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的影响,医院运营成本加大,医院经济压力较大,医院“代偿性补偿”通过门诊增收的驱动大幅度提升,门诊次均费用理论上应该上升,为何统计现实降幅较大?
2021年1-10月门次均诊费用为何降幅较大?
秦永方:誉方医管创始人兼顾问
国家卫健委网站2022年1月7日,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2021年1-10月全国医疗服务情况》和《2021年1-10月全国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病人费用情况》,其中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普遍下降,门诊次均费用为何降幅较大?
1、2021年1-10月门次均诊费用降幅情况
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344.1元,与去年同期比较,按当年价格下降7.8%,按可比价格下降8.5%;二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222.2元,按当年价格同比下降5.3%,按可比价格同比下降6.0%。
2、 门诊人次增长原因分析
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为54.4亿人次(不包含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数据),与2020年1-10月相比44.1亿人次 ,同比增长23.4%。
主要原因有两个因素,一是,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许多医院门诊就诊病人出现大幅下降,导致2021年门诊人次增幅较快。二是,新冠核酸检测人员增加,也是导致门诊人次增幅较快的住院原因。
3、门诊次均费用要考虑新冠核酸检测人数增加的“被下降”
2021年新冠核酸自费检测人次,在医院缴费是否纳入了门诊人次统计,核酸检测收入是否也计入了门诊收入,由于核酸检测收入次均相对较低,如果纳入了门诊次均费用统计,自然就会影响门诊次均费用的水平。
我们看一下住院次均费用增幅情况,2021年1-6月,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为14603.4元,与去年同期比较,按当年价格下降1.3%,按可比价格下降1.8%;二级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为6846.4元,按当年价格同比上涨2.6%,按可比价格同比上涨2.1%。为何住院次均费用增幅相对稳定,主要是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管控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受疫情的影响,医院运营成本加大,医院经济压力较大,住院收入受医保改革影响较大,卫生经济规律使然,医院“代偿性补偿”通过门诊增收的驱动大幅度提升,门诊次均费用理论上存在上升。
4、建议和意见
为了解和掌握医疗费用负担水平的真实情况,便于卫生统计研究和分析,建议如下:
一是:单独统计门诊新冠核酸检测人次及检测收入;
二是:年度报告中单独注明,扣除新冠核酸检测后的次均费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