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作为医生,该如何在网上回答病人的问题

2022-01-12 16:24

医生在进行互联网医疗的时候,一个良好的心态和让人舒服的表达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我从2014年起,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接诊了上万名病人,今天我来说说医生和病人在网上交流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网络问诊存在的弊端


1、容易起冲突
当我们和一个陌生人初次交谈的时候,不太会起冲突,因为中国人讲究礼仪,双方一般来说都比较客气谨慎。
 
但是在网络上,随意抬杠、攻击陌生人的事就经常发生,我们称之为“网络暴力”。因为看不见、摸不着,再加上网上对话感受不到语气和表情,所以两个人之间很容易有误会、起冲突。
 
而且东方文化讲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双方在交谈的时候,往往会互相揣测对方的真实意图和心理状态。其实对于医生来说,网络问诊仅仅是利用业余时间的一种帮助病人的方式而已,和前来咨询的病人之间,并没有太多的爱恨情仇。但是有时候,病人会因为医生的一句话说得不合适,觉得自尊心受了侮辱,或者自己受了怠慢。
 
所以,医生在进行互联网医疗的时候,一个良好的心态和让人舒服的表达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就算病人有情绪,医生也应该做到平静面对。很多问诊的对话是会公开在网上的,所以不管病人说了什么难听的话,医生都要客观理性地回复。


下面的回答方式供您参考:
请您尊重那些利用业余时间给病人提供帮助的医生,谢谢!
 

2、容易不信任


医患之间容易起冲突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病人不信任医生。在医院面诊的话,这种情况还会好一些,至少有医院的信用背书。
网络上看不见、摸不着,就更让人怀疑医生的真实性了。这种心情我想每个人都可以理解——我怎么知道和我交流的那个人是医生还是客服呢?
 
有一次,我在网上问诊一个病人,他问了很多很多的问题,我都一一耐心回答了。最后,他依然怀疑我不是医生,他说:“真的医生都很忙的,哪有时间这样整天回答我的问题?”
 
 

3、网上容易误诊


很多人生了病,首先会问怎么办?
其实,治病的第一步是诊断,第二步才是治疗。先确定得了什么病,才能确定如何治疗。
 
网络上虽然可以看到病人详细的病史,还能上传照片、检查结果等医疗文书。但是缺少了查体的过程,就是体格检查。
 
病人的外貌特征、精神状态、局部是否有压痛等这些体征,医生是无法确切知道的。有时候就算病人给我看了伤口的照片,还是无法确诊,因为照片分辨率或者美颜的关系,不如亲眼所见那么准确,容易判断失误。
 
这就好比让你看一部电影的开头10分钟,要你猜测主角在电影的最后会不会死一样。
 
其实病人在问诊的时候,最希望听到的话是:“这个病没事的,自己会好,不用上医院。”但是在网络上,医生最难说出口的就是这句话,有些病人的化验指标看着没有啥问题,但是医生看不见的是,病人可能已经昏迷了,这种情况下,如果医生还说没事,就是医疗事故了。
 


4、预期不对称


网络上因为容易误诊,所以只适合咨询一些简单具体的问题。最好是作为面诊的补充,而不是代替面诊。

但是病人往往会希望通过一次网络问诊,就完全解决病痛,这造成了医患双方对问诊预期的不对称。
 
我遇到过一个在知乎上咨询我的网友,对我说:“我兜里只有100块了,现在付了60咨询你,我就是希望不用去医院,也能治好我的伤口,你太让我失望了。”我非常同情她,没想到一个付费咨询竟然用掉了她60%的财富。所以她付费问诊结束以后,我还私信继续指导她换药。但是她最后给了我一个差评,再加上了一些比较恶毒的祝福。
 
奇葩的是,过了一个月,她又来私信咨询我怎么治疗。我惊呆了,问道:你这么做,难道不考虑一下医生的感受吗?她反问我说:“你既然收了费,又没有把我治好。你还有医德吗?”我想了想,觉得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网上问诊的双方,对这件事的期望值是不同的。病人觉得花了钱,就应该被重视。医生则是在业余时间,再发挥一下自己的特长,帮助一些着急的病人,回答几个通过简单对话就能解决的问题,咨询费只是一种门槛,过滤掉一些不是很着急的病人,或者说咨询费只是在表达对医生劳动的尊重。
 
一个有名的医生,不可能会为了几十块钱的咨询费,搭上自己几个小时的时间和一天的好心情。
 


5、焦虑情绪蔓延


还有些时候,病人会把网络问诊当成是微信聊天或者客服电话,甚至是自己发泄焦虑的途径。
几个问题反反复复地询问,以至于我觉得我回答什么内容对方根本不在乎,在乎的是有一个人陪他说说话。
 
比较过分的情况是,晚上11点多,还孜孜不倦地询问,稍微回复的晚了一点,就会问:在吗?怎么不回复呢?你在忙吗?
 

病人焦虑都可以理解,但是有时候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还是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影响到其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解决的方案
除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外,医生在网上回答问题的时候,还有一些小技巧,可供各位朋友参考。
 

1、语音回复


语音回复的好处可以弥补上面说到的一部分弊端。比如能感受到医生说话的语气;语音交流会显得更亲切可靠,和面诊的场景更接近;医生可以说得更多、更详细;病人也会更加信任医生,因为可以通过医生专业的表达来确定他不是客服。
 
但是语音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描述具体药物和专业名词的时候,病人往往会听不懂或者听不清。

 

2、模板回复


事先准备好一些常见问题的详细回答,当病人问起来的时候,可以发给对方。作为病人来说,咨询医生肯定是希望医生说得越详细越好,最好是把治疗方法和原理一起说一下。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医生不可能每次都打字详细回复。模板就是好帮手。
但是要注意,回答病人的内容里,除了模板文字外,还要针对每个病人不同的情况,给予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因为病人也会查看这位医生给其他患者的回复内容,如果发现一字不差,也是会影响他对这位医生的评价的。
 

3、视频、图片回复


文字和语音在描述具体操作的时候,难免力不从心。比如病人问我该怎么换药?如果用文字描述,大概有30多个要点。就算我愿意写,大部分人也不愿意读。这时候,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视频发给病人,让病人对照着视频操作,效果会好很多。
 
制式的科普宣教图片比医生的文字回答更有说服力,因为谁也不知道网络那头的医生是不是喝高的时候回复的消息。
 
比如病人经常问我,伤口能不能碰水?我如果简单说一句:可以碰水。很多病人还是将信将疑,觉得可能这个医生说错了,或者是经验不足。
 
这时候,如果有一些科普宣教,告诉病人,为什么能碰水?那说服力就要强很多了。
 
 
最后,祝愿每一个在网络上问诊的医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也希望在网上求医的朋友们,能理解医生的难处,配合医生一起,把病治好。


陈郑礼

烧伤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第二军医大学博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生,病人,回答,网络,问诊,咨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