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不好又怎样?我命由我不由天!
文章转载自:脊柱侧弯杨军林教授
我叫丁*,来自湖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今年21岁,现在广州工作,是一个美容师。去年4月28日,我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做了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从术前148cm到术后160cm,竟然还长高了12cm。
从此,我的生活也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
在我刚满月时,家人就发现了我的脊柱有些异常。2岁多的时候去看过病,当时医学不发达,家里也没什么钱,年龄小,也不敢做手术。
对于这个先天性疾病,我没有觉得老天对自己不公,因为是父母带来的,没办法改变,也怨不得谁。他们给了我生命,我已很感恩了。
我父亲是先天性聋哑人,常年劳累,并伴有风湿症,全身疼痛。母亲1岁时发烧用药物过敏,导致聋哑,又在一次火灾中双眼视力下降,50公分内无法辨别人和物。一家三口仅靠在镇福利工厂上班的父亲一个月2000元的工资来养活。
虽然父母不会讲话,也听不见,但是他们很爱我,我是他们唯一的寄托,也一直想给我治好病。十二岁时,我有一次到一个大医院检查,医生说:“你这个病只有50%的存活率,听清楚,是存活率,不是手术成功率。”
听了医生的话,我们都很害怕,想想还是算了,生命更重要,活着就有希望。再说当时除了外形难看,也没什么不舒服。
然而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年龄增长,侧弯度数越来越高,直到2018年,我的背部开始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后来受我姨妈的启发,说我的病可以做手术治好。我就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在百度贴吧看病友的帖子发现了杨军林教授。
我一个人搜索找医生,一个人坐火车到广州找杨教授。第一次在杨教授门诊看到好多人,我非常紧张。他说:“你的情况很严重,可以做手术,怎么没早点来?”我当时就哽咽了,心想,幸好现在来了,只要来了就不晚!
那一刻,我觉得杨军林教授就是我的男神。后来证明,他不止是我的男神,还是我的救命恩人。
住院牵引的时候有些辛苦,但是我从未想过退缩,只有继续坚持等待手术的的日子。再说,我还在那里交了很多好朋友,过得很开心。
现在我已经做完手术1年多了,身体恢复很好,跟正常人一样,父母比我还要高兴。我们经常视频,不说话的那种。
现在我也实现了“穿衣自由”,不用总是穿宽大的衣服去遮住缺陷。人也变得更加开朗自信,现在是一名美容师小妹,很多客人都喜欢找我做项目呢。
做手术的时候,其实也很害怕,不是不信任医生,医生在术前都跟我讲清了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但是我没有后路,只有做手术,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有能力赚钱,以后好好照顾父母。
以前都是他们照顾我,现在我长大了,身体也变好了,换我照顾他们。
非常感谢杨军林教授,真的,外人可能无法理解我们对救命医生的感激之情。而且新苗基金还资助了我21万多元的费用,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幸运了,何德何能,得此厚爱。
余生,我定会努力工作,用心对待身边的人,努力回报社会。
这里也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其他病友——有心就能做到。现在网络资讯这么发达,想找谁是很容易的。比如贴吧、微博、头条、公众号,我就是在网上逛贴吧找到杨教授的。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选择努力,不要放弃自己,我命由我不由天,用心就能做到,就能改变现状。
为命运,为明天,我们一起加油!
※患者医学相关资讯:
病例基本信息
丁*,女,20岁,诊断:先天性脊柱侧弯。
术前Cobb角:胸腰段脊柱S形侧弯,胸腰段后凸cobb112°,腰弯侧凸cobb90°,胸椎侧凸50°;行头盆环牵引7月余。
2019.4.28行脊柱侧弯后路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新苗公益基金资助金额:210398.6元。
病例特点:
患者因“重度脊柱侧弯”于2019年4月28日行“脊柱侧弯后路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根据我团队多年经验创立的根据术前精准设计、术中非椎弓根置钉及精准截骨矫形新的手术方法,实现完全按术前设计达到矫形效果,术后脊柱及外观基本恢复到正常,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术中仅输血400ml。
专家介绍
杨军林,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脊柱中心主任、小儿骨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院脊柱侧弯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新苗公益项目创始人,新苗脊柱侧弯中心主任。
从事骨科临床与科研工作30余年,专攻于脊柱畸形(脊柱侧凸、后凸等)、脊柱肿瘤的诊疗,主刀完成脊柱畸形手术超过3000台,脊柱畸形保守治疗超过10000多例。创立多科室合作脊柱侧弯治疗中心,建立专项新苗慈善基金与新苗脊柱侧弯预防中心,提出了新苗脊柱侧弯筛诊治(XTS)综合防控体系。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小儿脊柱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培训学院骨科专业学院儿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畸形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小儿创伤矫形学组副组长、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骨科分会脊柱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培训学院骨科专业学院儿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小儿脊柱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小儿创伤矫形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畸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创伤学组委员,国际AO脊柱讲师团成员,脊柱畸形国际研究组中国部(SDSG)成员等。
获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等重点课题1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超过900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00分;获国家专利6项,曾获广东省及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先后带领团队获得“中国好医生”、“中国好人”、“感动广东十大人物”、“广东省五四青年集体奖”等 8项国家及省市社会荣誉,先后受中央卫视、凤凰卫视、北京卫视、人民日报新闻战线等专题报道。
擅长:脊柱畸形(成人及老年脊柱侧凸、后凸畸形,强直性脊柱炎后凸,婴幼儿、青少年脊柱畸形等),脊柱肿瘤,以及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常见脊柱手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