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日记 之 “三力丸”(1)——压力动力能力
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你不能指望每个人的表现都一样,有的人做到80分已经非常非常不容易了,有的人做到120分其实只用了七八分的努力。
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是让每一位下属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既需要压力,也需要动力,这就是所谓的“三力丸”:通过压力和动力,释放能力。
压力
最好的目标是要努力跳一跳才能够的着的,不然的话,就会轻易完成,没有任何的压力,就会有所保留,就会形成惰性,就无法发挥出个人和团队的能力和实力。
一个人,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仅是体现在顺境,更重要的是在逆境中的表现,抗压能力,抗打击能力,韧性是在压力和不断的锤炼之下变得越来越大的,失败了还能爬起来继续前行的能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一团和气的团队是打不了硬仗的,在团队里面要有一定程度的,可控制的摩擦、张力和冲突,有压力,有竞争,有冲突,才会让团队成长的更快,变得更加强大,有韧性。
动力
在人群中,特别积极主动的人并不是太多,更多的人需要外在的动力才会启动进入状态。不同的人需要的动力类型会不一样,有的需要精神激励,有的需要物质的刺激,有的人则需要压力才会释放动力。
管理行为当中有三个东西驱动你:利益驱动、价值驱动、使命驱动。
给你多少钱,这是利益驱动;
或者给你社会地位和荣誉,这是价值驱动;
什么都不给,也不谈从中可以得到什么,我们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去做,这就是使命驱动。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不同的组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动力措施。
以前的说法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现在的说法是:火车跑得快,动车组是关键。
以前的做法是:开动员会,领导发表激情四射的讲话,然后就没了然后,所以单靠Top down是不够的。
现在更多的是:需要Top down和Bottom up相结合,在激活员工动力的时候,钱并不是万能的,赢得人心,激发善良的人性才是长期可持续的做法。
能力
有压力和动力,能力才能被充分的发掘出来,调动起来。
彼得德鲁克: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善良和潜能,作为管理者,最主要的工作不是自己下场亲自动手去做,而是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
(图片来源:摄图网)
员工能力的提升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是激发潜能,很多员工具有很多其他人和本人都意识不到的潜能,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并激发这些潜能。
二是赋能,能力是可以学习培养的,学习力很重要,任何一个组织想要有好的组织能力,都应该多花时间和费用来帮助员工成长。
组织当中人员能力也基本符合正态曲线的正态分布,也就是说:
10%的人是能力不够的;
80%的人是能力平均的;
10%的人是优秀的。
管理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推动正态曲线向右走,
一方面是让团队中能力不够的那10%越来越少,让优秀的那10%越来越多;
另外一方面让中线左边的数量越来越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