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医疗队建设论坛”成功召开!
在大家的普遍印象中,中医属于“慢郎中”,对于急性传染病会力有未逮。
2022年1月13日下午,沪上展开的一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医疗队建设论坛”则打破长存于大众心目中的这种刻板印象,展现了中医兼具“慢郎中”和“急先锋”的风采。
本次论坛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及附属曙光医院、龙华医院联袂主办,健康界承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学术报告厅召开。
(左 冯煜 右 李屹)
论坛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副院长冯煜、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李屹分别担任致辞环节和学术研讨环节的主持人。为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会议采取线上、线下联合形式举办。线下邀请上海地区中医系统和西医系统应急医疗机构和专项队伍进行专题探讨,线上平台由健康界平台全程向全国医疗同行传播,共同分享公共卫生应急医疗实践经验。线上观看近万人次。
启动共识,群策群力建设基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的最高指示精神,从2020年11月起,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先后联合或单独发布《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和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依托医院名单》、《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和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方案》以及《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多部重量级文件。以此文件为基础,全国多地标杆性中医院纷纷展开了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应急队伍建设进程。因为曙光医院在上海市疫情防控中的独特作用和优异表现,被确定为上海市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
(从左到右:龙华医院医务处处长沈亮,曙光医院副院长冯煜 ,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炜,龙华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方邦江,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中医监管处处长刘华,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马延斌,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周一心,龙华医院副院长李屹,上海中医药大学医院管理处副处长管红叶)
本次论坛无疑属于一次上海地区基地与队伍建设经验的集中秀,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一些重要领导和行业专家前来与会并予以致辞。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副院长冯煜(因周华院长身负抗疫重任,无法莅临出席论坛,冯副院长代致辞)、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江苏省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负责人朱佳、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浙江省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负责人杨珺超、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中医监管处处长刘华、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马延斌在致辞中分别就疫情在全球肆虐的现状、中医在传染病防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优势、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的建设情况、紧急医学救援医疗队建设等方面均各抒己见,对于中医药未来在各类疫病救治尤其是新冠疫情救治当中的作用殷切满满。
对于如何建设好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以及应急医疗队伍,冯煜副院长说道:“为了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提高项目建设计划效率,建好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首先是所有应急队员应提高政治站位,平战结合,召之能战、战之能胜,服务于上海乃至国家战略大局;其次是队伍和基地建设应该坚持中医特色,重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扬中医文化和中医智慧;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以及上海市、各兄弟省份应急医疗队,做到加强交流、互通有无、合作共赢、融合创新。”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张文宏,朱佳,杨珺超,马延斌,刘华)
论坛期间,与会的诸位领导和专家共同开启“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建设方案专家共识”启动仪式。这份共识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龙华医院,及健康界共同发起,旨在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建设基地和队伍建设提供一份专业指导性意见,待后期制定完成,向社会各界发布。
(启动仪式)
中西医并重,优化突发公卫应急体系
(陈尔真)
在学术研讨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率先分享了瑞金医院构建“空中紧急救援体系”的探索历程。从2004年开始,瑞金医院便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附属FORDERT医院航空救援中心达成合作,开展航空医疗救援工作,迄今已经有10余年。
2017年8月14日,原上海市卫计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委、华东民航局、交通部东海救助局联合发文,成立上海市航空医疗救援中心办公室,挂靠瑞金医院;成立上海市航空医学救援飞行指挥管理办公室,挂靠上海政府飞行队。 作为上海市首家获航空医疗救援中心基地医院项目建设任务的医疗机构,瑞金医院主要从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平战结合运营机制、科学治疗评估体系、创新教育培训体系、协同创新研究体系六个方面入手加强建设,探索出航空医学救援建设的“瑞金路径”。
演讲中,他也坦言,目前空中救援的一大重要难题就是费用较高,他建议未来是否能够进一步引入商保机制,以减轻患者负担。
(周一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周一心以“医防融合视角下的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为题进行分享。
浦东地区是国内跨国人流、货流的重要阵地,扮演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重要职责,如何构建起科学防疫体系和机制建设尤为重要。周一心详细介绍了浦东新区所探索出的一套科学有效的医防融合抗疫经验以及现代化疾控体系。
在疾控体系建设方面,浦东新区建立起了“1-1-13”机制(1个决策层、1个管理层、13个实施小组),不断优化组织架构;在应急流调方面,坚持“2-4-24”模式的应急流调机制(2小时到现场、4小时基本完成病例核心信息、24小时基本摸清病例的轨迹和密接判定);在联防联控方面,逐步形成三个“铁三角”(疾控中心内、卫健系统内、跨卫健系统联防联控),并且注重信息化赋能联防联控精准及时、疫情防控的PDCA循环等等。
谈及医防融合,周一心介绍了他们是如何在决策中、疫情流调、样品采集检测、感控消杀、具体物资保障、隔离点管理等各个方面做好相关举措。另外,他们还通过重点疾病监测防治新途径、稳定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谋划新发传染病等防治新思路、疾病监测和干预新思路着手,不断完善现代疾控体系建设。
(方邦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方邦江为听众带来了一场纯粹的中医讲座——“中医药在紧急医学救援历史地位和作用” 。
方邦江首先援引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药经典作品,阐释了不同时期知名的中医药治疗疫病案例和中医药大师治疗疫病的状况,总结了中医药在危急重症与灾害医学中的历史地位。
新冠暴发初期,国家中医医疗队逆行出征,建国以来首次整建制,接管病区,参加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工作。作为国内知名的中医药学者,方邦江担任了武汉雷神山医院中医防控新冠肺炎专家组副组长,牵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雷神山医院危急重症专家委员会,召集现场中医系统专家共同会诊。
对于未来,他强烈表示希望中医药能够在国家疫病防治体系中能够持续发挥作用,大展身手。
(姚政)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姚政详细介绍了医院在“中西医结合疫病防治基地领域的探索”。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上海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及医疗救治专家组,同时设置全市首批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作为全国首个中西医结合疫病防治基地,岳阳医院为此专门配套了标准化建设发热感染综合功能区、负压病房、单人隔离病房等硬件措施;同时进一步强化中医药救治的功能与作用,例如,医院研究出首个抗击新冠肺炎自制制剂,是全市首家提供临方定制加工服务的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等。
未来,岳阳医院还将继续探索中西医结合疫病防治,期待更好地造福于百姓的生命健康。
(张炜)
压轴环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炜带来了一场“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治中医专家治疗组工作实践”。
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作为上海首批市级医疗救治中医专家,张炜曾进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积极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在演讲中,张炜以历史上的各类流感为参照物,剖析了新冠病毒的深刻影响。
结合中医抗疫的使命担当,他详细介绍了此次疫情期间中医药抗疫组织机制、新常态下的中医防与治、新常态下上海中医药救治方案、新常态下上海中西医协同救治方案等干货内容,详细分享了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治中医专家治疗组工作实践。实践证明,海派中医药救治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其抗疫也有目共睹。
(管红叶)
在会议总结阶段,上海中医药大学医院管理处管红叶副处长高度赞赏了诸多医院同仁在疫情期间表现出来的慎始如终的疫情防控精神,同时她对曙光医院和龙华医院费心费力举办此次学术交流会表示感激,期待大学、兄弟医院、相关单位(120、CDC)在未来能与应急医疗队之间展开更多的合作与交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