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照护学说】何时能建立长期照护的中国共识?

2022-01-26 17:18

百姓翘首以待,何时能建立长期照护的中国共识“?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伴随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失能和失智以及高龄老年人群的增多,长期照护(Long Term Crae)体系建设成为各国政府施政的重点。

∼2000年,WHO发表了《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国际共识》的世界卫生报告。报告中提出了“长期照护是由非正式照护提供者(家庭,朋友和/或邻居)和/或专业人员(卫生,社会和其他)开展的活动系统,…”。

 ∼这一年,日本全国开始实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第一年就为200万失能者提供了长期照护服务支付。

 ∼这一年,国家老龄委和民政部主导了化费140亿人民币的星光计划,将老年活动室( 麻将室)全国覆盖。落实了1994年政府10个部委发布的《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年)》中”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龄事业发展目标中的“老有所乐”。这一年,我国就约有3000万失能老人。

 ∼2008年,韩国相继实施长期照护保险法。

 ∼2010年,我国失能老人约达4000万(约增100万/年)。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的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中指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各地要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卫生管理部门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不少公立养老机构设置了高净化水平的重症监护病房和手术室;不少民营高端养老机构内也设置了二级医疗机构标准的医疗设施。

∼2014年,日本修改了介护保险法,实施了预防失能失智的预防照护。

∼2015年,台湾通过了长期照护服务法。

∼2015年, WHO《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世界卫生报告中,再次指出,“在目前21世纪,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负担得起缺乏综合性系统的长期照护的后果。” 和”建立基于健康老龄化概念之上的公共卫生行动框架。…这就需要(有时是从无到有的)建立开展长期照护的综合系统。”

∼2016年,我国开始在14个城市进行了长期护理险的试点工作,试点主导部门跨界为历史悠久的护理学界创造了一个新术语∼长期护理。

∼2017年,台湾开始实施长期照护十年计划2.0(简称长照2.0)。

∼2020年,我国失能已经达到5271万(约增120万/年),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7765.68万(约增加250万/年)。国内加入长护险人群约1.4亿,认定服务的仅仅约152万。据报告,民政系统支付了81.3万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补贴。这两大养老主管部门总共只支付了约233万老人的服务支付。仅仅占需要支付老人(5271万)的约4.5%,剩下约95%的5000万人没有着落。长期护理险支付的发展,远远赶不上失能失智人群数的增长,社会照护负担越积越重。

∼从2000年WHO发表了《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国际共识》的世界卫生报告至今,已经过去20多年了,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都建立和完善了长期照护制度保障体系,有效的应对社会深度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践行了世界卫生组织“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国际共识”。

∼20多年过去了,卫键委的医养结合;医保系统的长期护理;民政系统的麻将桌小饭桌式的养老服务。政策不聚焦,5000万失能失智老人依然老无所依。百姓翘首以待,何时能“建立长期照护的中国共识”?

杨金宇@三国智库  2022.1.3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长期,照护,失能,养老,发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