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这些易致癌的做菜习惯 您知道吗?

2022-01-25 18:20

常吃煎炸的食物会增加患癌风险。像土豆、馒头这样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淀粉类食品,以及一些蔬菜,在煎炸、烧烤等高温(温度通常超过 120℃)烹调时,也更容易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

       现如今,经常在外就餐、点外卖的人不在少数,但与此同时,慢性病队伍也是日益壮大——曾有研究发现,在外用餐的次数越多,社区环境中的快餐店越密集,肥胖、糖尿病的风险就越高!

       不管是从健康还是营养角度,更提倡自己在家做饭。大多数人感觉,炒菜,做饭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而在家吃饭,往往在人们心里代表着卫生、安全和健康。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在温馨厨房飘香翻炒的锅灶里,却藏着这些致癌的隐患。

       今天,就来说一说这些不好却又在生活中常见的做菜习惯。看看是不是在家中,在每一次做菜时,它们都在悄无声息地伤害着我们和家人的健康!下面这些烹饪过程中的错误你犯过吗?

55331643089179141

准备食材有“四忌”否则营养流失、细菌丛生

1、忌长时间浸泡、先切再洗

       很多人觉得蔬果浸泡一会,或者切成小块,洗得更干净,但其实未必……

       用水浸泡蔬菜的确可以去除一些残留农药、杂质,但长时间的浸泡,反而可能让一些细菌渗入蔬菜内部,造成二次污染,也会流失蔬菜中的部分水溶性维生素。尤其是蔬菜切碎后,与水的接触面积更大,被污染的机会增大,营养流失也更多,所以建议先洗后切。

2、忌过度削皮

       果蔬中有很大一部分营养存在于表皮中,包括膳食纤维、维生素、叶绿素等,也有研究表明,多数水果表皮中进行的抗氧化活动比果肉中要高出2~27倍。过度削皮容易造成营养浪费。而且失去表皮后,果蔬的氧化速度更快,烹饪时维生素的流失更加严重。因此建议大家尽可能不削皮或少削皮。

       购买果蔬最好去正规超市或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农药残留的问题。

50661643089337789

3、忌流水洗生肉

       生肉在运输、存储过程中,表面可能沾染存留一些细菌、病毒等,如果直接用水龙头冲洗生肉,不但不能杀死上面的微生物,四处飞溅的水花还会让它们污染厨房水槽、案板、餐具!只要是水花可能溅到的地方,病菌就可能传播过去,一些食物就容易被交叉污染,特别是生吃的食物,很可能埋下安全隐患。

       建议:处理生鲜食品应先用盐水浸泡10~15分钟左右,再用细小的流水冲洗,必要时可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

4、忌切菜不分砧板

       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块砧板,不管是切熟食还是生食,都用这一块,相对更容易引起腹泻和肠胃炎等疾病。

       在切割生食时,食物中的细菌等会残留在砧板上面,部分生食中可能含有较多的细菌、寄生虫卵。当生、熟食混切时,砧板上的细菌污染情况会更严重,甚至会连带食物一起被污染。所以,生熟砧板分开,并且定期消毒,每半年更换一次。洗菜、切菜会犯错,炒菜就更容易犯错了……

炒菜时“这些错”可能让致癌物翻倍

        在我国,肺癌已经连续10年居于恶性肿瘤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榜首!而这其中没有吸烟史的人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主因则离不开油烟。有研究机构从居民家收集了油烟样品进行分析,测出了22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很多都具有肺脏毒性、免疫毒性、遗传毒性或者潜在致癌性。

炒菜油烟难避免,但很多小习惯却会让油烟加倍!

1、水不沥干就下锅

       炒菜时食材如果不沥干水分,和油接触的一瞬间剧烈迸溅,很快发生汽化,会变成很多细小的微粒,以至于PM2.5的值比油炸还高,吸入这些细小的颗粒物很可能对肺造成损伤,如肺炎甚至肺癌。

2、温度太高

       很多人炒菜的时候喜欢等到油热了、冒烟了再放菜,但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在炒菜时产生更多的油烟,也就会生成更多的有害物、致癌物。

       一般的食用油烟点不超过180℃,如果油锅冒烟,说明温度过高。淀粉类食物遇到高温,容易产生丙烯酰胺,属于2A类可致癌物。

       富含蛋白质类食物遇到高温,容易产生杂环胺类化合物,属于强致癌物,可以在体内积累,逐渐降低免疫功能,有几率诱发身体各部位肿瘤。脂肪类食物遇到高温,容易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所以建议热锅冷油炒菜更安全。

3、不刷锅继续炒

       很多人为了省事,一个菜炒完,也不洗锅,就直接炒下一个菜。看似干净的锅,其实表面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食物残渣很容易烧焦,产生危害人体的气体;另外,存留的油脂经过再次加热,也更易析出致癌物质。

4、油烟机开关时间不对

       为了自身的健康,现在家家户户基本都会安装油烟机,但并不是说装了油烟机就万事大吉了,用不对,也可能相当于没装~,当油烟肉眼可见时,有害物质已经在大量挥发了,因此油烟机要在开火前就打开;而炒完菜后,油烟并不会立马就散去,仍然会有不少悬浮在空气中,扩散并附着在厨房物品上,因此关火后20分钟再关油烟机更合适。

5、做菜时放盐过量

       在北方,因气候和饮食习惯,65% 的人群食盐摄入都超过每日 6 克的限定量。 而长期的高盐膳食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进而使得人们更容易患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不仅如此,盐还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胃癌的致癌可能原因之一是食盐的高渗透压对胃黏膜造成损害,从而造成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6、喜欢使用“土榨油”

       有些人家里,喜欢使用未经精炼的”土榨油“,觉得这样的食用油天然、味道香、更健康、无添加。其实,这些土法榨取的油未经过精炼加工,存在着杂质多、烟点低,容易产生大量油烟等等问题。而且,多数的小作坊工艺不够完善还缺少原油精炼处理设备,又没有检测工序。

       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一些产品的黄曲霉毒素就可能会严重超标。而黄曲霉毒素是划定为1类致癌物的,长期食用会破坏肝脏组织,严重可致肝癌。

       建议,尽量购买正规厂家的食用油,而且,尽量避免一次性购买大量过多的食用油;在使用时,如果闻到食用油已经有“哈喇油”的味道,就说明有变质的趋势了,最好就不要食用了。

7、油炸用油反复使用

       传统制作油炸食品时,一般用油量较大。很多家庭油炸过的油不舍得扔掉,还会用来炒菜或继续油炸食物。虽然,勤俭节约是美德,但是,用过的油里会含有上次煎炸时的各种残留物和有害物质,而这样的油脂如果持续使用受热,还会再次产生致癌的有害物,如苯并芘等。

       另外,用过的油已经发生了氧化,若存放不当,就会更容易变质。

建议:家里做菜时,少做油炸食物,如一定要做时,请控制好用油量,而且煎炸食物用油最好只使用一次,不建议重复使用。

8、太多煎炸食品

       常吃煎炸的食物会增加患癌风险。像土豆、馒头这样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淀粉类食品,以及一些蔬菜,在煎炸、烧烤等高温(温度通常超过 120℃)烹调时,也更容易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炸鸡煎肉烤串太美味,但长期大量地吃,总是不那么健康的。全都戒掉太残忍,偶尔解解馋就够啦。

健康烹饪,选对烹饪方式

       高温是产生油烟的主因,因此,想要减少油烟,最好选择蒸、煮、拌的方式烹饪,但中华美食丰富多彩,一直这样做肯定吃不到想要的美味,那么在炒、炸、烤的时候就要学会掌握小窍门,减少危害:

1、炒菜时,热锅冷油、大火快炒;炒之前还可以先将食物焯水到半熟,减少高温烹饪的时间。

2、煎炸食物,可以先将食物煮熟,缩短炸的时间;还能用挂糊的方式隔绝一些温度;每次都应该用新鲜的油。

3、烤的时候,别用明火炭烤,改用电烤;用锡箔纸将食物包起来,让食物免受到“烟熏火燎”;烧烤的食物可以用葱姜蒜、柠檬汁等腌制,能减少烤肉时杂环胺的产生。

       济南中医肿瘤医院健康小建议:家庭饮食尽量多炖、少煎、少炸;清淡为主少油、少糖、控盐;尽量避免油烟;谨记炒完菜刷锅;选择正规厂家的食用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油烟,容易,食物,炒菜,产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