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程度赛酒驾!做了这件事,千万别开车!
- 今天 我们来聊聊关于 -
开车的那些事儿
临近年关,自驾回家是很多人的选择。“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经是大家牢记在心的常识,毕竟“酒驾”属于一种刑事犯罪,行为人不仅会受到行政处罚,也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与“酒驾”相似的还有一个词语——“药驾”,很多人还不清楚。
那么今天
我们就来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什么是药驾?
开车前哪些药不能吃?
什么是药驾
司机服用了某些药物后驾车出行。特定的药物会使人头晕、嗜睡、倦怠、大脑反应迟钝等,使人的本能反射动作时间延长协调能力下降,从而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等无法警觉灵活地驾驶车辆,导致危险的交通事故。
药驾的危害
药品对驾驶员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嗜睡
其实很多药就有嗜睡困倦这个效应,打个盹,事故可能就在那一秒钟发生了。
2、定向力障碍
简单的说就是对地点和空间定向出现不准确。
3、无法看清颜色
红绿灯都看不清楚,怎么开车呢?
4、出现其他一些疾病的表现
例如低血糖、低血压等。
5、多尿或多汗
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驾驶员的情绪或注意力,对驾车安全造成威胁。
不 容 忽 视 !
某些“药驾”危险程度赛过“酒驾”
一份交通事故中用药情况的调查表明:吃扑尔敏等抗组胺药的事故率达72%;而吃抗抑郁和镇静剂的人,事故率达97%。饮酒后驾车的事故率是87%,这些数据说明某些“药驾”的危险程度堪比或者已经甚于“酒驾”。
奥地利科学家在研究了9千起交通事故时,查明其中16%是由于药物的原因引起的。波兰的研究人员也发现。20%的交通事故是司机服用了一些日常药物嗜睡所引起的,而肇事司机对事故全然不知。在美国已经有37个州,通过了禁止药后驾驶的法律。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这几类药物要注意
服用后应避免开车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药剂科专家临床经验,列出了7大类在服用后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这7大类药品包括: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的催眠药物、有恶心呕吐反应或变态反应的药物、止痛类药物、兴奋剂、治疗癫痫的药物,以及抗高血压药物和降血糖药物等。
在这里除了一些管控药品,有一些是大家日常能拿到的药物,我们有必要具体说一说:
NO.1
感冒药
感冒药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类药品。感冒初期的主要症状,就是变态反应(即过敏):感冒病毒刺激机体释放出组胺,造成流涕、咳嗽、痰多等症状。
常用感冒药中多含有抗组胺成分,它是人体内的一种活性物质,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机体释放出组胺,造成种种过敏症状。抗组胺药,是用来抗过敏的。在抗感冒药物中应用最多的是起效较快的扑尔敏,就是第一代抗组胺药,其主要不良反应有嗜睡、困倦、视力模糊、头痛等,会影响驾驶。
大多数感冒药都含抗组胺药,如感康、快客、泰诺、新康泰克、维C银翘片、速效感冒胶囊等。
过敏药物除扑尔敏外,还有息斯敏、苯海拉明(苯那君、可他敏)等抑制中枢神经的药物也可引起嗜睡、上腹部不适等反应;富马酸酮替芬的嗜睡、反应迟钝、头晕、头痛、目眩、倦怠等反应明显;赛庚啶被不少人当做“助眠药”应用;茶苯海明(乘晕宁、晕海宁)是苯海拉明与茶碱复合物,可引起嗜睡、口干、调节紊乱、泪腺分泌减少、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
NO.2
镇咳药
1、可待因,是从罂粟属植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天然阿片类生物碱,易于通过血脑屏障,具有镇咳、镇痛和镇静作用。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会导致服用者视觉障碍和突然疲倦,如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强力枇杷露,愈酚伪麻待因口服溶液、复方甘草合剂、克咳胶囊,可愈糖浆等都含有可待因。
2、其他镇咳药,如咳必清等,也是中枢性镇咳药,有致疲劳倦睡作用,可能影响到思维与操作的敏捷性。
NO.3
解热镇痛药
这类药物服用后,有些人会出现听力减退,大量出汗甚至虚脱。常见药物有阿司匹林、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等。其他镇痛药,如鸦片,吗啡、盐酸古碱等,作用于中枢神经,会产生幻觉,精神松怠,平衡感丧失等。
NO.4
镇静催眠药物
“安定类”(如艾司唑仑片、 氯硝西泮片等)和苯巴比妥片往往有“宿醉现象”,即头天晚上服药,第2天起床后仍然有没睡醒的感觉,出现困倦、乏力、反应性下降等症状。如果头天晚上服用了这类物,第2天应该避免驾车。
苯巴比妥,偶尔用于顽固性失眠,但醒后往往有疲倦和嗜睡等后遗效应,并且可持续多日,停药后短时间内也不宜驾车。
NO.5
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如盐酸阿米替林片、盐酸丙咪嗪片、盐酸氟西汀胶囊、盐酸舍曲林片、马来酸氟伏沙明片等)可能损害服用者的驾驶能力,使抑郁症患者经常有运动障碍。此外,某些抗抑郁药的嗜睡作用也会损害驾驶操作能力。
NO.6
胃肠解痉药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消旋山莨菪碱片和颠茄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眼花、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注意力分散等不良反应,导致视物不清,影响视力,特别是视近物不清。
NO.7
抗生素
长期使用链霉素,可出现头痛、眩晕、耳鸣,感到周围物体发生旋转性或波浪性运动,致使平衡失调。
NO.8
降压药
降压药如心得安、利血平、硝苯地平等,有引起嗜睡、头痛、眩晕和低血压反应等,不利于驾驶安全。再则,在服用降压药物的初期,机体处于适应调节阶段,较易出现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这时应慎重驾车。
NO.9
降糖药
如果降糖药选用不当,或偶然因素引起的低血糖,也会影响驾车安全。因此,驾车时,要谨防出现药物性低血糖反应,如心悸、头晕、多汗、虚脱等。各类降糖药物都具有引起低血糖反应的潜力,但以胰岛素和磺酰脲类多见,若在饥饿状态下用药更容易出现问题。
NO.10
保健品
保健品中的褪黑素,对神经中枢有抑制作用,各国都规定驾车和机械操作者不可服用。在欧洲甚至不准作为保健品销售。
NO.11
含有酒精的药物
酒精会影响神经功能,威胁安全驾驶,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云南白药酊、洋金花酊等。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温馨提醒
为了避免药驾,根据医生建议在服药期间最好不要驾车。另外服药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驾驶员在就诊时应告知医生自己的“司机”身份,请医师避免开具会对驾驶员安全驾驶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2、在服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是“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用量、禁忌症”等。如果有此类副作用,注意事项中会注明服用药物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
3、不可超剂量用药。用药剂量不当、重复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4、若必须服用影响安全驾驶的药物,则应要做到不开车,不上路,服药期间如果出现异常,请及时就医处理。
你的家人还在等你回家
道路千万条
安全第一条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请避免酒驾、药驾!
参考文献:
[1] 刘红英. 试析药驾及药驾管理的法律化——以常见的感冒药为视角[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0(1):4.
[2]‘‘药驾”成为交通事故潜在“杀手”[EB/OL].[2014-09-20]. http://news.sina.corn.cn/o/2012-06-29/051924678943.shtm1.
[3] 余涛, 张中磊. 比"酒驾"危害更大的——"药驾"[J]. 汽车运用, 2017(11):1.
文章来源于浙大二院药学部
撰稿 | 药剂科 王丹音
审校 | 陈国忠 戴海斌 杨明东
责编 | 来鑫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