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凭静脉麻醉和全凭吸入麻醉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邓恢伟 黄芙蓉 潘道波 郭华静 张雄飞 唐宇菲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415003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1):1150-1154.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00726⁃00407
基金项目
常德市科技局项目(2018S028)
ORIGINAL ARTICLES
【论著】
本研究旨在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和全凭吸入麻醉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亚型(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A、干扰素‑γ(IFN‑γ)、IL‑6、IL‑10]的影响及术后转归,为乳腺癌患者临床麻醉方法的优选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研究选择因浸润性乳腺癌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0 例,随机分成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静脉组)和七氟醚吸入麻醉组(吸入组),每组30例。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常规禁食、禁饮,入手术室后即开始连续监测心率、血压、SpO2、ECG、BIS。静脉组应用咪达唑仑0.04 mg/kg、芬太尼6 µg/kg、丙泊酚1.5~2.0 mg/kg、苯磺酸顺阿曲库铵0.3 mg/kg 行麻醉诱导。吸入组用依托米酯0.2 mg/kg 替代丙泊酚,其他麻醉诱导用药同静脉组。静脉组术中微量泵靶控输注(TCI)模式持续输注丙泊酚,靶控浓度3~4 mg/L,吸入组持续吸入1.5%~2.0%浓度的七氟醚。应用BIS监测仪控制麻醉深度,维持BIS 40~60,根据其变化调整静脉组丙泊酚TCI浓度及吸入组七氟醚吸入浓度。间断推注芬太尼50~100 μg和苯磺酸顺阿曲库铵3~4 mg,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及肌肉松弛。在维持合适麻醉深度前提下,维持血压波动幅度在术前基础值的20%以内,血压过高时予乌拉地尔10~15 mg静脉注射,血压过低时予麻黄碱5~10 mg静脉注射,心率过快时予艾司洛尔10~20 mg静脉注射,心率过慢时予阿托品0.3~0.5 mg静脉注射。手术结束待患者咳嗽、吞咽反射恢复,自主呼吸完全恢复,意识基本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
1.3 样本采集与检测
分别于入手术室后麻醉诱导前(D0,术前)及术后第1天(D1)、术后第3天(D3)08:00~09:00抽取患者手术对侧上臂肘静脉血3 ml,全血样本肝素抗凝,4 h内送检。用流式细胞术法(FCM)检测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绝对计数及相对计数,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法(CBA)检测细胞因子IL‑17A、IFN‑γ、IL‑6、IL‑10浓度。记录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药用量、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无术后VAS疼痛评分>4分患者,未特殊处理;术后恶心呕吐静脉组2例、吸入组3例,予昂丹司琼4 mg静脉注射后好转)。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药用量(除丙泊酚和七氟醚外)、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含量比较
与D0比较:两组患者D1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绝对计数及相对计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时基本恢复至D0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外周血IL‑17A、IFN‑γ、IL‑6、IL‑10含量比较
与D0比较:两组患者D1外周血IL‑17A、IL‑6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时基本恢复至D0水平。与吸入组比较,静脉组患者D1时IL‑17A、IL‑6浓度较低(P<0.05),其余指标相同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围手术期选择恰当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对肿瘤患者尤为重要。本研究选用目前普遍采用的麻醉方式,可保障患者基本安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D0比较,两组患者D1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绝对计数及相对计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D3时基本基本恢复至D0水平,表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有所下降,但程度较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全凭静脉麻醉或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影响无明显差别,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不同,可能与手术时间较短、麻醉暴露时间较短、麻醉药物总量较少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D1时IL‑17A、IL‑6浓度升高,表明手术可能诱发炎症反应;D3时即基本恢复至D0水平,表明麻醉手术对机体IL‑17A和IL‑6分泌的影响是短暂的。静脉组患者IL‑17A、IL‑6浓度较吸入组低,表明全凭静脉麻醉对炎症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围手术期IFN‑γ和IL‑10浓度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患者术前接受化疗后免疫功能受到一定抑制,以及麻醉作用时间较短有关。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患者都是安全的。但由于病例有限和观察时间较短,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肿瘤免疫功能的长期影响及预后转归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