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 | 心有阳光 温暖人间
小周个子不高
看起来有些瘦弱
衣着朴素整洁
彬彬有礼
这个目光澄澈的26岁大男孩
用自己的善良和无私
让2021年的冬天充满了暖意
2021年底,我院博士生周显金成功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捐献了约20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患者送去了生命的“种子”和希望,让生命在爱的奉献中延续。
“挽救生命是医者天职”
作为土生土长的复旦人,小周同学本科、硕士、博士都在复旦大学度过。还曾获得上海市优秀住院医师以及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的称号。2013年,周显金在校园内看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便和同学一起报名登记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8年后,中华骨髓库上海分库的工作人员辗转联系上他。作为一名医学生,周显金说自己在临床中也曾接触过部分淋巴瘤患者,患者较低的生存率令他印象深刻。他明白对重症血液病患者来说,生命是一场配型概率与生存时间的赛跑。因此在听到配型成功的消息后,他很快表示愿意捐献。
捐献过程中,小周同学发现相对于献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时间要久一些,步骤也更多一些,然而在他看来,与挽救生命相比,这些付出都微不足道,“性命攸关,我相信如果其他同学遇到了也会做同样的决定。”
小周同学在捐献过程中
“选择学医因为可以帮助别人”
基于捐献的双盲原则,虽然完成捐献后,周显金将与患者血脉相通,但却是永远的幕后英雄。作为一名医学生,他以勇敢和善良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同时也为更多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队伍的大学生志愿者做出表率,彰显了榜样的力量。得知小周同学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消息后,实验室的同学也表示要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
在周显金完成捐献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相关领导和我院领导均第一时间前往探望。小周同学的导师徐格致教授赞许他有颗“金子般的心”,叮嘱他多加休息,同时发动学科组医生多多关心他。
///
2020年,周显金在门诊值班时拍摄
“守护生命,职责所在,更是心之所向!”
捐献好造血干细胞后,经过短暂的休息,小周同学很快回到医院实验室。即将于明年博士毕业的他,十分珍惜每一天时间,希望能以优异的论文顺利毕业。当被问及当初为何选择报考医学专业时,周显金说“因为觉得医生是一个可以帮助别人的职业”,而他心中好医生最重要的标准则是“医术精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到患者”。
造血干细胞
捐献小科普
捐献造血干细胞由外周血进行采集,形式类似于无偿献血之机采血小板。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无偿献血一样安全、科学、无损健康。只要年龄在18-45周岁、身体健康符合无偿献血条件的志愿者,就可填写《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同意书》并留取约8毫升血液加入中华骨髓库。如果一直没有得到配型成功的消息,并非就意味着志愿者就没有贡献,只要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每一天、每一位患者都和志愿者的数据进行检索配型。这就是爱的奉献!
供稿 | 党委宣传部 胡静
编辑 | 党委宣传部 赵俊、徐昊
图片来源: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上海市分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