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仁济医院报》创刊500期,奋楫笃行启新篇

2022-01-31 18:20   上海仁济医院

墨香润泽仁术扬 薪火传承济世行。

1月18日,“墨香润泽仁术扬,薪火传承济世行”——庆祝《仁济医院报》创刊500期座谈会隆重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文华,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仁济医院原党委书记陈佩,上海市卫健委宣传处二级调研员潘明华,医院职能部处长、临床科主任、媒体记者、患者、院报编辑代表等出席。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马国庆以视频方式发来贺词。座谈会由仁济医院党委副书记闵建颖主持。

座谈会在《仁济医院报》创刊500期回顾视频中正式开始。二十五载,500期,《仁济医院报》万余篇报道记录医院发展,关照广大职工和患者的心声,传承百年仁济文化。与会领导和嘉宾齐聚一堂,通过视频共同重温了《仁济医院报》一路走来的光辉时刻。

领导致辞

赵文华在致辞中肯定了《仁济医院报》在过去25年中取得的成绩,他表示《仁济医院报》虽然只是一份医院报纸,看似很“小”,却五脏俱全,做出了不少“大”文章,忠实地收藏了仁济的昨天、记录着仁济的今天、筑梦仁济的明天。同时他希望《仁济医院报》不忘守正创新,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严格把关,多刊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好作品、好文章,进一步展示医院风采、提升医院形象。

马国庆在视频致辞中指出,在白求恩精神感召下,仁济医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涌现出一批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25年来,《仁济医院报》始终把弘扬白求恩精神,推进医院人文建设作为重点,显示出坚定的政治自觉和文化自信。期待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与《仁济医院报》开展合作,为造福百姓健康,服务健康中国,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的思想财富作出贡献。

闵建颖宣读了《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周瑞金对《仁济医院报》创刊500期的贺信。他表示热切期待《仁济医院报》进一步发扬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精神 ,更上一层楼,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鼓与呼,办得越来越好。

座谈交流

在座谈交流环节,临床科主任、媒体记者、患者、院报编辑等代表分别分享了与《仁济医院报》的渊源以及在见证报纸成长过程中的所思所想。

文汇报社教卫部副主任唐闻佳表示,《仁济医院报》排版专业,显示出一份大报的大气;在内容上也“干货”颇多,作为医院历史的家底,《仁济医院报》一直是文汇报等媒体做深度报道时参考借鉴的重要来源。她尤其提到办报纸就像是做“非遗”工作。一张报纸历经道道工序,背后是许多人为打磨一篇稿子、再层层审核直到排版、印刷付出的艰辛。《仁济医院报》为患者尤其是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群体提供了继续连接仁济的载体。这正是这份报纸的大气与温度所在,也是在快节奏时代做“慢”事情的意义所在。

今日出版社社长沈惠民阐释了《仁济医院报》精气神。“精”是仁术济世的精神,仁济医院至今已有178年的历史,有历史就有传奇,有传奇就有故事,有故事就有精神,有精神就有情怀,有情怀就有文化。“气”有三层含义:一是底气,178年历史的积淀和几代仁济人把仁术济世精神一脉相承的强大基因形成了院报独特的底气;二是志气,饮水思源,应向历任办报人致敬。在原党委书记陈佩的指导下,《仁济医院报》由小报扩版成大报,踏向新的历史起点。三是人气,他表示自己的征文在仁济医院公众号登出后,收到了社会各界的“点赞”,说明《仁济医院报》的影响力走出了医院,走向了社会。正是“底气”、“志气”和“人气”凝聚成《仁济医院报》的精气神,形成了仁济医院的品牌效应。

原党委书记陈佩回顾了办报之初从无到有、从小报扩展到大报的艰辛。她指出,院报是无价的精神财富和重要的文化载体,体现医院的发展方向和价值理念;报纸具有协调凝聚作用,把分散的院区点滴汇集起来;报纸还起到了激励作用,院报上刊登的科研文章和先进表彰激励着一代代仁济人奋勇精进。希望《仁济医院报》浓墨重彩“十四五”,描绘仁济新篇章。

《仁济医院报》原副主编陈宝娣坦言,从试刊时的“没底气”到现在扩版成大报后的“大气”,这一过程艰苦,但十分荣幸参与其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温度。她印象最深的两件事:一是办报之初与宣传科的四位同事在大年夜“兵分各路”到内科、外科、后勤等科室采访到次日大年初一的上午10点;二是通过开设新的栏目——“海纳百川”宣传引进的新人才,让新老文化互相包容,进而了解读者的反馈。

潘明华表示作为全国优秀医院报刊,《仁济医院报》是一份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报刊,在宣传卫生健康政策和医改进程,传播健康知识,讴歌行业典范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仁济医院报》越办越好的背后是仁济医院丰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风骨。当前,上海卫生健康事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大发展的愿景也为院报提供了丰厚的滋养。相信《仁济医院报》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记录医院高速发展,深挖内容、讲好故事,为仁济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上海建设书写新的篇章。

临床医学院副院长袁蕙芸表示,作为党委宣传处处长,非常荣幸能担任《仁济医院报》副主编,出版了230余期报纸,这十多年院报始终坚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弘扬仁济精神、传播仁济文化,始终为医院建设增光添彩,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日俱增。500期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起点,希望《仁济医院报》成为一代又一代仁济人成就梦想的光荣史册。

上海评弹团演员解燕作为患者代表在会上交流发言。她坦言在当前纸媒越来越衰落的时代闻到了久违的墨香,深感办报纸的不容易。解燕一直感怀于与仁济的缘分,因为喜欢舞台,放不下支持自己的观众,她选择在仁济医院接受肝移植手术。自去年3月1日做完手术至今,恢复良好,已顺利进行了四次重大演出。她还在会上向医务人员致以谢意,表示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她。

风湿科主治医师李佳认为《仁济医院报》见证了每个梦想都值得尊敬,每份付出都值得铭记。她阐释了院报的三个层次:一是记录每一位职工和每一个科室的成长;二是为患者提供就医信息,也让同行了解仁济医院的努力;三是引领自身的成长,下夜班后采访,写下很多优秀前辈的成长足迹,从中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道路。

麻醉科主任俞卫锋表示作为“60后”依旧喜欢阅读报纸。他谈了三点感想:第一,大报的“大”不仅体现在纸张,更应该体现在格局。500期后的《仁济医院报》要以更大的格局报道更大的事情;第二,院报要体现“院”字,做好医院与患者、医院与职工之间沟通的桥梁;第三,与互联网互为一体,坚持办纸质报纸的同时做好医院的自媒体。

上海报业集团海上名医党支部书记崔颖指出,纸媒式微,但院报犹在。《仁济医院报》创刊25年,伴随着自己从医生到记者转型的全历程。纸媒守正创新,“守”的是一心为民、内容为王的价值观。她表示,具有精神属性的行业必将迎来大发展,健康文化行业将汇聚直击大众内心的力量,进一步服务健康中国、文化强国战略。

庆祝环节

在庆祝环节,赵文华、郑军华、陈佩共同切蛋糕,开启《仁济医院报》500期后的新征程。

总结发言

郑军华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仁济医院报》创刊二十五载,字字皆心血,期期不寻常。《仁济医院报》是医院重要的文化载体,要坚定文化自信,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办好这份报纸,赋予其新内涵,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结合医院发展愿景,报纸要肩负起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摇旗呐喊的责任与使命,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讲好仁济故事;要坚决服务民生大众,搭建医患交流平台;要坚守传承医院文化,进一步挖掘百年老院的厚重历史、文化品格和时代精神,让《仁济医院报》成为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为开创卫生健康工作新局面凝聚思想共识和奋进力量。同时他认为白求恩精神与仁济医德信条异曲同工,倡议广大医务工作者做新时代白求恩精神践行者:铸信念,砥砺奋发奋进的斗志;强业务,练就善做善成的本领;修医德,厚植仁心仁术的底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期待《仁济医院报》这张属于仁济人的文化名片,在500期的新起点上再启新程!

二十五载,白驹过隙。二十五载,阳光怒放。《仁济医院报》将昂首再出发,奋楫笃行,续写仁济医院新的篇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仁济医院,奋楫笃行,创刊,院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