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错再错的尿毒症患者,最后终获新生!
天津大学泰达医院 | 李青
有一次我出诊,刚到诊室门口就有一位患者跟我打招呼,说话的口气像是很熟,但我没认出来她是谁,正在纳闷,她老公过来了,看见她老公我才想起来,原来是她呀,简直是脱胎换骨了。
她面色红润,原来浮肿的脸已经恢复了形状,头发也有了光泽。体型大变,她说她的体重从最初住院时的85kg减到了现在68kg,当然,减掉的大都是水。
她现在已经上班了,是办公室的工作,不是很重的体力活,不过她一口气上5楼一点问题都没有。现在行走自如,说话也底气十足,如果不挑明,你绝对看不出她是一个尿毒症患者,而且一度生命垂危。
她43岁,2个多月前因为严重的水肿、心衰、胸水、腹水住院,当时血肌酐1340µmol/L,血红蛋白53g/L。
血肌酐>700µmol/L就诊断为尿毒症,她肯定是尿毒症无疑,而且还有严重的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180/100mmHg,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心衰,面色苍白、身体虚弱、头晕恶心、没有食欲,几乎尿毒症所有的症状她都出现了。
可她得病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而且从来没有中断治疗,这些年为了治病,已经花费了200多万元。
那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呢?
原因就是一错再错,错上加错!
7年前,她因为腿肿到医院检查,发现尿蛋白3+,血压180/100mmHg,应该是个肾病综合征、肾性高血压。当时医生要给她做肾穿,以明确病因,但被她拒绝了,就用沙坦类降压药等药物治疗。
此后病情时好时坏,尿蛋白维持在2+~3+,血压降了一些,但没有降至正常。
2年前发现血肌酐升高,血肌酐150µmol/L。血肌酐升高就意味着肾功能下降,她有点着急了,于是不惜重金到处求医,以求把血肌酐降下来。
半年前检查,发现血肌酐800µmol/L,已经是尿毒症了,一家大医院建议她透析,但她以为一旦透析就相当于“判了死刑”,所以拒绝透析,而是继续“遍寻名医”,服用大量的偏方保肾,结果水肿越来越重。
后来出现不能平卧,坐在那里都喘不上气,家人见她生命垂危,强行把她送来我院。
各种肾脏病的治疗目的是,早、中期肾脏病,积极寻找病因,并设法消除,以延缓肾损害的加重;晚期肾脏病,肾脏替代治疗,并预防心脑并发症的发生。
具体步骤是:针对病因治疗;降压、降尿蛋白治疗;对症治疗;替代治疗等。
一、早、中期肾病的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
据最新统计,我们肾脏病的三大病因是糖尿病肾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性肾脏病,其他还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的肾病、痛风性肾病、药物性肾损害等。
所以,发现肾脏病,首先要查找原因,然后针对病因治疗,该降糖降糖,该降压降压,该用激素用激素,该用免疫抑制剂用免疫抑制剂等。
2、降压、降尿蛋白
无论哪种原因的肾脏病,肾脏受损后大都会出现血蛋白尿和高血压,而持续的蛋白尿和高血压又进一步加重肾损害。
也就是说,蛋白尿和高血压是肾脏受损的“果”,如不及时控制,就会变成肾功能进一步损伤的“因”。
所以,发现肾脏病,当不能明确肾病病因,不知道治疗怎么入手时,降压、降尿蛋白治疗肯定是最正确的治疗,而且应贯穿于肾脏病治疗的始终。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尿蛋白定量控制在0.3g/d以下。
明确有效的药物是沙坦类降压药、普利类降压药,这两类药除了降压之外,都有降尿蛋白和保肾作用。
此外,新上市的列净类降糖药除了降糖之外,也有降尿蛋白和保肾作用,也已经被批准用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
3、对症治疗
除了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外,慢性肾脏病还会出现水肿、胃肠道症状、贫血、钙磷代谢障碍、心衰等并发症,所以,还应该针对这些并发症治疗。
此外,一定要积极纠正肾性贫血。贫血是肾衰的结果,如果不纠正,反过来又会加速肾衰的进展。而将贫血控制达标,可延缓肾衰的进展。
二、晚期和终末期肾病的治疗
临床上一般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对慢性肾脏病进行分期,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称慢性肾脏病4期,俗称晚期肾衰或者重度肾衰;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称慢性肾脏病5期,俗称尿毒症。
1、饮食治疗
慢性肾脏病一般都要低盐饮食。当肾功能受损、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后还要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肾小球滤过率越低,饮食控制就越严格。饮食控制的同时还应该配合α-酮酸口服。
慢性肾脏病4期、5期患者,推荐极低蛋白饮食+α-酮酸治疗,既减轻肾脏负担,又保证人体必需的营养供应。
极低蛋白饮食+α-酮酸治疗也是延缓肾损害的有效措施。
2、保护心血管、避免心衰
肾病发展到4期、5期后,血压会越来越高,而且难以控制,如果同时存在着贫血和钙磷代谢障碍,很容易导致心、脑并发症。许多肾衰患者,可能还未来得及透析,就已经被心梗、心衰、脑梗、脑出血等夺去了生命。
即使平稳进入到尿毒症期,患者的也时刻被心、脑并发症所威胁。
所以,重度慢性肾脏病的治疗,除了保护残余肾功能外,还要预防心、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措施包括更严格的控制血压,纠正肾性贫血和钙磷代谢障碍,控制尿酸,控制血脂等。
3、替代治疗
到了尿毒症期,符合透析的条件,一般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
最新研究资料显示:
如果没有频发的心衰、没有无法纠正的高血钾、没有难以治疗的尿毒症脑病等,即使到了尿毒症期都不一定要透析,最佳的透析时机应为肾小球滤过率6~8ml/min。
肾功能只要没有降到这个程度,仍应该尽力延缓肾功能下降,全力保护残余肾功能,哪怕1ml/min的残余肾功能都是有益的。
三、肾脏替代治疗
肾移植最好,但费用昂贵,一肾难求,而且牵涉许多方面的问题,这里不过多探讨。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目前尿毒症最常见的两种肾脏替代方式,但二者只能取代肾脏的滤过功能,无法取代肾脏的内分泌功能。即使开始透析了,也要使用大量的药物,比如降压药、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及治疗钙磷代谢障碍的药物。
就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而言,二者也是不同的。
1、血液透析
简称血透,港台地区称“洗肾”。就是在手臂上做一个小手术,建造血管通路,将血液导流到透析机中,利用人造的滤过膜,在体外对血液进行持续的过滤,清除毒素和代谢废物,然后将过滤后的血液回输给体内。
○血透的优点:到医院治疗,由医护人员操作,患者安全、心安,而且出现问题能第一时间得到医护人员的处理。
○血透的缺点:
血液系统传染病;每周三次必须到医院来治疗,恶劣天气非常不方便,疫情期间全员封闭,这个缺陷暴露的更明显;对心脏负担重,心功能差者难以承受;残余肾功能丧失。
2、腹膜透析
简称腹透,就是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在体内对血液进行过滤。
也是在腹部做一个小手术,建立固定的腹腔通路,利用这个通路向腹腔“输液”,保留3~4小时后再排出来,同时,人体的代谢废物和毒素也随之排出体外。根据病情,腹透每天做3~4次。
○腹透的优点:
足不出户,在家完成,如果使用腹透机,夜间睡眠当中做就可以了,对日间的工作甚至没有任何影响;保护残余肾功能:腹透本身对残余肾功能没有影响,可维持正常的尿量;心功能稳定:对心血管疾病、心衰和老年人的心功能都没有影响;费用比血透低。
○腹透的缺点:
条件严格,对居住环境有固定的要求,患者本人或者家人要有一定的健康素养;个别情况透析不充分;偏远地区腹透液配送是个问题,偏远地区居民难以开展。
总的来讲,血透和腹透的优缺点都是相对的,二者也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互补的。先做腹透者可以转血透,持续血透者也可以转腹透,腹透期间也可以血透。
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透析方式有较大的差距。比如在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40~50%的尿毒症患者做腹膜透析;墨西哥93%,美国17%,日本9%,香港80~90%。
而在我国内地,广州的腹透比例较高,由南到北,腹透比例逐渐下降,总的来说,大约90%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接受腹膜透析。
四、这位患者的治疗
1、我们首先给她输注新活素治疗,然后序贯给他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和螺内酯,以纠正心衰、利尿消肿,同时联合地平类降压药等控制血压。
2、她已经符合输血条件,我们给她输注了红细胞,以纠正贫血,然后口服罗沙司他以及静脉铁剂,出院前给口服铁剂长期维持。
3、补钙、降磷、保护胃粘膜等其他治疗。
我们考虑到她还年轻,还有可能重返工作岗位,所以给她选择的是腹膜透析而不是血液透析,手术很成功,每天的腹透也很顺利。
经过治疗,她现在血压控制很好,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代谢性酸中毒早已纠正,每天的尿液还有1000ml左右。除了症状明显改善外,临床指标也很满意,见图。
前几次复诊,都是我手下医生接待的。此次复诊,是她出院后我第一次见到她,由于变化太大,所以没有认出来。
她早期发现尿蛋白后,没有肾穿确诊,没有针对性治疗,以致病情进展。
血肌酐升高、肾功能轻度受损后,没有积极的控制血压和尿蛋白,而是到处乱用药,结果不但没有起到任何治疗效果,反而加速了肾衰进程,将她一步步推进了尿毒症的深渊。
发展到尿毒症后,拒绝透析,仍大量服用各种药效不明的药物,以求“起死回生”,结果导致胸水、腹水,严重的心衰,生命差点定格在42岁。
她不遵从正规医院医生的建议,开始错,后来错,步步错,错上加错,最终酿成大错。不过,在家人的“强迫”下最终接受了正规治疗,终于“起死回生”。
她说,如果早知道腹膜透析有这个效果,早就过来住院了。之前花那么多钱,肌酐不但没降反而越升越高,病情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重,现在想起来都后悔的不得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