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连续3天4次热搜,感染了 8 亿中国人,我是你最该了解的细菌!

2022-01-06 15:57   诺辉健康

幽门螺杆菌是一类致癌因子。 

在微博搜幽门螺杆菌,你会发现12个相关话题,其中4个都是热搜:
为什么大家对这种细菌这么关注?
1.幽门螺杆菌是一类致癌因子。
幽门螺杆菌是世界卫生组织钦定的超级细菌,也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的 I 类致癌物。
感染了这种细菌的人,胃癌风险会增加4倍 ,澳大利亚科学家就是因为发现这个细菌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虽然说增加胃癌风险也不一定等于会得胃癌,但这种幽门螺杆菌让你得胃病的概率很高,因为它会把胃粘膜钻个洞,释放毒素。
研究显示,每100个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有15-20人会发生消化性溃疡,5-10人会发生消化不良,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几乎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
2.中国人感染率非常高。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藏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粪便里,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
目前,59%的中国人都感染了这种细菌,也就是说,每2人中就有一个人携带幽门螺旋杆菌,而且这种感染一般在儿童期发生。
数据显示,在全中国 40%~60% 的10岁以下儿童的胃里,都存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嚼碎食物喂饭、亲宝宝嘴巴等形式,都可以让这种细菌轻易进驻到宝宝体内;中国式的聚餐行为,更是给它提供了一个绝佳传播机会,只要有一个人被感染,那他用过的筷子,就很可能会成为这种细菌的「顺风车」。
3.70%感染者无明显症状。
100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里,有30个人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包括10~15个溃疡出血,1~2个胃癌等,他们可能会出现反酸、烧心、胃痛、口臭、上腹部不适、嗳气、恶心、呕吐、饱胀感等情况。
不过,还有70个人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大多数人只是以为自己「肠胃不好」、有「老胃病」。
这些无症状携带者如果不进行根治性治疗,有相当一部分会逐渐发展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甚至是癌变,也会在不经意之间把细菌传染给家人和朋友。

如何根治幽门螺杆菌?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不用慌,因为我们已经有了杀菌的成熟方法。
研究显示,四联药物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达94%,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癌的发生会延迟4.5年,而且治疗后一年内再次被感染的概率只有1.5%。
四联药物,即1种质子泵抑制剂xx拉唑+1种铋剂+2种抗生素。如何选取药物需咨询专业医师,如果没有相关禁忌,医生一般会根据个体情况从中组合选择根除率相对最高的方案。
对于儿童来说,根据《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及《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等众多专家共识意见综合来看,不建议对14岁以下儿童行常规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和治疗。
主要的原因有:
  • 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很少会引起症状,不影响生活;

  • 儿童使用抗生素的选择余地小、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低;

  • 儿童免疫系统不成熟,治疗后再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机会比成人高。

但是,如果孩子出现明显胃痛、胃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感染症状,建议在医生的风险评估下进行检测和治疗。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被感染? 

常见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
尿素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会产生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为NH3和CO2,检查者口服13C或14C标记的尿素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呼气排出,通过测定其呼出气体中标记CO2变化可判断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正确操作非常重要,否则容易产生假阴性。
粪便的抗原试验: 中国临床指南推荐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法是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的诊断标准,最大的优点是成人儿童都能用。
内窥镜检查: 胃镜下可行快速尿素酶检测,还可观察内里情况,适宜35岁检测出阳性患者。
这样做可以降低传染给孩子的风险:
  • 检测自己是否为幽门螺杆菌携带者,考虑根治性杀菌;

  • 不要口口喂食,不要亲孩子嘴巴;

  • 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分餐制度;

  • 多人聚餐,孩子使用个人碗筷单独进餐;

  • 教会孩子注意个人的手部卫生和食品安全注意事项。

参考来源:
[1]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5), 397-402.
[2]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 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GECA),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等. 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上海)[J]. 中华消化杂志, 2019, 39(005):310-316.
[3]张健, 童竞亚.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部疾病[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2, 22(3):16.
[4]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 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 刘文忠,等.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 胃肠病学, 2017(6).346-360.
[5] Xie Y, Song C, Cheng H, et al. Long-term follow-up of Helicobacter pylori reinfection and its risk factors after initial eradication: a large-scale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open cohort, observational study[J]. 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2020, 9(1): 548-557.
[6]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h-pylori/diagnosis-treatment/drc-20356177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幽门,螺杆菌,感染,细菌,儿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