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24年的症结,一次手术终解决
据祝女士本人回忆,第一次癫痫发作要追溯到24年前,那时她不过才19岁。“听别人说,我的双手双腿突然绷直、不停地抽搐。但我自己是完全没有意识的。”
第二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在2001年,那时她23岁,已经怀孕3个月。那次癫痫发作让她差点流产。但都因为只是偶然才发作,祝女士并未进一步检查。
2005年前后,祝女士有段时间频繁头痛发作,才到医院检查。当时MRI影像检查提示,右侧顶中央区占位性病变。外院医生怀疑是海绵状血管瘤。由于病变的位置,医生分析,实施手术切除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感觉与运动功能。祝女士及家人因担心手术风险,最终选择了保守治疗。
祝女士偶尔仍会头痛、抽搐等,但依靠吃药就这样又熬过了十几年。近半年来,祝女士头痛越来越严重,癫痫发作的情况也越来越频繁。
我院神经外六科主任吴杰接诊了患者。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头部MR检查结果,认为患者右侧顶叶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基本明确,高度怀疑这是导致患者癫痫症状的罪魁祸首。
▲术前MRI:海绵状血管瘤可能性大
病变主要位于中央后回的后部,若使用手术导航定位,手术中操作小心,不会影响到患者的肢体感觉与运动功能。医生的解释打消了祝女士和家属的担忧。完善相关检查后,神经外六科团队为患者实施“神经导航引导下右侧中央区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切除病变前行电生理监测,可见癫痫样放电明显;病变切除后复查可见异常放电消失。术后,祝女士的手脚感觉正常、活动灵活,没有出现手术并发症,住院一段时间后便顺利拆线出院。
▲术后MRI:占位已完整切除
▲术后病理结果: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
海绵状血管瘤是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的异常血管畸形,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根据海绵状血管瘤的位置、大小不同,可表现为癫痫、头痛、恶心、呕吐、呼吸不稳、感觉异常、肢体麻木、昏迷等。
手术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最主要的方法。患者若因为上述症状检查发现海绵状血管瘤,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妥善的治疗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结合手术导航、电生理监测等技术的应用,海绵状血管瘤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