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胡晓文: 黑白世界里练就“火眼金睛”
放射科医生容易被大众误解,在许多人的认知中放射科医生称不上是医生,也不会看病,事实上,一个好的放射科医生抵得上一个全科医生。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胡晓文就是这样一位放射科医生,21年来,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勤奋耕耘,从一名青年医生成长为放射专业带头人,见证了医院影像专业的变迁,从前的“照相馆”变成影像中心,由单纯的影像诊断步入疾病的治疗,也收获了患者的认同。
胡晓文常说,每一个病变几率都有百分比,但是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就是百分之百的重创。所以在诊断时一定要仔细再仔细,把每一张片子都看清楚,在微小的百分比中为患者找到病灶。
他认为,作为放射科医生,不能满足于本专业的知识,更不能只会简单地看片子,而应该具有丰富的临床知识,从多变的影像中,找出疾病的真正根源及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给临床诊断和手术提供依据。多年来的经验积累,让胡晓文练就了一双“慧眼”,解除了无数患者病痛。
前段时间有位70岁的老年患者,反复咳嗽、咳痰已有10多年,曾被诊断为“慢阻肺”,近期感到反酸、上腹痛来院就诊。老人说他胸部及腹部断断续续不舒服好几年了,近两年也多次到医院检查,也一直没有个明确的诊断,这次特意到医院来做个胃部检查,由于年龄大,不适合做胃镜,就特意到放射科做胃部造影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胡晓文发现老人胃小弯偏后侧见一较大的“龛影”,周围黏膜有不规则隆起伴水肿,考虑癌变的可能。老人的家人在胡晓文的建议下,果断的做了切除手术,术后确诊是个早期胃癌。老人康复后,拉着胡晓文的手感激地说:“各种检查做了不少,一直以为是心脏病,多亏有你把病给查清楚了。”这样的情况胡晓文并不是第一次。
很多人以为只要机器扫一扫,毛病就知道了,报告马上就能出来,事实并非如此。放射科医生需要在显示器上一张一张的观察图像,从这些黑白的图像中找出蛛丝马迹,寻找危害人体健康的病灶和元凶。虽然患者拿到手里是几张片子和一份报告,但背后凝聚着放射科医师大量心血。胡晓文深知,自己眼前的黑白影像世界直接决定着临床决策,决定着患者喜与忧,甚至是生与死,这份责任让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差错。胡晓文说:“如果没点耐心还真做不了放射科医生,看片不能心急,必须一幅图像接一幅图像地阅读,简单病例很快就能搞定,遇上疑难杂症还需要向临床医师及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情,再反复对比、研究。”
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胡晓文先后被评为“优秀青年医生”、“最暖医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住培带教老师”、“优秀带教老师”、“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