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初针对病毒与疾病的研究也给临床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12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在京发布《202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总体产出持续增长,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2,上升2位;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数量继续保持世界排名第2位。
令人瞩目的是,最近10年(2011-2021年)我国高被引国际论文榜单被临床医学霸榜,前十名中有7篇临床医学论文,且前三甲均被临床医学论文占据。
在这7篇临床医学论文中,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武汉疫情发生不久发表的有关新冠疫情的研究。
在2019年,一个全新的未知的病毒引来了世界关注。在这场新冠肺炎的全民阻击战中,科研,是一条静悄悄的战线,也是取得胜利至关重要的一环。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他们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在静谧中积蓄着决胜的力量,也昭示着科研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
疫情之初针对病毒与疾病的研究也给临床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这似乎是这场疫情带给我们的唯一“好事”。然而从疫情开始发生已经2年了,全球疫情还没能过去,并且还有持续恶化的可能。
最新发布的《202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主要亮点内容包括以下个方面:
备受关注的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数量,则继续保持世界排名第2。中国的热点论文数为1515篇,占世界总量的36.3%,数量比2020年增加了10.2%,世界排名保持在第2位。
2020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共计46.38万篇,比2019年增加19.8%,其中,卓越国际科技论文21.60万篇,卓越国内科技论文24.78万篇。卓越论文数量最多的学科为临床医学、化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生物学。
中国国际合著论文数量继续增长,成为本年度报告的又一亮点。2020年中国发表的国际论文中,国际合著论文为14.45万篇,较2019年增加1.44万篇,增长11.1%。国际合著论文占中国发表论文总数的26.2%。中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占中国全部国际合著论文的69.3%,合作伙伴涉及169个国家(地区)。
与此同时,2020年,我国作者参与发表的论文中,作者数超过100人且合作机构数大于50个的论文有485篇,涉及主题有:粒子与场物理、天文与天体物理、多学科物理研究、核物理研究等。
2020年,SCI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收录中国科技期刊225种,比2019年增加17种;Medline(医学索引)收录中国科技期刊136种。
2020年总被引频次进入本学科领域排名前四分之一(Q1区)的中国期刊共有18种,比2019年增加2种;影响因子进入Q1区的期刊有85种,比2019年增加16种。
报告指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值为0.869,2001年以来年均增长率为6.5%;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均值为1523次,2001年以来年均增长率为9.4%,科技期刊学术影响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所建设的“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F5000)”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已获得694.89万次检索,吸引来自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140余个国家的国际用户访问。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临床科研与meta分析等
弗雷赛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