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CCOC |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第六届中国肿瘤心脏病学会议圆满落幕!

2022
01/27

+
分享
评论
三度医学
A-
A+

本届大会为广大参会医生构建了一个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肿瘤心脏病学术交流平台,为共同推动学科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2021年12月31日,由大连心脏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CACA)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肿瘤心脏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肿瘤心脏病学组、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老年肿瘤分会肿瘤心脏病专业委员会主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2021年第六届中国肿瘤心脏病学会议(CCOC)于云端圆满落幕

会议创始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夏云龙教授和刘基巍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北部战区总医院的韩雅玲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张运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张志仁教授担任大会名誉主席,与医学同道共同纪念CCOC学术交流平台创始六周年,见证中国肿瘤心脏病学研究协作组的成立,再论肿瘤学与心脏病学的交叉共荣和学科使命先锋。

31631641597456760

大会当天,联动全国各地不同地区、共计十二个会场,汇集了心血管、肿瘤、血液、放疗、影像、临床药学等多个学科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基于临床,立足实践,中西论道,协同创新”为宗旨,秉承“传承、创新、智慧、发展”的理念,着力于动态实时监测心肌损伤、灵活调整诊治策略、提升肿瘤患者心脏健康水平,更有专家共识讨论会及临床研究启动讨论会,促进行业学术交流及相关共识达成,进一步推进我国肿瘤心脏病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设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刘基巍教授进行主持,夏云龙教授致欢迎辞。

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李悦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刘斌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马飞教授的主持下,北部战区总医院的韩雅玲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张运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张志仁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商洪才教授依次进行了致辞,专家们分别表达了对中国肿瘤心脏病学的肯定并指出未来的努力方向。

中国肿瘤心脏病学研究协作组(CCORG)成立仪式

鉴于循证医学的兴起和国际临床试验的趋势,为进一步推动肿瘤心脏病学的学术交流及医生教育,开展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推动科研互动的规范化和现代化,获得高质量临床数据,为临床指南与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夏云龙教授和刘基巍教授发起成立中国肿瘤心脏病学研究协作组(China Cardio-Oncology Research Group,CCORG)。CCORG是由国内具有一定肿瘤心脏病学诊疗和科研实力的医疗单位联合组成的、通过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促进中国肿瘤心脏病学领域发展的研究型、非营利性学术团体,首批协作组成员由来自17家国内知名医院的29位医学同道组成。CCORG成立仪式上,夏云龙教授和刘基巍教授表达了对协作组专家成员的真诚谢意,并期待更多专家学者的加入,共同探讨中国肿瘤心脏病前沿,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肿瘤心脏病学:筛查与评估篇

本篇章会场主席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方凤奇教授、刘莹教授担任 PART 1

主持: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邓晓琴教授、崔晓楠教授、丁大朋教授、王洪江教授、刘莹教授

首先,夏云龙教授详细梳理了《肿瘤心脏病学新进展:2021》,包括ESMO的文献报道、最新共识指南与生物标志物;接着,刘基巍教授带来了《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与预防策略》,详细阐述了肿瘤治疗引起相关心血管毒性的一级预防策略,并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随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孙轶华教授从常见的肿瘤相关心脏毒性、肌钙蛋白在心肌损伤监测中的作用以及脑钠肽在心衰监测中的应用等三个方面简述了《心肌标志物在肿瘤相关心脏毒性的监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张波教授的《人工智能引领未来—冠脉钙化评分识别乳腺癌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提示结合乳腺癌患者人工智能自动CAC评分及基线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并进行药物预防及干预,或有利于预后;最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尹晓盟教授关于《抗肿瘤治疗相关心律失常的临床决策》,表示目前临床实践中认识相对滞后,尤其忽视了ALQTS和房颤的管理,未来需要更多的RCT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以指导临床决策。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史铁英教授、张洁教授、于晓红教授、李佳教授、王艺茜教授对以上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PART 2

主持: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孙秀华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杜雪梅教授、周涛教授、孙秀丽教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范丽昕教授 首先由  方凤奇  教授带来了《心脏毒性高风险CIT患者的安全管理》,将肿瘤相关心脏毒性与CIT的安全管理进行了结合讲解,并根据18版CIT专家共识推荐使用rhTPO;随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  吕海晨  教授对《肿瘤合并血栓性疾病的抗栓治疗选择》进行了详细阐述,介绍了抗栓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方案,并提出了几个未来的研究方向;接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  柳杨  教授表示,《蒽环类药物致心肌损伤的机制:不止作用于心肌细胞》,与此同时,应用微流控芯片检测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粘附可作为预测化疗药物致血栓风险的标志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  丛涛  教授对《聚焦超声心动图—心肌淀粉样变的影像评估》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表示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CA的诊断率明显升高,但不同类型CA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不尽相同,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在于筛查、遴选并提供较高的预后价值;最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  杨晓蕾  教授的关于《抗肿瘤治疗与高血压:从机制到临床》的内容,从VEGF抑制剂相关高血压的发展历程、分级、发生机制、特点、管理、降压治疗以及降压药物的选择等进行了阐述,并表示,针对现存的挑战与机遇,肿瘤科与心内科应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收集更多的RCT证据。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李智勇教授、赵翌教授、董志超教授、王阿曼教授、张艳丽教授针对上午的以上内容进行了积极的讨论。

肿瘤心脏病学:临床药学篇

该会场主席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董得时教授担任

主持:董得时教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徐文科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李桂茹教授、大连市中心医院的徐雅琳教授

首先,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林厚文教授带来了《抗凝药物治疗管理与科研转化:仁济研究型临床药师成长之路》表示临床实践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接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李国辉教授针对《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表示肿瘤药物应在多学科框架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进行临床应用管理,并提出了多学科药物治疗管理路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刘韶教授关于《改善临床决策和提升患者安全:在线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表示DDI数据库具有全面的数据、实用的药物指导、直观的功能界面和强大的可视化功能;随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张进华教授分享了《肿瘤相关VTE抗凝治疗进展》,表示加强VTE的防治可能提供额外的临床获益,而肿瘤相关血栓的单药治疗首选LMWH。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李文群教授分抗肿瘤药物简介、心脏毒性的分子机制以及其防治研究等三个部分介绍了《抗肿瘤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分子机制及防治研究》;最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肖秀英教授关于从临床角度的《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管理》的讲解,对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等不同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总结了其心脏毒性的全程管理。

最后由董得时教授进行了会后总结。董教授回顾了每一个讲题,表示非常感谢大会提供此次机会进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并感谢了参会专家的精彩报告与辛苦付出。

12月31日下午,大连主会场接连召开了《心脏生物标志物用于肿瘤治疗心血管毒性的筛查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讨论会以及《肿瘤心脏病学:临床科研协作篇》,强调了多学科、多中心协作的重要性,以及真实世界研究循证证据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恶性肿瘤治疗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多数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肿瘤更多以慢性病形式长期存在,肿瘤治疗潜在的心血管毒性及其所致心血管事件逐渐成为其重要的健康隐患。与普通人群的心血管疾病不同,肿瘤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常常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早期识别与诊断存在困难。因此,全面科学地了解肿瘤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提前预知疾病风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进行心血管的保护,是临床医生迫切所需。

《心脏生物标志物用于肿瘤治疗心血管毒性的筛查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定稿讨论会

在肿瘤治疗全程合理应用心脏生物标记物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筛查和识别对提高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水平十分重要。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肿瘤心脏病学组组织专家编写《心脏生物标志物用于肿瘤治疗心血管毒性的筛查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心脏生物标记物对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进行筛查和管理提供参考。

《心脏生物标志物用于肿瘤治疗心血管毒性的筛查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定稿讨论会于第六届中国肿瘤心脏病学会议期间在线上召开,来自全国知名医院的心内科、肿瘤科、检验科的权威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莹教授对专家共识进行了介绍,各位专家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尤其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的周洲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检验医学中心的张真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的王学锋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临床检验科的蔺亚晖教授,4位检验专家从检验专业的角度提出了建议,大家热烈交流讨论,收获颇丰。作为我国专家自行编撰的肿瘤心脏病针对性规范文件,本共识有望为国内同道的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十分值得期待。

肿瘤心脏病学:临床科研协作篇

基于中国肿瘤心脏病学的大背景,为促进中国肿瘤心脏病学领域发展,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教授牵头携手国内多家具有一定肿瘤心脏病学诊疗和科研实力的医疗中心,共同开展肿瘤心脏病学相关多中心临床研究,并于12月31日下午举办了《  心肌生物标记物预测乳腺癌患者含蒽环方案治疗相关心脏毒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启动会和《rhTPO用于伴心脏损伤高危因素CIT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讨论会  ,20余家分中心与意向分中心参加了讨论会。会议上,各位专家就研究方案的目的、研究终点、可行性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字斟句酌。此次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开展,将为国内肿瘤心脏病学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循证医学基础,为肿瘤患者心脏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有力的支撑。


聚散终有时,来年再相逢。肿瘤心脏病学的发展还十分年轻,这一领域仍太多新事物需要广大学者进行开拓。在这个过程中,多学科的协调配合仍是实践的基础,不断完善肿瘤心脏病学这一新学科的体系,使预警和监测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路虽远,亦往之;相信本届大会为广大参会医生构建了一个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肿瘤心脏病学术交流平台,为共同推动学科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图文设计:三度医学 彼岸 排版编辑:三度医学 Simin

责任编辑:三度医学 May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心脏病学,讨论会,肿瘤,落幕,砥砺,圆满,中国,教授,药物,临床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