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消融 (RF)导管消融在治疗各种心律失常方面的应用上已愈加广泛。其关键点在于实现永久性透壁传导阻滞,包括针对肺静脉隔离。
1. 导管消融
(RF)导管消融在治疗各种心律失常方面的应用上已愈加广泛。其关键点在于实现永久性透壁传导阻滞,包括针对肺静脉隔离。而对一些解剖位置特别难的消融,例如左心房的外侧二尖瓣峡部,实现永久传导阻滞则有困难。
有效输送病灶的基础是确保导管尖端和组织之间的充分接触。之前的传统消融中,大夫通过观察局部心电图衰减、导管尖端贴靠腔室壁的造影图像、尖端的手感触觉反馈以及能量输送期间的阻抗下降等因素的组合来评估。
于是基于实时接触力定量评估的压力消融导管应运而生,其中以BW的smarttoch作为产品中的翘楚。
2. 设计&融合
在导管尖端安装一个精密线圈,允许少量电极偏转,并连接到发射器线圈。同时,位置传感器监测弹簧的微小运动并精确跟踪导管尖端,这些运动每50毫秒采样一次,并进行校准以产生平均超过1秒的接触力读数(以克为单位),读数精确到 1 g 以内。
与压力导管精密配合的则是Carto 3。它可以以多种不同格式提供实时接触力数据,显示接触力,并每秒更新一次。还可以显示实时图形(包括带箭头的矢量方向)。当记录过大的力时,可以通过闪烁的警告屏幕对最小和最大可接受的接触力水平进行编程。
SmartTouch压力导管的一个关键特性是它完全集成在 CARTO 3 3D 平台中。大夫不仅可以评估消融期间的实时接触力数据,还可以评估导管位置、功率、温度和阻抗数据,并在屏幕上查看相应心电图。
3. 优点
充分接触是实现永久性透壁消融的基础,在此期间,过度用力可能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传感-接触力技术的一个明显优势是能够在接触力过大时提醒大夫。
一般来说,会尽量保持最小10 g和最大20 g的接触力。
另一个优势则是能够查看现有消融病变的受力图,看到每个病灶的平均接触力(每次标记病灶时平均超过2.5秒),可以帮助确定接触良好和不良的区域,从而确定可能需要进一步治疗的区域能量输送实现传导阻滞。
4. 未来
电生理正在成为医疗新的战场,冷冻,脉冲等新技术轮番出场,但作为射频消融如今的天花板产品,压力消融导管配上Carto3的存在,依旧会是所有电生理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高山。压力导管起于普通消融,落在临床痛点,而且还在不断更新(如增加灌注孔数量)。
在期待弯道超车的同时,也期待压力导管继续的创新和前进。
作者简介
曹刚毅
曹刚毅,CCI四期学员,在介入医疗领域拥有多年研发和销售经验,涵盖结构,电生理,以及血管通路等产品,同时在各类医疗公众号平台累计发表百篇原创文章。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期策划:沈雳
本文作者:曹刚毅
后期制作:凌武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