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始终是北京市高度重视的高精尖产业。
日前,北京市发布了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初步预计2021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4万亿元,同比增长8.5%,成为全国首个官宣的4万亿元城市,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报告回顾了2021年所取得的工作成果。在科技创新领域,过去的一年里,北京市着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高精尖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包括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细胞焦亡抗肿瘤免疫功能重大发现等;突破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产生了“长安链”等一批具有重要产业带动作用的底层技术。
2021年,北京率先实现两个新冠疫苗上市,成功研制国内首个特效抗体药,累计生产新冠疫苗50亿支,为全球抗疫作出重要贡献。加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布局,使北京成为全国半导体领域最重要的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区。
同时,北京市还实施了科技创新战略行动计划,推出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重大改革举措,全面推进人才支撑行动。成立中关村、怀柔、昌平国家实验室,一批大科学装置建设运行顺利,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政策和机制创新,推动科研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迈出重要步伐。2021年全年,中关村示范区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增长20%以上,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创新主体活跃,创新生态持续改善。
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始终是北京市高度重视的高精尖产业
报告同时明确了2022年的工作任务,表示要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构筑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一要聚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抓住科学研究和创新范式变革机遇,整合科技资源,创新组织形式,全面建设国家实验室,加速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在未来科技前沿领域布局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力争取得更多基础原创成果和底层技术突破。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二是着力打造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以集约高效为目标,改革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空间统筹,优化资源布局,提高专业化创新服务能力。支持专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加大力度吸引天使、创投等资本在园区聚集,引导开展长期投资、硬科技投资,形成以公共平台、底层技术、龙头企业等为核心的多样化创新生态。
三是大力促进高精尖产业能级跃升。加强战略谋划,布局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前沿产业项目和产业服务平台。进一步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引擎”,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通信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实现新突破,加快新型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等生物前沿技术突破和转化应用,加速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进程。优化调整高精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小米汽车开工、理想汽车建设。分层分类精准支持创新企业发展,培育更多硬科技独角兽、隐形冠军和科技领军企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