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自由谈丨详解反转导丝技术(RWT)操作要点

2022
02/10

+
分享
评论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A-
A+

导丝通过难点及对策 导丝顺利进入靶血管,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关键步骤之一。

一 导丝通过难点及对策

导丝顺利进入靶血管,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关键步骤之一。但在分叉病变、CTO逆向介入治疗中通过侧枝时,都可能会面临血管成角过大的问题(图1)。传统解决方法包括以下两种:改变导丝塑形、更换不同性能的导丝。

99721644275713183  

图1 不同类型的分支开口,其中B分型可能导丝通过最为艰难  

虽然,这两种方案可以实现大部分导丝顺利通过,但在角度极其刁钻的病变,并不能奏效。此时,可以选择不同功能的微导管加以辅助。如自带角度的SuperCross导管、双腔微导管(Sasuke、Twin-Pass)及可调弯导管(Venture、Swift Ninja)均可大大提高导丝进入分支的可能性(图2)。

62511644275713259  

图2 几种用于辅助导丝通过的微导管,由左向右分别是SuperCross、Twin-Pass及Venture    

对主支进行球囊血管成形术,能改变边支开口角度和斑块位置,可作为最后的补救手段,但这一操作有导致血管夹层,甚至边支闭塞的风险。如果预判上述操作均不能奏效,或可尝试反转导丝技术(RWT)。

二 RWT的技术由来

RWT最早于2008年由Kawasaki等人首次报道。其采用的是将导丝塑形成发夹状,然后通过指引导管,并由远端推回目标边支。这种操作可大大提高导丝通过率,但对导丝塑形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2013年,Watanane等人在双腔微导管(DLC)的辅助下改良了RWT,随后成为PCI操作人员的常用操作技术。

2015年和2018年,Nomura等人发表了一些文章,进一步丰富了双腔微导管辅助RWT的操作技巧。

三 RWT的技术要点

强支撑力指引导管是进行RWT的基础,左冠状动脉可以选择XB、EBU导管,右冠状动脉则选择AL1、3D RCA、HS等。

微导管可以选择Sasuke、Twin-Pass双腔微导管。而导丝可供选择的较多,临床常用的Fielder FC、Fielder XT-R/A、Sion Black、Pilot 50、Sion、Sion Blue、Runthrough等导丝均可以使用。

RWT技术的第一步将反转导丝及双腔微导管作为一个单元,整体输送到目标分叉处,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操作方法(图3)。

90091644275713394  

图3  RWT系统的组装要点,导丝通过双腔微导管中心腔后,反折成发夹状,与后者一并送入指引导管    

然而,大多数病例都合并有分叉近端重度狭窄,这往往阻碍整个系统的输送。因此,在导丝塑形时,将第二转折处作成锐角,可能更容易通过狭窄区域(图4)。

53051644275713536  

图4 两种不同的导丝反折方法,图B中的锐角可能更容易通过狭窄病变    

导丝反折一般选择距离头端3cm处的不透光区域,塑形角度在40°左右为宜。有时候也可以根据分叉病变远端主支血管的直径进行塑形,即头端距离反折处的长度,约等于4倍的管腔直径,这样更有利于导丝回撤时进入分支(图5)。

65201644275713602  

图5 RWT导丝塑形要点    

当该系统被送入分叉病变远端后,可调整反转导丝头端对准分支开口。一旦导丝进入边支,则回撤双腔导管,直至整个导丝顺利进入边支血管。而后通过延长导丝或球囊捕获技术,将双腔微导管全部撤出体外(图6)。

7221644275713669  

图6 RWT体内操作过程及示意图    

2020年,Hasegawa等人提出了一种简化的RWT。其改进点为借助靶血管对侧或附近的分支,在体内形成导丝反折。与上述RWT相比,其系统输送更高效。

该技术中,双腔微导管单独通过狭窄病变,而不是预塑形导丝一起输送,所以很少需要事先用球囊扩张狭窄部位,血管损伤的风险也随之降低。

其次,如果RWT操作不能顺利进入目标边支,则位于OTW腔内的导线可以很容易地从双腔微导管中取出,进行再次塑形或交换新的导丝(图7)。

7411644275713813  

图7 简化的RWT操作示意图:导丝通过分叉病变进入主支远端后,送入双腔微导管,沿其OTW腔送入反转导丝,并借助其它非目标边支形成反折,随后的操作与传统RWT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需要RWT的分叉病变,往往边支闭塞风险较高。所以应该把RWT作为优选而非事后补救措施。RWT成功后,也应该尽量选择双支架术,尤其Crush技术,后者可以减少导丝交换失败的风险。

若分叉病变附近病变较重,双腔微导管通过困难,可以选择使用小球囊(直径< 1.5 mm)进行扩张,简化的RWT技术也可以增加器械通过成功率(图8)。

4801644275713881  

图8 简化RWT技术辅助前降支分叉病变PCI一例,具体操作过程见下方视频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58271644275714141        

作者简介

孔令秋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95241644275714194      

孔令秋 医学博士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CCI三期学员 执委 宣传部执行部长

中国CTO老伙计俱乐部成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麻醉超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重症超声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促会健康医疗与大数据分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心血管预防与治疗青年委员会常委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高血压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四川省老年医学会介入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老年医学会冠心病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BMJ Case Reports》、《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期刊审稿人。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期策划   :沈雳  

本文作者   :孔令秋  

后期制作   :凌武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RWT,导管,技术,塑形,病变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