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布替尼联合奥妥珠单抗用于一线慢淋的3期研究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一线治疗目前已基本进入无化疗时代,BTK抑制剂在CLL的治疗中已经全面替代传统的化学免疫治疗方案,含BTK抑制剂的联合方案显著提高了CLL患者的缓解深度,可能为CLL患者带来长期的无病生存,甚至治愈,联合方案的使用将会是未来CLL治疗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奥妥珠单抗在惰性淋巴瘤中疗效非常出色,目前已经进入中国并纳入医保,获批的适应症是滤泡淋巴瘤。奥妥珠单抗在CLL中疗效也非常优异,比如联合伊布替尼用于一线CLL的iLLUMINATE 3期研究便证实,中卫随访31.3个月后,与苯丁酸氮芥联合奥妥珠单抗相比,伊布替尼联合奥妥珠单抗珂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期,降低77%的进展或死亡风险;此外,伊布替尼联合奥妥珠单抗治疗高危患者(del(17p),TP53突变,del(11q)和/或未突变的IGHV)也可降低85%的进展或死亡风险。伊布替尼联合奥妥珠单抗组的总缓解率为89%,而苯丁酸氮芥联合奥妥珠单抗组则为73%。上述数据曾发布于2018年ASH年会的口头报告部分,同时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
近期,《Heamatologica》杂志发表了iLLUMINATE研究中位随访45个月(最大52个月)的最终分析结果,此时伊布替尼联合奥妥珠单抗仍保持PFS获益,并且MRD阴性率高于对照组(38% VS 25%),高危患者中也维持PFS优势。
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
PFS
伊布替尼+奥妥珠单抗组的PFS长于苯丁酸氮芥+奥妥珠单抗组(中位数:未达到 VS 22个月),降低了75%的进展或死亡风险(HR=0.25; 95% CI: 0.16-0.39; P<0.0001; 下图)。两组的42个月预估PFS率分别为74%和33%。
与整体患者类似,高危患者(del[17p]、 del[17p]/TP53突变、del[11q] 和/或未突变 IGHV)中伊布替尼+奥妥珠单抗组同样有PFS优势(HR=0.17; 95% CI: 0.10-0.28; P<0.0001),预估的42个月PFS率分别为70%和12%。
高危患者中,如果排除del(17p)也不影响42个月的PFS率,分别为71%和14%。此外,无论IGHV突变状态如何,伊布替尼联合奥妥珠单抗均保持PFS获益(下图)。
伊布替尼联合奥妥珠单抗组内,del(17p)/TP53突变状态不影响PFS(HR=0.93; 95% CI:
0.32-2.69; P=0.895)。
缓解率
伊布替尼联合奥妥珠单抗(n=103/113; 91%)的ORR高于苯丁酸氮芥联合奥妥珠单抗(n=94/116; 81%)。
MRD缓解
伊布替尼+奥妥珠单抗组有101/113例患者(93例BM和90例PB)和苯丁酸氮芥+奥妥珠单抗组有92/116例患者(84例BM和60例PB)中获得了MRD评估结果。
伊布替尼+奥妥珠单抗组38%(43/113)的患者达到BM或PB MRD阴性(<0.01%),而苯丁酸氮芥+奥妥珠单抗组为25%(29/116)(P = 0.033)。
治疗的前三年内,MRD累积阴性率可随时间而增加,然后保持稳定。
正如预期,鉴于两组在最初达到uMRD后的PFS差异,接受伊布替尼 +奥妥珠单抗的患者中60%在末次PB或BM检测期间维持uMRD状态,而接受苯丁酸氮芥+奥妥珠单抗的患者仅为31%。
伊布替尼+奥妥珠单抗组的累积MRD复发率(定义为既往达到uMRD后MRD≥1%)低于苯丁酸氮芥+奥妥珠单抗组(12% VS 24%);伊布替尼+奥妥珠单抗组至MRD复发的中位时间为未达到,而丁酸氮芥+奥妥珠单抗组为37.5个月。
与之一致的是,在高危人群中,伊布替尼+奥妥珠单抗组维持uMRD的患者比例是苯丁酸氮芥+奥妥珠单抗组的2倍以上([n = 15/23];65%vs[n = 3/11];27%),累积复发率也是前者低于后者(0%;[n = 0/23]vs 27%;[n = 3/11])。
OS
在最终分析时,两个治疗组均未达到中位OS(HR=1.08;95%CI: 0.60-1.97;P = 0.793)。
伊布替尼+奥妥珠单抗组的不良事件
根据试验方案伊布替尼为持续给药,因此伊布替尼+奥妥珠单抗组的治疗持续时间长于苯丁酸氮芥+奥妥珠单抗组(中位数:42个月和5个月)。
伊布替尼+奥妥珠单抗组最常见的AE(≥10%的患者)为中性粒细胞减少(44%)、血小板减少症(35%)、腹泻(35%)、咳嗽(29%)、输液反应(25%)和关节痛(24%);最常见的≥3级AE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6%)、血小板减少症(19%)、感染性肺炎(9%)、房颤(6%)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5%)。
≥3级AE在伊布替尼+奥妥珠单抗治疗的前6个月内的发生率最高,并通常随时间推移而降低,但高血压除外(下图):0-1、1-2、2-3和3-4年≥3级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2%(n = 2/113)、3%(n = 3/98)、4%(n = 3/84)和3%(n = 2/74)。然而,并无患者因高血压中止伊布替尼治疗。此外,任何级别房颤的发生率随时间可下降,0-1、1-2、2-3和3-4年分别为10%(n = 11/113)、10%(n = 10/98)、8%(n = 7/84)和9%(n = 7/74);0-1、1-2、2-3和3-4年≥3级房颤的发生率分别为4%(n = 5/113)、2%(n = 2/98)、0%和1%(n = 1/74)。在发生任何级别房颤的17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因3级房颤停用伊布替尼。
伊布替尼+奥妥珠单抗组有5例(4%)患者发生7次大出血事件(2例1/2级、5例3级和0例4/5级事件),包括导管部位血肿、瘀斑、呕血、咯血、术后血肿、硬膜下血肿和外伤性血肿。大出血导致1例患者停用伊布替尼(2级咯血)。
在中位42个月的伊布替尼治疗期间,导致1例以上患者伊布替尼停药的唯一AE是血小板减少(n = 2)。
15%的患者因AE降低伊布替尼剂量,导致伊布替尼降低剂量的主要原因是中性粒细胞减少(5%的患者),且多数AE(包括≥3级AE)可在降低剂量后恢复。
总结
与苯丁酸氮芥+奥妥珠单抗相比,伊布替尼+奥妥珠单抗仍然是CLL/SLL患者的有效chemo-free方案,可带来持续疗效并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包括在具有高危基因学因素的患者中,也证明了持续治疗较固定周期治疗的优势。并且持续每日一次给药时,伊布替尼长期治疗的耐受性良好,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