver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in chronic tic disorders. Brain Stimul. 2014 Mar-Apr;7(2):212-8.   [2] Feng ZJ , Deng XP , Zhao N , Jin J , Yue J , Hu YS , Jing Y, Wang HX , Knösche TR , Zang YF , Wang J . Resting-State fMRI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Strength Predicts Local Activity Change in the Dorsal Cingulate Cortex: A Multi-Target Focused rTMS Study. Cereb Cortex. 2021 Oct 23.   [3] Ji GJ, Liao W, Yu Y, Miao HH, Feng YX, Wang K, Feng JH , Zang YF . Globus Pallidus Interna in Tourette Syndrome: Decreased Local Activity and Disrupt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ront Neuroanat. 2016 Oct 14;10:93.     文字 | 儿科 郑朝光 审核 | 陈国忠,儿科 冯建华 责编 | 陈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障碍,药物,刺激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