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生遇到酒坛豪杰,酒量大到“麻不倒”
过量饮酒,酒量大为何会影响麻醉?
据《杭州日报》报道,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的一台心脏射频消融手术中,医生给予了常规剂量 在静推了常规剂量的麻醉药物——咪唑安定后,小刘居然毫无睡意。
医生只能不断加大剂量,最后共推了8mg咪唑安定,达到常规剂量的2-3倍,同时将手术室灯全关了,营造了催眠环境,最终才让其昏昏睡去。
术后,王利宏医生发朋友圈感叹: 手术台上总共推了8mg(毫克)的咪唑安定针并且关灯才让病人睡着,成功消融。 一般2mg基本就倒了,他的酒量真够好的!
过量饮酒,酒量大为何会影响麻醉?
全麻药的剂量一般是根据患者的体重数来确定,以咪唑安定为例,对于正常体重(70kg)的人来说,一般2-3mg就可产生镇静作用,3-5mg已经足以让患者产生催眠效果,甚至可能发生呼吸抑制的情况。而单一用药(咪唑安定)达到8mg才产生催眠效果,对于正常体重患者来说较为少见。
酒量大的患者“麻不倒”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酒精是肝药酶P450诱导剂,长期饮酒可使得肝脏中肝药酶P450表达量增加并持续处于活跃状态,增加了药物的首剂消除作用,从而降低了咪唑安定的镇静催眠效果。
同时,咪唑安定是一种GABA受体激动剂,主要通过促进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释放而产生作用,而在动物模型研究中发现长期饮酒可导致GABA受体表达下调,这可能是药物作用减弱的一个原因。
对于长期饮酒的病人,单一用药的效果可能不太理想。可适当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 如使用 α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 ,其作用机制与饮酒病人体内减弱的GABA受体表达不会产生冲突。而且,剂量没有单一用药方式那么大,病人的苏醒时间也会更快。”
但无论使用何种麻醉方式,长期饮酒都会增加麻醉风险。酗酒病人不容易被麻醉, 但 一旦被麻醉,就不容易恢复 。部分饮酒患者术中的镇痛药剂量也会比正常人大,术后由于阿片类药物剂量过多导致的副作用发生概率会更高一些。
此外, 影响麻醉方式和剂量的不单单只有饮酒史 这一项考量指标。在对病人实施全身麻醉前,医生都会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包括他的各项身体指标、经常服用的药物、手术史、有无过敏史等,对病人做全面的评估。
一些患者会有失眠、焦虑症、抑郁症等病史,长期服用镇静、抗焦虑抑郁类药物。 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肝药酶的系统,从而对麻醉药的剂量和种类产生影响。
但因为目前麻醉药的种类比较多,各项监护措施发展完善,在详细评估患者情况后, 我们 可以选择使用与患者平时用的药机制不相矛盾的麻醉药物及麻醉种类 ,避免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最后,一些机体功能生理性减退,尤其是肝肾功能较差的患者,他们的药物代谢能力弱,药物半衰期延长,药效更持久。像80岁以上的老年人,我们会酌情减量,如果用量偏大,患者会出现苏醒时间延迟,甚至还有可能出现麻醉药代谢不完全,苏醒后依旧可能出现呼吸抑制效应,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来源丨医学界,有删改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转自:医护多外科学霸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