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医保差异化支付、远程医疗协作网、医学模式、驱动型绩效管理

2022-01-30 10:09

从一个绩效体系转化到另一个绩效体系,是一个利益格局的调整,也是一场福利革命,改革会遇到重重阻力。

每周读书分享

一、医保差异化支付与医联体的

联合运用对分级诊疗的推动研究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临床医学院 2017级中医学

一名热爱中医的少女  谭姝慧

文献:吴亚萍.医保差异化支付与医联体的联合运用对分级诊疗的推动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21,40(07):37-39.

关键词:医保差异化支付;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

目的:研究医疗需方价格差异化和供方医联体联合运用的效果及优势,为联合设计供需方政策推进分级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经济学理论,建立首诊选择模型。结果:设计两级医院自付价格之差反映外部性成本可调整首诊人数达到社会最优,但高价格可能限制低收入群体在三甲医院就诊的可及性。医联体建设可提高患者对基层医生能力的期望,促进患者基层就诊。两项政策联合使用可以降低价格差别程度,减少对低收入群体造成的负影响,同时达到社会最优。结论:需方价格差异化和供方医联体联合运用比单一政策更有优势,联合并精确设计两项政策有助于推动分级诊疗实现社会最优的首诊分配。

我的思考:昨天读到一篇文章说温州市在 DRG 支付改革过程中,实施基础病组“同病同价”,有利于分级诊疗,引导患者在基层就医,更好地分配医疗资源。而本文却表达价格差异化可以调整首诊人数,看似相互矛盾,但实则殊途同归。“同病同价”更多的用于较为容易实现医疗同质化的疾病,但事实上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实现“同病同价”,所以,在基层与高等级医院设计两级医院自付价格之差也是促进分级诊疗的方法之一。但同时我们面临的问题有,去医院看病不同于去菜市场买菜,多问几家、多看几家就可以自主选择高性价比的蔬菜。但是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所患之病,也不清楚治疗所需,虽然医疗机构各项治疗价格已经公开,对患者而言也是意义不大。故而对医院的信任,对政策的了解,其实能够很大程度鼓励分级诊疗。这让我想到一件事情:半个月前带父亲去医院看病,父亲的举动让我印象深刻。医生开好药物之后,父亲提出去外面药店买药,我告诉父亲说,医院里面的西药比外面药店更便宜,而父亲并不完全相信我说的话,他依然认为医院的药很赚钱。其实身边还是有很多人认为医院买药很贵。故而我认为无论在实施“同病同价”还是价格差异化政策时,都应该加强宣传力度,让民众真正充分了解到国家的医疗政策,切身体会到医疗改革的进步,患者才会相信并愿意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大医院。

 二、远程医疗协作网

在医联体建设中的作用探析

北京中医药大学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硕士研究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联体中心  杨文菊

文献:高欢,杜杏利,项莉等.远程医疗协作网在医联体建设中的作用探析[J].中国医院,2019,23(12):12-13.

文献内容:远程医疗协作网络是整合了现代医学、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等不同领域知识与技术的产物,是第4种医联体组织模式,文章提出建设远程医协作网的意义:①减少大医院的期望成本,②有效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水平,③增加优质资源使用价值。目前通过远程医疗协作网络可以实现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疑难病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图诊断、远程教学培训及双向转诊服务等。并提出①医联体内应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络,②加快实现医联体内医疗信息数据共享,③推进绩效考核,激励核心医院员工积极性。

个人思考:远程医疗延伸了传统医疗模式的空间和时间,增进了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方式、增加了医学专家之间的交流途径,能有效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进行科对科之间的帮扶,在有限专家资源的前提下,可以尽可能帮扶基层医院,让基层医院的人员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就可以由三级医院的医生带教,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构建探析——基于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疫情的思考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2019级中西医1班  李庆 

曾任分团委社会实践部部长

参与编写医联体书籍

一名热爱旅游的吃货少女

文献:“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构建探析——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思考

参考文献:关松立.“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构建探析——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思考[J].莆田学院学报,2020,v.27;No.128(03):78-82+96.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学模式;环境因素

文章内容: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全球公共卫生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的状况,从医学发展面临的机遇出发,分析医学发展在生物防治、心理压力和心因性疾病、社会性疾病、环境问题层面面临的挑战,发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亦未重视环境因素对生物因素施加的质的改变,进而从构建世界性的医学防治体系、加强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以及减少环境激素对人类的不良影响角度探讨构建 “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

我的思考: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从最早的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化成“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各方面研究显示患者心理以及社会环境成为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不应仅仅是停留在生物层面,要更加关注患者心理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从心理和社会角度进行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以达到更加长久、更加稳固的治疗效果。而“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则加入环境层面。新冠疫情发生后,环境因素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气候变暖使得热带病患病率增加;环境破坏使得传染病流行;人口流动使得传染概率增加;食品污染使得易患食源性疾病。中医上的五运六气学说即是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阴阳消长,确定气候、物候、人体生命变化规律,形成天人合一的系统体系。这些无不表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关乎着我们的生命。

四、公立医院驱动型绩效管理

的目标定位与实施路径

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2019级公共事业管理医院管理班  陈丽

校学生会办公室、校武术协会团支书

参与编写医联体书籍

热爱运动与旅游的吃货

文献:何金哲,杨刘军,王虎峰.公立医院驱动型绩效管理的目标定位与实施路径[J].中国医院管理,2021,41(4):6-9.

关键词:公立医院 驱动型绩效管理 目标定位 实施路径

研究结果:驱动型绩效管理对从“收支余”过渡到经济社会效益并重的考量,驱动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构建既全院统一又有科室个性化的 指标,进行周期性改进和树立新的绩效思维都提供了特色的解决办法。

文章概述:北京市二龙路医院为适应新医改进行了驱动型绩效管理改革。导入驱动型绩效管理理论,首先以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目标为导向,构建设置医院、科室、个人3个层级的绩效目标的绩效管理体系,然后运用试点策略进行绩效改革。根据驱动型绩效理论对一般的平衡计分卡进行了改进。另外,文章还对改革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1、通过加大社会效益指标内容和指标权重,让医院从“收支余”过渡到经济社会效益的双重考量;

2、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实施策略驱动新项目、新服务的开展;

3、坚持“一科一策”的处理原则,根据科室个性特征调整绩效指标;

4、设置绩效指标考核周期,畅通绩效考核结果反馈渠道,做好绩效沟通工作,引导科室进行周期性改进5、通过“理念导入”和第三方评价来激活医务人员的绩效意识和绩效思维。

我的思考:从一个绩效体系转化到另一个绩效体系,是一个利益格局的调整,也是一场福利革命,改革会遇到重重阻力。本次改革根据当时医院的情况和条件,选用 “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实施策略,减轻了改革阻力,也释放了科室活力。而且,北京市二龙路医院在历次改革中都能处于主动适应和主动变革的地位,在国家推动医联体建设之后,又在内部实行标化绩效管理,打通了医院绩效与专科联盟之间的绩效衔接。这让我真切体会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文字:成都中医药大学岐黄之星读书团队

排版: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陈丽

审稿: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联体中心 

医院管理学博士张娜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远程医疗,协作网,驱动型,差异化,医联体,医保,医学,绩效,模式,支付,管理,医院,环境,心理,基层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