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米勒麻醉学】学习笔记13章 觉醒

2022-01-27 17:58

麻醉药物作用机制

  米勒麻醉学.

13章觉醒

 本期重点

1.觉醒相关概念

2.   促觉醒的脑区、核团、神经元

3.麻醉药物在丘脑-皮质、皮质-皮质的作用机制

By 丹妮&猫&苗

概念

意识的特征

觉醒(维持清醒的状态)及认知(主观感受)

 01

认知神经科学家和哲学家使用“认知awareness )”这个词时,仅限于表达“主观体验”。但在临床麻醉学中,大家却惯用“认知”一词来表达意识和外显式情景记忆,这是不准确的。

 02

关联意识与分离意识 关联意识是环境刺激(如手术)造成的体验,而分离意识是一种内源性体验(如梦境) 。

 03

意识与反应个体可以在清楚地体验到刺激(例如命令“睁开你的眼睛!”)的情况下,却不能做出反应(例如患者在手术中肌肉麻痹却仍有意识) 。

促进觉醒的相关区域

9351641596936399 36111641596936549

麻醉药物作用机制

一. 丘脑

1. 丘脑与觉醒 、感觉处理(特异性核团)、皮质信息整合(非特异性和核团)有关

2. 麻醉状态转换的开关

3. 多数吸入和静脉麻醉药(除氯胺酮)持续抑制丘脑代谢

二. 皮质-皮质下联系

丙泊酚、七氟烷、右美托咪定导致非特异性神经核团(整合功能)与大脑皮质之间的联系中断;此外,最新研究表明,氯胺酮对大鼠丘脑皮质网络中神经元放电和γ振荡具有暂时阻断作用。

三.皮质间联系

丙泊酚、七氟烷、氯胺酮、苯二氮卓类导致额叶-顶叶网络功能连接中断;同时,研究发现

麻醉药物并不是均一降低功能连通性,局部经元的网络连接依然保持完整,但在时间和空间上皮质网络的功能连接是孤立的。

四.动态变化监测

丙泊酚诱导时期, 皮质动态变化性下降

全麻期间,动态变化多样性受损 ,但动态变化趋于稳定;离散分布神经结构间连接的重新分配或许预示着苏醒期意识恢复过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米勒麻醉学,丙泊酚,氯胺酮,神经元,七氟烷,觉醒,皮质,丘脑,核团,意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