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疫”中别样教,教中别样学
2021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原有的宁静和工作节奏,打乱了教学工作的常规教学计划。
我们见到了太多感动的人:有砥柱中流者;
有挺身而出者;有舍身请战者;
更有许多默默坚守者。
消化科科室医务人员在抗击疫情完成临床医疗任务的同时,教学积极性依然不减。
方莹主任颈椎病复发,每日坚持带着颈托指导临床及教学工作。任晓侠副主任刚结束西安市第四医院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支援工作,在集中隔离期间还积极参与科室教学工作。杨洪彬副主任紧张忙碌内镜手术之余,仍坚持主持线上教学工作,同时安排在科人员积极参与线下教学讨论。
为有效减少人员聚集,确保科室轮转研究生、规培医生、进修医生教学工作顺利进行,1月27日下午,在消化科方莹主任的大力支持下,同时在所有轮转医生对消化科特殊专科疾病诊治过程中思路拓展的渴求契机下,顺利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疑难病例讨论。
会议以腾讯会议的方式进行,此次参与讨论的医生为消化科轮转研究生、规培医师、进修医生、转岗医生以及消化科本科医生,还包括既往进修内镜医生及外院儿科同道,共约40余人次参与。讨论气氛活跃,师生在线互动,讨论内容广度、深度适宜,课件图文并茂,教学目标清晰,同时加入文献学习,使大家受益颇多,教学效果良好。
讨论一开始,由三位消化科轮转住院医师李倩、张景婷及徐明均分别汇报一个疑难病例,每个人的病例汇报条理清晰、语言表达流畅、PPT制作精良,并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讨论环节从低年资到高年资医师,分别从病例的诊断依据进行归纳分析,相关的鉴别诊断及进一步完善的辅助检查、治疗建议展开。将消化科的肠道溃疡性病变、腹胀原因待查以及肝脾肿大原因待查的临床诊疗思路呈现,针对肠型白塞病、假性肠梗阻及系统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少见病的个人分析分享,线上及线下的医生们享受了一场精彩的疑难病讨论大餐,气氛活跃、各具特色。
图五:停课不停学,教学秘书何蓓主治医师在教学群发布教学会议通知
图六:疑难病例讨论会后,教学群里继续文献分享
经过近3小时紧张、激烈的讨论,方莹主任对每位患儿的讨论内容做出了详细点评,内容包括PPT制作、引用文献、讨论方式、讨论内容及语言表达能力等,一一为大家指出了优点及不足,使每位医生获益良多。最后,由方莹主任对此次教学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一线轮转医生们的认真严谨的病例准备,赞扬了带教老师的辛苦付出,同时也指出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下一步的要求。她强调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除继续以往的教学模式及内容之外,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及科研能力的训练,对带教老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每月的疑难病例讨论为学生及科室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对促进临床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平时工作期间,消化内科更注重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为学生创造大量实践机会,如遇疑难病例、罕见病例及典型病例,则科室内共同探讨,利用晨交班、灵活的教学安排及每月的疑难病讨论环节,资源共享,使所有学生在临床实践、沟通技能及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极大锻炼和提升。同时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使我科带教骨干医师自身的业务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图七:李倩医生进行系统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病例汇报
图八:徐明均医生进行腹胀原因待查病例汇报
图九:张景亭医生进行肠型白塞病例汇报
正因为消化科浓浓的教与学工作,吸引了已经轮转走的医生的关注,每每人走,微信群继续留存,所有教学活动继续分享,形式内容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促进,得到了广大一线医生及外院进修医生的关注,一直以来深受大家的喜爱和赞扬。今年更是获得了“优秀教学管理奖”、“优秀住培课程教奖”、“优秀教学科室奖”等三大教学奖,是医院对科室教学工作的肯定,未来消化科教学工作继续不断改进及提升,目的为每位消化科轮转医生、进修医生学到真材实料,掌握真本领,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医生!
THE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