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变成了“白药医美”
2016年,在回答“大健康所做的一切会不会稀释云南白药作为药品的价值?”这一问题时,云南白药董事长王明辉说道: “我们本质上是做药的,把做药的理念和态度用于拓展业务线,反而丰富和充实了‘云南白药’的价值和内涵。”
彼时的云南白药,奉行“新白药,大健康”战略,除了牙膏业务取得重大突破,大健康日化板块还培育了洗护发、卫生巾及护肤新品牌。 转眼来到2021年,转型动作不断背后,投资者却对这家老字号产生了困惑,它到底是一家中药企业,还是消费医疗企业?还是投资公司?
药品收入占比逐年下降;牙膏贡献超80%的利润;2021年前三季度炒股亏掉15亿…… 种种困惑之下,作为中药一哥的云南白药2021全年跌去4.99%,与整个中药板块形成鲜明对比:中证中药2021年涨幅超33%;相比另一拥有“绝密配方”的片仔癀(全年涨幅超60%),更是逊色很多。
云南白药需要一个新的突破口。这一次,它决定在医美上下功夫。
1
中药一哥的烦恼
白药作为唯二获得“国家绝密级保密配方”认证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云南白药带来稳定的收入。
2000年前后,白药带来的增长大不如前。“那时公司的生产经营进入了瓶颈期,销售显得疲软。在鼎盛时期,白药散剂一度卖到几千万瓶,1999年销量却只有数百万瓶,市场急剧萎缩。”王明辉曾在采访中透露。
这种情况下,云南白药早早开始多元化布局。如果按照业务战略,可以将公司上市以来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993年至1998年,公司产品以传统的白药散剂和胶囊为主,收入保持22.3%的复合增速。
1999年至2004年,公司引入市场运营机制改革,并建立透皮、健康产品事业部,开拓胶囊、气雾剂、创可贴等6个白药产品群,收入保持51.2%的高增长,收入规模由2亿突破至18亿。
其中,创可贴这一消费级产品的推出,与强生借旗下邦迪创可贴从药品转向消费品的路径如出一辙。相比邦迪等品牌,云南白药突出“功能性”定位,这一策略让其创可贴业务飞速发展。
2005年初,公司确定“稳中央、突两翼”战略。“中央”即以云南白药系列产品为主,“两翼”战略即大力发展透皮产品和健康产品。
期间,云南白药推出主打预防牙龈出血的牙膏并大卖。2005年至2009年收入维持复合增速30.8%的高速增长,收入规模更是达到72亿。
2010年至2016年,公司实施“新白药,大健康”战略,大力发展大健康事业部,牙膏业务取得突破的同时,还培育了洗护发、卫生巾及护肤新品牌。这一阶段收入维持14.3%的增长。
2017年至今,启动混改,公司收入维持10.5%的复合增速。回过头去看,1993年上市至今,云南白药股价涨幅近600倍,核心原因在于公司完成了一次次战略转型,从创可贴到牙膏大单品的成功,让市场看到其增长潜力。
然而,在中药涨势喜人的行情中,2021年的云南白药却跑输大盘,其根源则在于,公司各个业务板块都遭遇了成长的烦恼。
根据财报,云南白药主营业务分为4个板块,分别是药品、健康品、医药商业、中药资源。
虽然以白药系列产品闻名,但公司营收的最大来源并非白药,而是医药商业板块,也就是医药流通。2020年报显示,医药商业板块营收占比64.06%,药品和健康品收入合计占比为35.78%。
但由于医药流通是门苦生意,毛利率仅9.09%,公司赚钱主要靠药品和健康品,后者毛利率超过60%。
药品作为云南白药的“中央”产品,近几年发展却趋于缓慢,业务营收占比由2015年的24%下降至2020年的14%。
与此同时,在大众心目中,如今的云南白药牙膏,也要比白药更深入人心。
根据2021年半年报,公司的牙膏业务2021年上半年累计份额稳居行业第一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90.83亿元,利润总额22.22亿元,其中,以牙膏为核心的健康事业部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33.88、15.1亿元,占公司整体净利润的83.8%。
不过,尽管牙膏撑起了公司净利润的大半江山,但是牙膏业务毕竟市场容量有限,加之竞争激烈,云南白药牙膏触及第一后,大健康板块的增速也开始呈下降趋势。
云南白药进入瓶颈期。
2
牙膏不如医美香?
显然,云南白药早已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尝试推出了不少产品。
牙膏之后,公司不断扩张口腔护理产品,还推出了“养元青”洗护发产品、“采之汲”面膜和“清逸堂”卫生巾等产品,但至今均未在市场上掀起多少水花。
这也不奇怪。细看这几个产品的市场,规模虽然都不小,但无不杀成红海。
其中,面膜市场2019年已达252.8亿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们对美的追求,未来市场还将持续稳步提升。尽管“采之汲”强调产品成分纯植物提取,但放眼如今的面膜市场,无论是传统美妆豪强还是药妆新贵,各类产品层出不穷,均在铆足劲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尤其是,云南白药此前屡试不爽的功能性产品定位策略,别人也已运用自如。最典型的莫过于由滇虹药业孵化的薇诺娜。
而牙膏之后,云南白药孵化爆款的能力,逐渐“失灵”。云南白药需要一个新故事。
医美,成了当下的最好选择。根据新氧发布的《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医美产业规模估计将达到1846亿,同比增长21.6%。
市场规模快、增速高的同时,除了上游,医美行业目前并无明显的龙头。正是百舸争流,各显身手的好赛道。
2021年12月30日,云南白药发布公告称,下属二级全资子公司将云臻公司100%股权无偿转让给集团。股权转让完成后,云南白药拟向云臻公司增资5亿元。 将医美子公司从三级子公司调整至二级子公司并增资,其加仓医美赛道意图明显。
随后,云南白药表示,云臻公司计划于2022年12月前,在北京、上海开设8家医疗门诊部机构,以达成公司阶段性的战略意图。
云臻公司将作为云南白药皮肤综合解决方案医学中心的设置单位,以先开设门诊部为切入口,推进医美产业链的生态布局,布局大健康产业全生态链循环。
实际上,云南白药在医美领域方面早有布局。除推出采之汲面膜产品等举措外,云南白药与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联合组建了东亚肌肤健康研究中心;与日本化妆品牌POLA合作开发植物护肤;2021年11月,云南白药与IBM和欧姆龙合作,发布了云南白药首款AI 肌肤个性化定制系统“MIS-UNIQ”,将AI智能应用在肌肤管理中。
根据官方消息,MIS-UNIQ可以通过AI肌肤诊疗、AI模型分析、大数据诊断三大功能,帮助消费者由表及里的了解肌肤的动态状态。从产品的功能上看,MIS-UNIQ基本的应用场景基本有两个,医美和医疗。
但如今皮肤分析仪已基本普及,结合人工智能的产品也不少见。早在2018年,就有超过10家知名企业针对皮肤AI领域展开研究。云南白药发布的平台产品和智能硬件,能否后来居上,还要继续观察。
3
能否撬动医美大蛋糕
医药公司入局医美行业并不鲜见。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颜值经济站上风口,华东医药、昊海生物、特一药业等医药公司均涉足医美领域。
暴利,是市场对医美最直观的印象。典型如爱美客,净利率接近70%,甚至远超茅台的盈利水平,人称“医美茅”,营收10个亿,市值1042亿。
对资本市场而言,医美行业的高成长性和巨大潜力有着无穷吸引力,吸引着包括云南白药在内的玩家跨界入局。 那么,云南白药的医美这条路到底好不好走?
可以看到,作为医美后来者,云南白药希望通过走细分市场的道路,最终完成医美生态构建。所谓细分市场,即AI护肤,公司还提出了“千人千面,一肌一方”的理念。
从现有动作来看,云南白药一方面可以凭借MIS-UNIQ系统,成为皮肤医美领域的技术提供商,另一方面继续扶持采之汲打入护肤品市场。除此之外,公司还可以复制当前市场较成熟的医美体验馆模式,通过护肤医疗门店切入消费端市场,完成其医美产业链生态布局。
2021年上半年,云南白药在昆明开设“云南白药精准定制肌肤管理中心”“采之汲AI私定肌肤管理中心”门店,还上线了一款“采之汲”APP。该款APP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线上检测皮肤,二是销售云南白药的美容类产品,如面膜、防晒霜等。
但是,对云南白药来说,与深耕这一行业的医美机构抢客源并不容易。当然,最核心的问题还在于,MIS-UNIQ系统是否真正做到公司宣称的AI?采之汲所宣称的适合东亚人群的护肤方式又如何才能深入人心?
回到产业逻辑,在医美产业链中,最赚钱的当属上游产业,不论是原材料生产还是器械生产,均有各自深厚的护城河,壁垒高盈利性强;下游的医美机构,集中度低、竞争激烈,毛利率并不高。
因此,虽然国内医美市场每年以一个超20%的复合增速快速前进,但利润大头一面在前端的器械生产层面,另一面在终端品牌层面。云南白药产业链的布局,勉强算占据了一个好的产业地位。
对于云南白药而言,此刻加码医美赛道,深耕大健康板块,是其在增长压力下最好的选择。
只是,随着医美成为无数企业跨界的首选,在这条拥挤的赛道上,云南白药能够一如通过牙膏成功打开日化市场般,撬动医美市场吗? 免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