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宣医新闻|寒冬寻人!“我想找到这三位善良的学生,他们是我的恩人”

2022-01-18 11:46   宣武医院

一袭白衣,代表着对“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的敬畏与责任;一次挺身而出,代表着对“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承诺与践行。

冬日里的一天,一位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门口,从贴心的羽绒服口袋里摸出叠得整整齐齐的红色信纸。他用颤抖的手郑重地将信纸递向校门口执勤的保安, “麻烦您,把这信交给咱们学校的领导,我想找到这三位善良的学生,他们是我的恩人。”

原来,老人递过来的是封情感真挚、言语质朴的感谢信——

17291642461732118

 

感谢信

首都医科大学党组织、各位领导: 我今天去这封信的目的是要告诉您们:并想通过您们寻找到三位贵校的学生。在我遇到意想不到的危难时刻,给予了我极大帮助的三位同学。 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年近七十岁的一个退休人员。在2021年12月27日下午4时20分左右,我骑电动自行车行至牛街路口东时,因自己不慎摔了一跤,连人带车摔倒在地,携带物品散落一地。当时路经此地的三位同学见状,毫不犹豫从附近急忙跑过来,将我搀扶起来。搀扶的搀扶,扶车的扶车,同时将我散落四处的物品捡起放好在我的车上。当时我被摔懵了,意识不清,分不清方向。三位同学热情和蔼的询问我,家住哪儿,家中有何人,并主动和我的家人取得了联系,告知了我当时的情况。见我头部、手部有好几处在流血,他们嘘寒问暖,同时他们自费从就近药店买来急救药物为我敷药包扎,并执意要送我去就近的宣武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在等待我家人赶过来的近一小时的过程中,我的意识逐渐恢复了正常。我不好意思再耽误他们的宝贵时间,怕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让他们先行去做他们的事情。但三位同学执意不肯离去,一定要将我安全地交给我的家人他们才能放心。待我女儿赶过来后,再三询问他们三位施救恩人的姓名和单位,但他们始终没有告诉我们,只是平静地一笑:说这是他们应该做的。 他们始终没有透露他们的身份,在我女儿赶过来之前聊的过程中得知他们是贵校五年级的同学,现在在宣武医院实习…… 虽然我没有见到过雷锋,但是通过这件事情,使我真正感受到了雷锋精神就在我的面前。他们三位同学与我素不相识,萍水相逢。在我遇到了危难之时,给予了我及时的帮助,他们三位同学就是现代雷锋精神的传承人。 此时此刻我无法用语言表达对这三位同学的感激之情。 感谢贵校培养出来的都是有公德又有医德爱心的学生!感谢三位同学在我发生危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我无私的帮助。 如有可能找到这三位同学后能否将他们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告知我。我将面谢他们!同时也要告诉我的后代,让他们学习传承和发扬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 致以崇高的敬礼! 申XX 谨书 2022年元月3日  

终于找到你!路边救人的学子

9891642461732438

路边救人的首医学子陈逸皓、杨婧怡和孙洋

(从左到右)

收到老人的感谢信后,在学生处、研究生院和宣武医院等多方努力下,终于找到了这三位乐于助人、做好事不留名的“宝藏青年”。他们分别是首都医科大学2017级长学制学生孙洋、陈逸皓和杨婧怡,目前正在宣武医院实习,巧的是,三人还是同班同学。

原来,当时孙洋和逸皓刚刚取完快递往回返,只听‘咣当……’一声,两人扭回头一看,有人跌倒了。俩人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正要去上课的杨婧怡发现有人跌倒也急忙赶了过来。就这样,三人默契地组成了临时“救助小分队”。

他们先将老人扶起来,转移到路边安全的地方,又把电动车扶起来,将老人跌落的被褥、菜板、钥匙等物品捡拾回来。三人又检查了老人的伤情,发现他戴的眼镜一侧镜片已经破损,手套已经脱落,手掌处有擦伤,头部也有皮外伤。“我这是在哪?我怎么了?”经过突如其来的一摔,老人神情有些恍惚。“我们带您去医院检查下吧,这里离宣武医院很近!”三人关切地说。“谢谢,谢谢你们!我有着急的事要走,先不去医院了。”老人回应道。看着老人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三人一边安慰老人,一边引导他慢慢恢复记忆。看到老人有多处擦伤,杨婧怡迅速跑回宿舍,拿来酒精、消毒湿巾、创可贴等急救物品,为老人的伤口进行了消毒处理。

半个多小时后,老人的记忆逐渐恢复,三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在他们的帮助下,老人跟家人取得了联系。老人一再说:“孩子们,别耽误你们的事,快回去吧,不用在这里陪我啦!”三人不放心老人独自等在路边,在冬日的寒风中一直陪着老人过了一个多小时。等到老人的家属来了,三人叮嘱要时刻留意老人的状况,及时去医院检查。直到家属安全地将老人接走,三人才重新返回宣武医院。老人问三个人的姓名和单位,他们没有说;老人要加三个人的微信,他们没有加;接老人的时候,家属带来一箱苹果表示感谢,他们也婉言谢绝了。

“我第一反应就是冲上前去、冲在最前面” 78591642461732990 

孙洋、陈逸皓、杨婧怡(从左到右) 在课上 进行 心肺复 苏演练

“我第一反应就是冲上前去、冲在最前面”

身为班长的孙洋表示:“我是一名预备党员,看见有人需要帮助时,我第一反应就是冲上前去、冲在最前面。作为一名医学生,一名未来的医生,我要用自己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帮助更多的人!”“做好事的时候就没想着留下名字,当听到老人一直在感谢我们的时候,我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了快乐。”陈逸皓谈到。“看到这封感谢信真是好感动!看到老人跌倒,我很着急。我的家里也有老人,如果有一天遇到这种情况,希望也能够有人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杨婧怡说。

小举动,暖人心

无独有偶,同样的冬日,同样的两位老人,同样的感谢信,同样的不知姓名……

2021年12月5日,首都医科大学保卫处收到了一封感谢信,一位老人想谢谢一位学生,却又不曾得知对方姓名。伴着温暖的善意,一个不为人知的暖心故事徐徐展开。

11月29日,冬雨绵绵,两位老人冒雨在牛街路口西公交站等待乘车,来自宣武医院2018级长学制的张琦同学因担心老人淋雨后受凉,便主动将自己的雨伞分给了他们。在共同等车的时间里,老人了解到女孩是首都医科大学的一名学生。安全回到家中,两位老人常常念及这位温暖、善良的女孩,为了感谢她,老人先后两次到首医。第一次他们在学校门口等候半个多小时仍未能寻觅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因此12月5日再次来到学校,将一封感谢信和自己的联系方式交给了校门口值守的保卫人员。经多方核实,才还原了这段不为人知、又温暖人心的动人故事。

 

88591642461733796

54611642461734864

回想那日一幕幕画面,张琦深感“缘分”一词的奇妙而美好。她没想到,自己的一个举手之劳,却让老人难以忘怀。如今,张琦已和老人取得联系,在电话那头,老人家人般的关心同样给了张琦无比的温暖,老人还特别嘱咐她:“以后要是家离太远回不去,随时可以打电话来我家,我去接你!”“勿以善小而不为。”事情虽小,却能让人感到心中的暖意,为社会增添更多的爱。

一袭白衣,代表着对“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的敬畏与责任;一次挺身而出,代表着对“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承诺与践行。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宣武医院始终坚持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传承创新、开拓进取,引领莘莘学子医路前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感谢信,寻人,寒冬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