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访谈 | 虞慧灵:从浙江建德到四川乡城,一位援川医生的“西行记”
记者:孙丽红
来源: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编者按:
虞慧灵是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2021年6月30日,他作为专技人员随浙江省援川团队来到乡城县,挂职乡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乡城县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海拔高度2856米,属于高原型季风气候,总人口在三万人左右。据当地百姓介绍:“只有春夏两季时有降雨,秋冬季节很难见到雨雪,气候非常干燥。”
在新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中,虞慧灵努力施展所能,为当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想方设法传授技术
从宿舍到乡城县人民医院的路,是一条上山下山的路,对于习惯了平原地区生活的虞慧灵来说,每次走到医院都会累的气喘吁吁。
今天有位阑尾炎患者要做CT检查,他准备以此病例,教授乡城县人民医院放射科的医生怎样诊断阑尾炎,怎样写阑尾炎报告单。“平时看到的阑尾好似一条小蚯蚓,但在CT上看到的是一个类似于圆的横截面,这个圆要连贯的看,然后再观察它周围的情况。”送走病人后,他把阑尾没有发生病变时的形状,和发生病变后的形状,很形象的解释给两位医生听,然后教他们写影像诊断报告单。
乡城县人民医院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现有职工一百余人,床位一百多张,内设内科、外科、妇科,还有规模较小的康复科和五官科。因为医院的医护人员比较少,牙科、碎石科采取了外挂的形式。
医院放射科共有两位医生,她们接触CT时间较短。通过和两位医生的交谈,虞慧灵感到,想要他们掌握CT诊断技术,需从基础开始。“在来乡城之前,我准备了很多以前讲课用的PPT,现在看来,这些教学课件需要打破重组。先为她们建立起影像学的基本特征和概念。”虞慧灵说。他重新组织教学思路,采取因地施教,病例和临床诊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和乡城县人民医院院长以及当地医生的接触中,虞慧灵了解到,当地百姓患肠炎、胃炎等消化道疾病的比较多;因为高原地区的百姓喜饮酒,所以患胆囊炎、脂肪肝、肝硬化、急性胰腺炎的人相对也要多一些;还有老年人常患的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他根据这些常见的病种设计影像诊断教学方案,并整理成课件,以便随时教授。
“看到一种病例就讲关于它的影像学诊断知识,然后抽时间按照解剖图再讲一遍,让他们自己试着写影像诊断报告单。过几天把相关的知识做成PPT,再次讲一遍,加强记忆。”虞慧灵想方设法、毫不保留的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留给当地医院。“放射科是集检查、诊断、辅助治疗为一体的综合科室,作为县级医院的放射科医生,从疾病发生到愈合的病例影像都要掌握,内外科、妇科、儿科、血管科、神经科等学科的医学基础知识都要涉及到。”
在他的传帮带下,现在放射科诊断医生对常规疾病及危急疾病的诊断能力有明显提高,肺炎、肺结核、心功能不全、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急性结肠炎、胆囊结石、尿路结石、脑梗死、脑出血、椎体骨折、四肢骨折等都能独立诊断。
提出合理性建议,助推医院发展
虞慧灵此次西行,除了作为专技人员带教当地医生影像学诊断技术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作为乡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助推医院持续发展。“有利于医院发展的建议,我会毫不犹豫的提出来。”他说。
乡城县人民医院目前没有血库。“没有血库,造成很多疾病无法在医院医治,有些患者即便来到医院,听此情况也会立即转走。很多种疾病,医生没有机会参与临床,造成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有想法的医生跳槽别家医院。”就此情况,虞慧灵积极向当地卫健局和医院建议,重建血库。“哪怕建立一个小的输血科,也会留住一些病人。现在,泸州、雅安的医生也在这里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有些手术是可以做的。”这个想法很快得到当地政府和医院的支持,目前医院输血科正在筹建中。
“既然领导相信我,派我来做帮扶工作,我就不可能跑来溜溜过,或者混混过,这不是我们医务人员该做的事情。”虞慧灵说。
平时在工作中只要发现问题,他会立即指出。比如,医院放射科影像诊断报告底片只能用手机刷病人报告单上的二维码才可以看到图片。他看到,有些年长的临床医生看手机屏幕非常吃力,有些图片看的不是很清楚,这样就可能造成诊断失误。他建议医院协调影像系统部门将报告系统调整为可以通过电脑屏幕观看。医院马上采纳。虞慧灵有信心地说:“先有一再有二,一点点的改变,医院发展会越来越好。”
他看到临床医生开具的检查单有时不严谨,就通过微信指导医生开具检查单时准确写出检查部位,填写临床症状、体征等。针对医院的发展和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他和院长经常沟通探讨,制定出可行性方案,推动医院发展。
做的再多一些,解释的再详尽一些
他尽一切可能为病人提供周到的服务,提升医院的影响力。“作为专技人员,就是要用专业技术为病人服务,这是本分也是一名医生该做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会因为医疗条件而降低职业标准。”
在病人比较少的情况下,他会为前来做CT的病人详尽的解释报告单上的数据,“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检查,该去哪里检查,在饮食结构上要注意些什么。”他会尽可能说得详细一些。“既然你知道的比患者多一点,就把多的那一点的讲给患者听,想病人所想,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比较好的服务。”
比如,有一位退休老师的妻子,平时经常腰痛,自己一直以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经CT检查后发现,不仅有腰椎间盘问题,同时还存在椎体滑移、椎管狭窄等伴随问题,他为病人解释CT片上呈现的滑移程度,告诉她大致的治疗方法以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还有一位在外院检查时被怀疑左上肺结节的病人,来到医院做胸部CT复查,他让病人找到电子胶片,和CT影像进行对比确认为左上肺陈旧性肺结核肉芽肿样病变,排除了肺部结节(可能肿瘤)的结论,并嘱咐病人3-6个月再来复查,从而减少了病人的心理负担。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从虞慧灵的这些行为中不难理解,他以放射科为基点,用好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从而在辖区居民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以此提高医院的形象,推动医院步入良性的循环轨道。
自来到乡城县人民医院工作后,除了白天工作外,虞慧灵还要负责晚上急诊CT的诊断工作。他说:“晚上来看病的人都是急诊,怕遇到危急、危重病人,我多值会班,弥补放射科值班医生诊断能力不足的现状。”
“希望用我的微弱之力,给予当地患者最大的帮助,并利用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优质的医疗技术资源,努力提升当地放射专业技术水平和培养当地专业技术人才。”虞慧灵始终不忘来时的初衷和初到乡城时医院为他献上的那条代表乡城文化的洁白哈达。他在通过开展理论培训、病例点评、疑难病例讨论及讲解等传帮带方法,提高当地医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能力的同时,用医疗技术为当地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服务,推动乡城县人民医院持续发展。
人物介绍:
虞慧灵:1994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曾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进修一年,擅长肺部小结节筛查及影像诊断,骨骼与肌肉的放射诊断研究。
记者手记:
乡城”在藏语里意为“手上的佛珠”,是雪域高原上唯一一个以“佛珠”命名的地方,素有“康巴江南”的美称。“乡城有三绝。”虞慧灵介绍说:“一是白色的藏房,白藏房是乡城县最具有辨识度的身份标志,它与周围的青山、树林、草地、河流构成了一副清爽、迷人的自然风光画。二是集藏、汉、纳西风格于一体的“疯装”。逢年过节,藏民们穿上鲜艳的装束,身上挂满大大小小的金银饰物,走起来叮当作响,十分漂亮。三是巧夺天工的嗄丹桑披岭寺。据说,建筑新寺的工匠们根本不需要设计图纸,他们都是凭借感觉和经验来修建寺庙。乡城山川雄伟、景色迷人,查呈沟、香巴拉七湖、尼丁峡谷似人间仙境。”
“目前,医院最大的困惑是留不住人才。在乡城,不只县人民医院,县政府、卫健局也在为留住医学人才做最大的努力。”虞慧灵介绍说。
据了解,为培养和吸引医学人才,乡城县卫健局定期抽调乡卫生院医务人员到县医院学习,委派县医务人员到州医院及建德市人民医院学习,让县、乡医院工作人员参加高校学习和执业医师考试。对到乡城县医院的大专以上专业医务人员给与一定补贴。
责任编辑:马源
审核:汪言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