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药企被出售(附名单)
来源 | 赛柏蓝
特约撰稿 | 金钱草
在进入“十三五”之后,我国医药行业的并购频次和并购金额显现突飞猛进的势头,进入“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企业并购仍然“高烧”不退,但出现了新的变局——药企之间的并购减少,财务投资以及创新性小创公司并购合作成主角...
医药行业并购投资情况概览
在进入年末岁尾,各种盘点接踵而至,本文大致盘点下我国在即将过去一年里我国医药行业的并购情况。
根据《2021年清科研究中心PEDATAMAX数据周报》,在过去一周(12月18-24日)国内共有投资、上市和并购共189起,涉及总金额962.94亿人民币,其中,生物技术及医疗健康行业涉及事件排第一位,金额列第三位。
注:来源于《2021年清科研究中心 PEDATAMAX数据周报》,供参考
如果时间再拉长一些,范围再聚焦一些来看,从2021年1月至今我国医疗健康行业的单纯并购案例就有151起,远高于消费生活等其他行业。
注:根据清科创业PEDATA MAX统计数据整理,供参考
自2009年实施新一轮医改以来,各种医药行业相关政策不断发布,直接影响着医药行业的格局,其中影响较大的如随着鼓励创新、两票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政策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过去整体以仿制药为主的格局导致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大批药企的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而创新药品的研发和高品质仿制药的自主研发耗时耗力,对高端技术人才的要求也极高,还面临较大的失败风险。因此一些有实力或者规模较大的药企纷纷瞄准和布局一些小型创新研发型企业。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日趋成熟,金融资本也逐步加入医药行业的投资并购热潮。根据公开数据,自2016年以来,我国医药行业的并购投资的案例数明显增加——案例数维持在100起以上,涉及金额在200亿元以上(部分并购案例详见文末附件列表)
注:根据清科创业PEDATA MAX统计数据整理,供参考
医药行业并购火热原因探究
一是医疗改革逐步深入,传统药企转型压力加大
基于历史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90%以上都是仿制药,并且仿制药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但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仿制已经不再是传统药企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传统的制药企业业务板块当中有大量的仿制药,所以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
自“十三五”以来尤其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我国医药行业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近两年实施的国家带量采购将继续淘汰中小型仿制药制造商,这些制造商没有能力投资于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或内部生产所需原料药,从而导致盈利能力受到挤压。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实施,仿制药行业洗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只有质量疗效与原研药一致的仿制药才能获得临床的认可。我国自2016年重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以来至今,该项工作以最初的基药口服剂为突破口,逐步向所有仿制药及各种剂型拓展。企业参与态度也由最开始的观望态度逐步转向积极参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逐渐步入常态化。同时,也是一项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需要持续开展的工作。
参照国外类似工作开展完成后的结果,大批药企和大批重复获批的批文将消失。
以日本为例,在实施仿制药再评价工作前后,药企数量由20世纪70年底的1300多家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的不到900家,在2011年仅仅剩下约300家,其中主要生产处方药的厂家约为100家,而主要生产仿制药的企业仅为20多家。
从品种批文情况来看,日本在实施仿制药再评价之前有10万余个药品批文许可,到2013年药品批文许可剩下不到1.9万个,活跃流通的为1.5万个左右。
我国规模以上化学药企业(含原料药和制剂)在2200家左右,在该项目工作完成后将会淘汰大批公司,活跃的公司预计将在千家以内;参照日本仿制药再评价后剩余批文的情况,预计我国实施完成后化学药批文将也只会剩下2-3万个。
可见,随着该项工作的持续推入,行业洗牌在所难免。将来未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将难有立足之地。
此外,根据国家药品带量采购的政策,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进入国家集采的入场券,传统仿制药企业生存更加艰难,转型升级在所难免,创新发展成为制药行业的突破口。因此,要么被人并购,要么通过并购转型升级。
反观我国具有研发实力的药企如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正大天晴)和复星医药等企业,在近些年来保持快速增长,主要系企业创新药销售占比提升以及不断并购的结果。
二是研发创新实力增强,中小创公司增多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逐步从“快速跟进”转变为“全面创新”的局面,并逐步向全球“一流”迈进。在国家政策支持创新的推动下,企业越来越注重创新药物,并扩大其研发能力和产品线。医药行业的持续创新依赖于人才和技术储备及获取;以及政府和政策对研发投资的长期支持。
针对资本市场而言,投资并购无疑是获得产品资源能力的最快方式。
三是国家政策支持,促进创新研发
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医疗改革,以加快新型生物制剂的商业化推出,其中代表性的如《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修订,对药物的管理趋严,缩短临床试验申请的评估和批准流程,加快创新药品审评上市速度;加入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倒逼企业提升药品的研发及生产质量;增加临床试验机构与中心的数量和实践登记管理,提升药品研发过程中的监督以及提升研发效率;修改专利法以保护专利和延长其保护期,激发药品研发创新热情;加强评估和审批能力以促进科学监管等。
四是海归回流,人才与技术基础不断夯实,研发型中小创公司增加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稳健向好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海外留学人才回国的趋势增强,这有助于积累知识和技能。研发费用超额扣除和生物制药研发投资优惠政策将激励本土生物制药企业创新。
在2010年之前尤其是2007年以前,我国留学生定居海外是普遍存在的,不少名牌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都成为国外优秀人才,回流率甚至不到30%。
注: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供参考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科研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逐渐优质,留学生回国人数大大增加,还有许多国外优秀科学家加入中国,引进了国优秀的人才,80%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同时将海外先进的技术理念带回国内,促进了我国药品研发行业的创新发展。
在这些有利因素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型研发公司和科技公司,有些已经成长为医药创新企业的标杆企业如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等等,更多的是还有上百家小型创新性公司。
医药行业并购投资未来展望
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报告,国内战略交易将是主流,且保持持续活跃的态势。
医改推进的大背景下,国家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以期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医药产品市场的分割和地方保护,推动药品生产与流通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未来两年国内交易仍将保持活跃,上市公司进一步整合资源,国有企业摸索混改以及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和优质的上市公司资产,更多大型交易有望出现。
然而由于海外疫情的持续蔓延以及国际格局的扑朔迷离,跨国药企的入境并购和中国药企的海外并购可能持续低迷。
附:2021年国内医药行业的部分并购案例统计
序号 | 并购方 | 被并购方 | 并购时间 | 涉及金额(人民币) | 并购事项 |
1 | 北京天宇泽华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冠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12月23日 | 金额未透露 | 天宇泽华物联收购冠福股份2%股权 |
2 | 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四维医药有限公司 | 12月22日 | 金额未透露 | 九洲药业收购四维医药2.30%股权 |
3 | 卫宁健康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卫宁健康有限公司 | 12月20日 | 金额未透露 | 卫健健康收购重庆卫宁健康49%股权 |
4 | 陕西康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科莱维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 12月11日 | 6958万 | 康惠制药增资科莱维生物药业40%股权 |
5 | 深圳清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北京长峰医院股份有限公司 | 11月26日 | 金额未透露 | 清鸿投资、汪文杰收购长峰医院6.49%股权 |
6 | 浙江花园生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花园药业有限公司 | 10月28日 | 10.7亿 | 花园生物收购花园药业100%股权 |
7 | 启迪药业集团股份公司 | 古汉中药有限公司 | 10月27日 | 2600万 | 启迪药业增资古汉中药6.25%股权 |
8 | 江苏森萱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苏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10月26日 | 774万 | 森萱医药收购苏通生物100%股权 |
9 | 研计(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南京奥亚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 9月30日 | 736万 | 研计企业管理增资南京奥亚健康15.55%股权 |
10 | 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 | 沈阳兴齐眼科医院有限公司 | 9月29日 | 1.3亿 | 兴齐眼药收购兴齐眼科33.2%股权 |
11 | 北京天宇泽华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冠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9月7日 | 1.9亿 | 天宇泽华物联收购冠福股份1.98%股权 |
12 | 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沃森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 7月27日 | 5千万 | 沃森生物增资沃森医药技术54.55%股权 |
13 | 安徽科大讯飞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安徽影联云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7月9日 | 3063万 | 讯飞医疗增资影联网51%股权 |
14 | 广东聚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冠臻科技有限公司 | 7月1日 | 1.3亿 | 聚石化学收购冠臻科技55%股权 |
15 | 珠海格力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6月23日 | 2.7亿 | 格力金投收购阳普医疗5.86%股权 |
16 | 欧普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达州市尚镜郎眼科诊所有限公司 | 6月17日 | 1228万 | 欧普康视增资尚镜郎眼科51%股权 |
17 | 天晴干细胞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天晴干细胞有限公司 | 6月17日 | 2百万 | 天晴股份增资武汉天晴干细胞20%股权 |
18 | 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沃森创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6月10日 | 5.8亿 | 沃森生物增资森创新生物技术87.88%股权 |
19 | 广州兆阳投资有限公司 | 安徽墨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5月31日 | 金额未透露 | 兆阳投资收购墨药制药1.37%股权 |
20 | 东营铭朝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深圳爱尔创科技有限公司 | 5月25日 | 165万 | 国瓷材料、东营铭朝股权投资、深圳青云投资增资爱尔创6.67%股权 |
21 | 东营铭朝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深圳爱尔创科技有限公司 | 5月25日 | 1.5亿 | 国瓷材料、东营铭朝股权投资、深圳青云投资增资爱尔创6.67%股权 |
22 | 日照三奇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 北方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5月20日 | 金额未透露 | 日照三奇收购北方健康医疗1%股权 |
23 | 上海涌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5月20日 | 2.3亿 | 涌津投资收购贵州百灵2.84%股权 |
24 |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凯立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5月11日 | 3.7亿 | 鱼跃医疗收购凯立特医疗50.99%股权 |
25 | 山东省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 包头市康瑞药用玻璃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 4月27日 | 8千万 | 山东药玻增资康瑞药用玻璃57.14%股权 |
26 | 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华大医学检验所 | 4月22日 | 237万 | 华大基因收购北京华大医学检验所1%股权 |
27 | 冠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天科(荆州)制药有限公司 | 4月20日 | 1.2亿人民 | 冠福股份收购天科制药40%股权 |
28 | 华耘合信(海南)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运盛(成都)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4月10日 | 6亿 | 华耘合信收购运盛医疗24.34%股权 |
29 | 津沪深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4月8日 | 8万 | 津沪深生物收购中新药业0%股权 |
30 | 珠海雅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珠海雅思细胞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 4月8日 | 560万 | 雅莎股份收购雅思细胞70%股权 |
31 | 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沃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4月2日 | 3千万 | 沃森生物增资沃泰生物60%股权 |
32 | 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杭州明州脑康康复医院有限公司 | 4月2日 | 4亿 | 三星医疗收购杭州明州84%股权 |
33 | 浙江奥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麒正药业有限公司 | 3月27日 | 5千万人民 | 奥翔药业增资浙江麒正药业50%股权 |
34 | 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3月23日 | 7.2亿 | 健康元收购津同仁堂40%股权 |
35 | 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Oxford Genetics | 3月2日 | 金额未透露 | 药明康德收购Oxford Genetics |
36 | 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华大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 2月9日 | 3.8亿 | 华大基因增资武汉华大医学检验所9.09%股权 |
37 | 深圳市昌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柏明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2月2日 | 1.8亿 | 昌红科技增资柏明胜医疗90%股权 |
38 | 国民信托有限公司 | 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1月27日 | 金额未透露 | 国民信托、江海证券收购上海莱士2.21%股权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