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味中药——金荞麦
金荞麦
来源:
金荞麦,中药名,为蓼科荞麦属植物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D.Don)Hara的干燥根茎。
植物学性状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木质化,黑褐色。茎直立,高50-100cm,分枝,具纵棱,无毛。有时一侧沿棱被柔毛。叶三角形,长4-12cm,宽3-11cm,顶端渐尖,基部近戟形,边缘全缘,两面具乳头状突起或被柔毛;叶柄长可达10cm;托叶鞘筒状,膜质,褐色,长5-10mm,偏斜,顶端截形,无缘毛。花序伞房状,顶生或腋生;苞片卵状披针形,顶端尖,边缘膜质,长约3mm,每苞内具2-4花;花梗中部具关节,与苞片近等长;花被5深裂,白色,花被片长椭圆形,长约2.5mm,雄蕊8,比花被短,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宽卵形,具3锐棱,长6-8mm,黑褐色,无光泽,超出宿存花被2-3倍。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金荞麦耐旱耐寒性强,喜温植物,多生于山谷湿地和山坡灌丛中。
产地分布
主产于陕西、江西、浙江、湖南、河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冬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洗净,干燥。
药材性状特征
根茎呈不规则团块或圆柱状,常有瘤状分枝,顶端有的有茎残基,长3-15cm,直径1-4cm。表面棕褐色有横向环节及纵皱纹,密布点状皮孔,并有凹陷的圆形根痕及残存须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淡黄白色或淡棕红色,有放射状纹理,中央髓部色较深。饮片呈不规则的片状,切面木部黄白色或淡棕红色,有放射状纹理。外表皮棕褐色,密布点状皮孔,可见横向环节,有凹陷的圆形根痕及残留须根。气微,味微涩。
性味归经
味微辛、涩,性凉;归肺经。
功效
清热解毒,排脓祛瘀。
主治病证
1. 肺痈,肺热咳嗽:金荞麦辛凉,既可清热解毒,又善排脓祛瘀,并能清肺化痰,故以治疗肺痈咯痰浓稠腥臭或咳吐脓血为其所长,可单用。
2. 瘰疬疮疖,咽喉肿痛:金荞麦凉以清热,辛以散结,有解毒,消痈,利咽,消肿之效。
用法用量
煎服,15-45g。
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
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金荞麦根茎含香豆酸、阿魏酸等化学成分,有祛痰、解热、抗炎、抗肿瘤等作用;体外实验虽无明显抗菌作用,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凝固酶、溶血素及绿脓杆菌内毒素有对抗作用。现临床多用于治疗肺脓肿、化脓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空洞伴化脓性感染、急性网状淋巴管炎、单纯疱疹、皮肤化脓性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等属于热毒内盛者。除此,金荞麦尚有健脾消食之功。
参考资料
·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年版
· 2. 1959—200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 编委会 科学出版社
· 3. 康廷国. 《中药鉴定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版
· 4. 高学敏. 《中药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年版
投稿:药学部 王慧第
编辑:袁宝
审核:党总支宣传委员周诗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