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京藏携手 ,一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被成功救治
一名平时身体健康的援藏干部,却在进藏第8天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被诊断为“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病情凶险,随时有猝死可能。经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携手精心治疗一个月,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即将转入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进一步诊治。
患者确诊后的第一时间,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彭斌,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虹,副院长格桑罗布组织多学科专家成立多学科诊疗(MDT)团队,为患者开展溶栓治疗,并序贯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患者胸部CT提示:左肺主动脉干、双肺多发栓塞
经过上述治疗,绝大部分患者的症状通常都会得到缓解。然而在入院的第3天,该患者的病情却再次加重,出现了呼吸困难、低血压等症状。经检查发现,患者的栓塞情况还在持续恶化。
第3天,患者复查胸部CT发现:双侧肺动脉主干、双肺多发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
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MDT团队再次会诊的意见指导下,影像科雷彦明主任为患者急行“介入下导管内溶栓、血栓抽吸及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操作。随后,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赵慧颖、蔺国英主任团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治疗及抗凝治疗。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美朗曲措、程渊主任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反复分析在规范抗凝溶栓治疗下病情仍未明显缓解的原因。免疫科刘爱华主任仔细从检测指标中寻找高凝的免疫学线索。超声科仲光熙主任团队多次监测下肢静脉血栓变化情况,为观察病情变化、确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检验科程歆琦主任认真分析患者所有化验结果的同时,积极联系北京协和医院,将标本送到北京进一步检查。药学部刘鑫主任查阅大量文献,提供新药作用机理的相关信息,为患者的用药选择当好“参谋”。
虽然专家团队积极施治,但患者仍多次出现病情反复,左下肢股静脉、下腔静脉、双侧髂静脉、右下肢股依次出现静脉血栓,并伴有发热、胸痛、咯血等症状。病因不清、治疗效果不明显,面对生命垂危的患者和焦急无助的家属,作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牵头单位——北京协和医院利用远程会诊平台,搭建起一条跨越千里的“急救通道”。京藏两地多学科专家竭尽全力与死神竞速,开启了一场生命的接力赛。
副院长杜斌、血管外科主任郑月宏、重症医学科主任隆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施举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王书杰、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徐希奇、放射科主治医师宋兰等专家多次给予远程会诊指导。原血液内科主任赵永强也与西藏诊疗团队建立了联系,及时给予治疗建议。
西藏和北京的专家团队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多次调整治疗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照护,患者病情得到改善,心肺功能逐渐恢复,肺动脉血栓全部溶解,摘掉了输液泵,可以下地行走了。接下来,患者将到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进一步诊治,以明确病因,预防复发。
本例患者的成功救治,彰显了在“组团式”援藏的帮扶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在人才培养与诊疗水平提升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北京协和医院将继续以“造血式”的帮扶,帮助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培养“带不走”的技术骨干,强化多学科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远程诊疗平台,为保障西藏人民生命健康、助力“大病不出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图/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提供
编辑/干玎竹 陈恔
主编/陈明雁
监制/吴沛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