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研】2021中国CAR-T行业研究报告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癌症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和癌症死亡人数均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国新发癌症病例约457万例,占比达到全球总量23.7%,癌症死亡病例约300万例占全球总量30.2%。
血液肿瘤是起源于造血系统的一大类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和淋巴瘤,其中淋巴瘤可分为非霍奇淋巴瘤和霍奇淋巴瘤。血液瘤中以非霍奇淋巴瘤发病率最高,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淋巴瘤最常见的一种病症。IAR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世界血液瘤新发病例约128万,死亡病例数达到65万。同时血液肿瘤一线治疗后复发率较高,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例,30%-40%的患者会出现耐药或疾病复发情况。
CAR-T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激活人体免疫反应,有效弥补了治疗空缺
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特异性疗法,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又称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是通过细胞基因工程,利用识别肿瘤相关抗原抗体的嵌合蛋白与患者体内提取到的T细胞进行修饰,经过纯化和大规模扩增之后的T细胞导入回患者体内后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相关抗原靶点,激活人体免疫反应,杀灭肿瘤细胞。
CAR-T疗法目前主要应用在末线血液恶性肿瘤治疗中,对于传统治疗手段已经失效的末线患者来说弥补了治疗空缺。与传统血液瘤治疗相比,CAR-T疗法由于只需一次注射,一次用药,治疗周期短,对患者的创伤小,副作用小,治疗周期短,治疗精准度高,但同时使用范围局限,费用高。
技术发展:目前以二代CAR-T为主,第四、五代还在摸索和创新中
利用基因工程改造T细胞进而影响人体免疫反应的理念早在20世纪就被提出,但在2012年随着CAR-T疗法在临床实验中成功治疗了急性白血病而迅速成为全球研究热点,并与2017年首次获批上市。CARs根据胞内共刺激结构域的发展已经衍生至5代,目前大多数公司的上市产品都属于基于二代CAR-T技术进行探索开发。
第二代CAR-T完善了胞内结构,在CD3-ζ基础上添加了CD28、4-1BB、OX40共刺激结构域分子,活化能力较强,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第三代、第四代CAR-T均增加了修饰因子,但是否能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尚未有定论。第五代CAR-T疗法通过在健康者身上提取的T细胞敲除内源性T细胞受体(TCR)和白细胞抗原(HLA)后转入CAR细胞,形成可以量产的通用型CAR-T,也是未来CAR-T产业化的重要探索。
声明:文为合壹汇医疗原创整理,资料综合来源发现报告,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方处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